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2008-03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pdf
《DD 2008-03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 2008-03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pdf(5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803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8 年 10 月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4.1 目的 . 2 4.2 任务 . 2 4.3 基本要求 . 2 5 设计书编 写与审批 . 2 5.1 设计书编写 . 2 5.2 设计书审批 . 3 6 调查内容 . 3 6.1 地质环境 背景调查 . 3 6.2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调查 . 4 6.3 城市地质资源开发利用调查 . 8 7 调查方法 . 9 7.1 一般要求
2、. 9 7.2 资料搜集 与整理 . 9 7.3 遥感调查 . 9 7.4 野外调查 . 9 7.5 地球物理 勘查 . 10 7.6 槽探和浅井 . 10 7.7 钻探 . 10 7.8 样品采集 与测试 . 11 8 地质环境评价 . 11 8.1 地下水环境评价 . 11 8.2 土壤污染评价 . 12 8.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12 8.4 特殊类土评价 . 13 8.5 垃圾处置场适宜性评价 . 13 8.6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效应评价 . 13 8.7 地质资源评价 . 13 8.8 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 14 9 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影响评估 . 15 9.
3、1 评估内容 . 15 9.2 评估方法 . 15 10 图件编制 . 15 II 10.1 编图原则 . 15 10.2 编图基本要求 . 16 10.3 城市环境地质图件编制 . 16 11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建设 . 18 12 成果提交与报告编写 . 18 12.1 成果提交 . 18 12.2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 1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提纲 . 19 附录B (规 范性附录)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表格 . 2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 51 III 前 言 本规范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
4、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文冬光、吴登定、刘长礼、周爱国、张二勇、魏伦武、陈 冰、鄢 毅、 孙晓明、佟元清、李瑞敏、王祎萍、赵健康、赖绍民、雒国忠、张成江、 赵宗壮、甘义群、林良俊、杨 澍。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IV 引 言 城市是人口和社会财富高度聚集的地区,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我国目前建制城市600多个,城市人口已超过3亿,城市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已超过70%,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质环境既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和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对城市地质环境
5、的影响越来越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诸如地下水资源衰减、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规范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指导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和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站等单位的专家共同编制了本规范。 1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目的任务、
6、设计编写、调查内容、调查技术方法、地质环境评价、环境地质图系编制、数据库建设及报告编写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4 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161689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1299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GB/T
7、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68892001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50021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T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DZ/001791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DZ/T015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DZ/T0190 1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 50 000) CJJ17 2001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012001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CJ/T3037
8、1995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DD2006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D200701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 DD200702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规范(1 50000 )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环境 geological environment 由岩石圈表层的岩土、水等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过程与现象共同构成的自然环境系统,其上限是岩石圈的表面,下限即人类活动进入岩石圈的深度。 3.2 环境地质 environmental geology 2 是研究人类工程和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科,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 3.3
9、环境地质条件 environmental geologic conditions 指产生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地质环境的基本要素,如地形地貌、构造、岩性、动力地质作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另一方面是影响自然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包括其方式、规模与强度等。 3.4 地质环境质量 geo-environmental quality 指在一个具体的地质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者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支持程度或适宜性。 3.5 地质资源 geological resources 广义指地质作用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资
10、源,本规范定义的地质资源是指地下水(含地热水、矿泉水)资源、地质景观资源、天然建筑材料和地下空间资源等。 3.6 环境地质问题 environmental geologic problems 指地质环境中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不利或潜在不利影响的各种不良地质作用和现象。如斜坡变形、地面沉降、水质污染等问题。 3.7 地下水防污性能 vulnerability of groundwater to contamination 指在一定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抵御污染的能力。 4 总则 4.1 目的 查明城市环境地质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建议,为国土开发整治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
11、地质依据。 4.2 任务 4.2.1 查明工作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岩土体特征等地质环境背景。 4.2.2 查明工作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和危害程度。 4.2.3 初步查明主要地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水资源保证程度与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源地论证。 4.2.4 进行地质环境评价、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危害及损失评估,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4.2.5 建立城市环境地质数据库及评价信息系统。 4.3 基本要求 4.3.1 工作区范围应以城市远景规划区为界。当涉及到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超出远景规划区时,应适当扩大范围。 4.3.2 必须充分搜集有关资料,加强资料的二
12、次开发和综合研究。 4.3.3 调查评价精度,应根据城市类型与规模、地质环境背景、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程度、工作区已有地质工作程度等情况确定,原则上按 150000 精度控制,主要工作定额参考表 1 执行。 4.3.4 依据不同类型城市的地质工作程度,对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必须部署一定的实物工作量。 4.3.5 成图比例尺一般为 15000150000。规划类图件宜与城市远景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致。 4.3.6 调查成果应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 4.3.7 所有调查工作应填写调查表,调查表格式及要求见附录 B。 5 设计书编写与审批 5.1 设计书编写 5.1.1 设计书编制应根据
13、任务书要求,充分收集和研究调查区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了解调查区环境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以往工作研究程度,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调查任务和需要 3 重点解决的问题,确定技术路线,通过设计方案论证,合理使用工作量,达到工作部署合理、技术方法先进、经费预算正确、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有效。 5.1.2 设计书内容应系统、完整,重点突出,文字精炼,经费预算合理,附图、附表齐全。 5.1.3 设计书编制应遵循接受任务书、收集有关资料,现场踏勘和组织编写的程序进行。 5.1.4 不同类型城市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技术定额可参照表 1 确定。 表1 150000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主要技术定
14、额(每 100km2) 项目地区 平原区 滨海地区 黄土地区 丘陵地区 岩溶地区 冻土地区 总观测点数(个) 40110 40110 40110 40130 40130 2580 观测路线间距(m ) 8002000 8002000 8002000 5001500 5001500 10002500抽水试验(占水文地质点比例) 1025 1025 1025 原位测试(个) 1 6 16 15 水质简分析(个) 1030 1030 1030 10-40 15-40 5-15 水质全分析 (占水样的比例) 2035 2035 1520 1520 1520 1520 原状土样(个) 1560 156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D 2008 03 城市环境 地质 调查 评价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