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五周考向18艺术手法之表现手法(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五周考向18艺术手法之表现手法(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五周考向18艺术手法之表现手法(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向 18 艺术手法之表现手法【重要指数】 【考点点睛】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用典、对比、衬托或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比较常见,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解释,最后注意分析效果。【2014 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 【答案】拟人 用典 虚实结合【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常见的艺术手法
2、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2.渲染:2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例:(诗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 “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
3、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例:(诗歌)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例:(诗歌)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 ,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 “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
4、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5.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例:“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
5、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对比,3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贫富差距和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7.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1)以动衬静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就通过花落、月出、鸟惊等景物的“动”突出了春山、春涧的“静” ,从而创造出了静谧、高远的意境。(2)以声衬静如
6、南朝梁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长久寂静后的偶尔声响,或一阵声响后的寂静,都会使寂静更明显。例:(诗歌)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3)有动有静“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采用了前两句的静景和后两句动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8.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例:(诗歌) “洛阳城里见秋风
7、,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9.点面相结:“点” ,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 ,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 ,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 ,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例:(诗歌)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点面结合,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8、。4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下面小题。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选自诗经国风)注:夭夭:形容草木茂盛。归:出嫁。蕡 (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桃之夭夭” ,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手法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B “有蕡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C本诗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
9、加深,但难免有重复单调之感。D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E.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AC2.比兴。以桃设比,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作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家族兴盛,联想巧妙,形象生动;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引出下文,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
10、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解析】5【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选自诗经 ,有典型的比兴手法,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解释,如以桃设比,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作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家族兴盛,联想巧妙,形象生动;以“桃之夭夭”起兴。然后分析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
11、列小题。白帝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 登高等作品。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B 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C 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D 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E. 全诗意象密集,语言含蓄蕴藉,以暴风骤雨喻动荡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必刷题 层层 第五 18 艺术 手法 表现手法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