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2地壳运动规律高频考点预测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2地壳运动规律高频考点预测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2地壳运动规律高频考点预测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二 地壳运动规律【定位考点】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2018海南地理,1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 X 区和 Y 区的主要原因是 (2018海南地理,15)X 区和 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2018北京文综,4)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图中(2017天津文综,3)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015天津文综,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2018全国文综 I,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2018全国文综 I,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2018全国文综 I,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201
2、8天津文综,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2018天津文综,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2017全国文综,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2016全国文综 I,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2016全国文综 I,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2016全国文综 I,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近几年高考大题对岩石圈的考查方向主要是运用内、外力作用分析某种地貌类型的形成,其中外力作用形成的侵蚀地貌和沉积
3、地貌是考查重点。其命题特点为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判断与应用。2从命题形式看,结合区域图、统计坐标图,综合考查流水、风等外力作用地貌的形成原因及过程。答题思路为【精研真题】高频考点一地质剖面图判读【2018 北京卷】下图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1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考点】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答题思维流程】【错点错因】B 项断层、花岗岩判断依据不明确。原因是没掌握被破坏的岩石形成的时间早这一原则。【考法突破】31、明确考向:
4、地质剖面图判断的四个技巧(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 2 甲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 3 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 2) ,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 1M 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 3 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图 1 河流发育在背斜,M 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5、图 3 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a.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b.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c.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高频考点二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地貌【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
6、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4图中 A 地、B 地的地貌分别为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答案】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 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 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解析】【考点】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答题思维流程】第一步:根据区域图确定地貌类型是断块山和洪积冲积平原。第二步:根据地貌 类型分析出既受内力作用影响还受外力作用影响。第三步:根据内外力作用分析地貌形成,B 地是断裂陷落和
7、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错点错因】 (1)答成“山地、三角洲”不得分。 (2)只答出“断块山”没答出“谷地”不够完整,因为 B 地在内力作用形成谷地的基础上,再有堆积作用。【考法突破】1、明确考向地表形态是由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地貌成因的分析或地质作用过程的描述类试题、首先要仔细审读设问要求,结合图文材料,明确属于哪一种考查方向侧重内力作用的考查,侧重外力作用的考查,还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考查。2、思维建模对于内力作用的影响,可先考虑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地売运动、岩装活动、变质作用) ,作用的结果5是什么;对于外力作用的影响,可先分析主要是何种
8、外力(风力、流水、冰川、海浪、重力) ,再思考其主要表现是什么(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作用的结果是什么。若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考查,需思考内、外力作用发生的时间顺序,将其分解为几个具有前后逻辑关系的环节(阶段)依次说明。语言表述时注意因果顺序合理、思维链条完整、地质地貌术语准确。高频考点三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2 【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年降水量仅 200mm 左右但蒸发量达 1600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 ,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左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右图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指出图 7 中 P 处的地貌类型
9、,并说明其形成过程。【答案】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错点错因】错点 错因仅写出“ 流水堆积(沉积) ”等外力作用的表现。 未注意到题目要求的“形成过程” 。未能表述出“在出山口(或山前、山麓) ”的空间位置原理掌握不清;未注意地貌景观示意图中 P 点的位置信息答成“平原” “冲积平原” “三角洲”;泥沙“在下游”“在入海口处” “在河道”淤积等对“冲积扇及其形成”的基本地理过程不理解、未掌握6“冲积扇”写成“冲击扇” 地理专业术语出现错别字【考法突破】1、明确考向审读设问,根据图文材料,弄清所分析的地貌属于侵蚀地貌,还是堆积地貌 ,进
10、而思考是何种外力,这种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成的条件或结果是怎样的。2、思维建模影响流水侵蚀强度的因素:地形坡度流速快慢;降水强度;土质状况;植被覆盖状况;人为因素影响流水沉积作用的因素:物质来源:径流量、含沙量;地形坡度流速快慢;沉积环境:大陆架宽窄、海水顶托海浪和潮流侵蚀;其他因素。【预测演练】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题。P 地地层剖面图1P 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断层褶皱 岩浆侵入沉积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 积【答案】D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 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 市,地处横断 山东侧,海拔 3 222 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
11、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 23 题。2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7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B岩 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3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A平顶的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C沉积层深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02 地壳运动 规律 高频 考点 预测 演练 解析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