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导则.pdf
《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导则.pdf(3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140P 55 S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6272014Guidelines for urban water supply sources planning20140120发布 2014042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14年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SL 6272014)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l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替代标准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l, 城市供水水源 SL 6272014 2014 1 20 201420规划导则水利部2014年1月20日前 言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
2、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10章,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供水水源现状调查与评价、水资源配置、供水水源工程规划、供水水源工程建设方案、供水水源保护、供水水源监测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及实施意见等。本标准为全文推荐。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资源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参编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党生石玉波张明刘卓颖陈汉宁韩晓君张建永周奕梅曹波田琦边延辉练湘津周光
3、涛纪强王克彬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冯广志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陈昊日 次l总则t2术语3供水水源现状调查与评价31现状调查32现状评价一4水资源配置41用水结构及配置规划42供水结构及配置规划5供水水源工程规划51一般规定一52供水水源总体布局 53常规供水水源工程规划54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55非常规水源工程规划6供水水源工程建设方案61一般要求 62工程任务与规模63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7供水水源保护8供水水源监测与管理9环境影响评价10投资估算及实施意见标准用词说明条文说明13444777999O1122234567891 总 则101为规范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编制的原则、工作内容和技
4、术要求,制定本标准。1o2本标准适用于设市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他县级城镇供水水源规划编制可参照执行。1o3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应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水资源综合规划等为依据,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市政详细规划等相协调。1o4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规划期、规划范围及目标,供水水源现状调查与评价,水资源配置,供水水源上程规划和工程建设方案,供水水源保护、监测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分期实施意见等。Io5城市供水水源规划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区以及规划区以外的供水水源工程涉及的区域。1o6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应确定规划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规划水平年可分近期水平年和远甥水平年,
5、并以近期水平年为重点。水平年的选取宜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水平年一致。107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高效节约、合理开发,注重生态保护,注重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和利用。2科学布局、优化配置,有条件的城市宜规划双水源或多水源,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和应急能力。3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条件的城市可实行分质供水。4近远结合、适度超前,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计划。108对于供水水源类型多样、分布复杂、地形地貌差剐大的城市,总体布局时可划分不同供水区域,分别进行规划。1109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以下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防洪标准(GB 5
6、0201)再生水水质标准(SL 368)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 429)1010城市供水水源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 语201城市供水水源规划urban water supply sources planning以城市为对象,综合考虑城市水资源条件、经济和人口规模及发展需求、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其供水水源地、供水量、输水线路等进行总体安排和具体布置,提出水源建设、保护和管理方案。202非常规水源nonconventional water sources不同于常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源,包括雨水、海水、再生水和微咸水等。203集中式供水水源地ce
7、ntralized water supply sources进入输水管网送到不同用户,并具有一定供水规模的水源。204应急备用水源emergency&reserved water sources当已有供水水源暂时停用或中断时,能与现有水厂或供水网络有效连通、迅速启用,满足一定时期内城市基本用水需求的水源。3供水水源现状调查与评价31现状调查311应收集规划区内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基本资料,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sI。429的规定。312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评价其可靠性和合理性。自然条件和环境监测资料应为基准年或近3年内的资料,经济社会资料
8、应采用近期统计分析资料。313 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调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自然条件状况调查。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等。2经济社会状况调查。包括城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财政收人等。31,4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城市现有供水水源、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主要包括水源类型、分布,供水设施布局、特性供水能力及保证情况,供水水质状况,应急备用水源状况等。2供用水量、用水结构及用水消耗量调查。主要包括不同类型水源供水量,城市不同用户用水量、工业耗水量、生活耗水量及城市生态环境耗水量等。3规划区各类废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处理
9、及回用量以及与城市供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等。4城市供水水源保护状况、监测和管理状况、应急供水体系调查等。32现状评价321现状评价应包括规划范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现状4供水基础设施、供水水源水量、供水水源水质、供水水源保护管理及应急能力、城市供水水源安全总体评价等。322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水资源禀赋条件、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水资源利用消耗程度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2评价水资源利用水平及利用效率。分析人均综合用水量、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各类用地单位用水量、工业用水
10、重复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回用率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3综合分析和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供水需求和城市可供水量的限制性条件。323现状供水基础设施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分析现状供水水源工程、供水设施存在的问题。2分析城市现状供水水厂及其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水厂和管网满足城市水源规划的适应性。324城市供水水源的水量状况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l-分析供水水源的供水能力及保证率、水源上游来水变化情况、水源所在河湖生态需水满足状况、现有地下水源超采情况,评价供水水源的水量状况。2分析供水水源水量变化趋势及其成因。325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状况评价应包括
11、下列主要内容:1 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水质评价并注明超标物质名称和浓度超标倍数。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GB 3838,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GBT 14848,再生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SL 368;水质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2湖库型供水水源应进行水体营养状态评价。3根据供水对象的水质要求和供水水源水质评价成果,分析供水水源水质变化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评价供水水源水质满足程度。5326供水水源保护管理及应急能力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分析供水水源保护和管理的法规、制度、监测、管理能力建设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2结合水源地周边矿产、石化等企业及交通设施分布,评价水源污染风险程度。3分析水源
12、应急预案编制及实施保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327应以城市为对象,以城市供水水源为基本单元,从供水水源水质、水量、供水风险及应急能力等方面,分析不满足要求的供水水源及影响范围,对城市供水水源安全状况进行总体评价。64水资源配置41用水结构及配置规划411城市用水包括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城市生态环境用水和其他用水。412城市用水应遵循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强化节水减污、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并应满足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要求。413应在现状用水结构调查及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人口、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各类综合用水指标,对城市用水总量进行预测,并采用多种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复核和调整
13、;提出各规划水平年的用水总量、用水结构规划方案等配置。414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的城市,必要时可设置多组用水配置方案进行分析。42供水结构及配置规划421城市供水是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供给城市的用水,供水水源类型包括本地地表水、本地地下水、跨区域(流域)调入水以及淡化海水等其他非常规水源,不包括农业供水、工矿企业和大型公共设施的自备供水。422城市供水配置应以城市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区域供水规划为基础,在综合分析城市供水现状及问题、水资源开发程度和潜力基础上,明确城市供水水源类型。应根据用水配置规划方案,提出各规划水平年、各类型水源供水结构和供水量配置规划方案。423应
14、对不同用水和供水配置规划方案进行分析、协调和综合比选,提出满足规划要求的供水配置规划方案。对于规模较大或水源较多的城市,必要时可按规划分区或行政分区分别进行配7置;同时应考虑为城市(群)发展或区域供水留有适当余地。424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对供水配置方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应对城市规划布局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提出调整建议或意见。425供水配置规划方案中应根据当地的水源条件提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安排方案。426对具备分质供水条件的城市或区域,应按照不同用户水质要求,提出相应供水配置规划方案。85供水水源工程规划51一般规定511 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规划应在城市
15、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遵循供水能耗最低、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多水源互为备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用地、减少拆迁的原则,提出城市供水水源总体布局和工程规划方案。512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规划内容应包括城市供水水源总体布局、常规供水水源规划、应急备用水源规划、非常规水源规划等。513制定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规期方案时应遵循先挖潜后开发的原则,优先考虑对已有供水水源工程的挖潜改造或扩建。514应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能源消耗、工程占地、工程投资、运行维护成本、工程效益等技术经济指标,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近远期城市供水水源规
16、划方案。515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规划方案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环境影响、施工难度等因素,协调与城市给排水、交通、电力、燃气、电信等设施之间的关系,提出工程总体布置和建筑物型式等。516 应结合近远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出近远期工程布局、建设规模、分期实施意见。 517在具备条件的多水源供水城市,宜根据不同用户用水需求,遵循优水优用原则,考虑分质供水。优质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应优先供应城市居民生活用水。52供水水源总体布局521城市供水水源总体布局应与水功能区划相一致,与城市9总体规划、城市市政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给水规划等规划相协调,结合已有供水水源布局,园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并协调
17、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及不同用水对象之间的用水关系。规划水源的可供水量应满足各类用户用水量和保证率要求,水质应满足现行标准或规定的要求。522供水水源总体布局方案应充分考虑供水水源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及城市地形地貌变化,合理划分供水规划分区。523供水水源总体布局应加强供水系统之间的联网调度,合理安排城市供水水源调蓄工程,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和应急能力。524供水水源总体布局应综合考虑供水规模、水源特性、调节能力、。取水和输水方式、水源卫生防护和保护要求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选。53常规供水水源工程规划531 常规供水水源工程规划方案应在充分利用已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的基础上,优先考虑现有水源工程的挖潜
18、改造或扩建并与近远期城市供水管网规划相协调,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532现有水源工程不具备挖潜条件时,可根据区域内水资源和工程建设条件,提出新建水源方案。533常规供水水源工程规划方案应优先选择来水量充足、水源补给条件好、供水保证率高的方案,并应着重考虑占地、拆迁、环境影响等因素。534常规供水水源工程规划方案应符合城市用水水量、水质和水源工程建设与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必要时可考虑水源工程的综合利用。535地表水水源水质应符合批复的水功能区划的规定,地下水水质应满足GBT 14848的要求。536现状超采区应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并采取相应的限采、压采措施;深层承压水不宜作为常规供水水源,作为突
19、发事件或特枯水年的应急备用永源时,应经严格论证。10537常规供水水源输送宜采用封闭方式;采用开敞式输水时,应采取有效的水质保护措施。538跨流域(区域)调水水源方案应在符合流域或区域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水源调出区的水资源状况和调水条件,按相关要求论证调水工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54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541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应合理安排应急备用水源,拟定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方案,制定城市应急供水调度与管理方案。542应急备用水源地规划应考虑城市近、远期应急备用需求,协调好城市常规供水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的关系,为远期城市发展留有余地。543单一水源供水的城市应提出应急备用水源规划方
20、案,方案宜考虑将相邻城市供水水源、农业供水等水源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并提出相应工程设施的建设方案。544具备多水源供水条件的城市宜按照水源问互为应急备用的原则提出相应工程设施建设方案。545应急备用水源不足并需要区域外调水时,应根据流域或区域水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充分论证,提出区域外调水推荐方案。55非常规水源工程规划551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应注重再生水、海水、雨水、微咸水等各类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552非常规水源工程规划应根据城市用水和供水结构及配置明确非常规供水水源的供水对象及规模,并与常规供水水源工程规划相协调。553非常规水源工程规划方案应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地理位置
21、、现有设施和水质特性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6供水水源工程建设方案61一般要求611编制新建供水水源建设方案应进行必要的工程勘测和水情、水质监测。612新建水源工程选址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供用水要求等条件,统筹考虑水源位置、输水线路、水厂位置及规模、综合利用要求、施工条件、占地拆迁等因素,初拟多组可能的场址及输水线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61。3规划水源在满足城市供水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其他综合利用要求。当规划水源对农业及其他行业用水产生影响时,应提出减免影响或合理补偿的措施,一并纳入水源工程建设方案。62工程任务与规模621应提出改建、扩建、新建水源工程的供水范围及对象、设计水平年
22、供水量及供水保证率。综合利用的水源工程应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和综合利用要求,初步确定开发任务及其主次顺序。622应根据用户近远期需求初步分析工程规模,提出主要规模指标,同时应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留有一定余地。1对于具有综合利用任务的地表水源,应根据各项任务的要求及供水规模合理确定工程规模。2对于具有调蓄功能的水源工程,应考虑其事故发生概率、年度检修要求等,合理确定调蓄规模。3对于具有应急备用功能的水源工程,其规模确定应考虑应急备用供水对象、供水保证率破坏概率、缺水造成的损失等因素。】263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631水源工程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和等级,按GB502
23、01的有关规定确定。抗震要求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632应根据工程规模,提出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总布置方案,初拟工程场址和线路,初选主要建筑物型式。633水源工程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应考虑地形、地质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选。634取水建筑物应布置在河床、河岸或库岸稳定的地段;输水工程建筑物的布置应避开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塌陷等不良地质区、洪水淹没区及低洼易涝区,难以避免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635工程布置应考虑运行管理及工程检修等要求;输水工程穿越城区时应协调好与城市其他工程设施间的关系。636长距离输水工程总体布置应提出输水安全保障措施。重要供水对象宜采用双线布置;应急备用供水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供水 水源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