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学案.doc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学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8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本专题考试大纲:1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非常频繁,所占分值较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在题型上,非选择题的形式占有较高比重,难度相对较大。近代列强侵华的表现、影响及中国的抗争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命题多运用图文史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综合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及其影响、评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从民族觉醒角度命题也会成为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命题角度以国共联合革命或抗战为主,强调民族团
2、结和民族复兴。政治史,一要注意综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历程,总结民主革命的特点;二要注意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影响关系变化的因素及国共关系变化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等。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社会各阶级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题时可从民族精神和国际地位等方面思考。本专题内容与“中国梦”等社会热点问题关系密切,复习备考时要特别关注。本专题分为以下三条主线:主线一 18401945 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18401900 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011945 年:由多国共同侵华
3、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主线二中国军民在每次外侵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击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首次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2)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任务,建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主线三 1919194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大阶段,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 、 “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考点一近代列强的侵华
4、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 年)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海外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对商品输出的要求。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虽然拥有政府并是独立国家,但通过不平等条约,使大量主权沦丧。 “半封建”是指虽然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不断发展。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三、甲午中日战
5、争(18941895 年)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2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3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1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义和团运动。2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3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五、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 年)1原因:根本原因是日本长期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直接原因是经济危机的打击。2表现:军事侵略,经济侵略。3结果:日本战败投降,是百年来中国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
6、利。考点二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命3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2纲领(1)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现。(2)后期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3进程:1851 年金田起义,1853 年定都天京,1856 年天京事变,1864 年天京陷落。4作用: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二、辛亥革命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3成果:1912 年 3 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近代史上
7、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以美国民主政治为蓝本进行政权建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评价(1)进步性: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局限性: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考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1919 年)1原因:(1)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2)导火索: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条件:(1)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
8、的壮大。3主要活动:(1)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2)6 月 5 日,上海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5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年)1标志: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2内容:确立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3意义: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领导。4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 年
9、的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2国共合作革命(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4(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 ,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九江租界。4失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5失败原因:直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和破坏革命;主要原因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6教训
10、:中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力量。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年)1 “工农武装割据”:1927 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 1930 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红军战略转移(1)1934 年 10 月,由于领导人的“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新领导集体,中共走向成熟。五、抗日战争(19311945 年)1日本的侵华罪行:制造了许多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 ,研制并使
11、用化学、细菌武器,对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2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1)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积极抗战;后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2)中共敌后战场:坚持敌后抗战,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相持阶段后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3抗战胜利的意义(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六、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年)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2)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 ,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对人民军队和
12、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3)1946 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人民解放战争(1)防御:1946 年夏,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反攻:1947 年 6 月,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1949 年初,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3)胜利:1949 年 4 月,长江防线突破后,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并向全国进军。51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认为它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是国家转型的助推器;有人认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也有人认为它反帝反封建不彻底,是一
13、次有限革命。这说明A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B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评价D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2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称:“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一宣言意在强调A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北京的罢课B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C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革命运动D工人阶级给北洋军阀政府以强大压力3七七事变以后,国内戏剧空前繁荣,到 1938 年底,全国共发表剧本 142 个,涌现出了如最后的胜利 、难民曲等精品。戏剧在这一时期获得极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适宜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B适宜
14、动员民众支持抗日C剧本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D直面抗日战事人民生活41917 年至 1919 年,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1919 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 400 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战暴露资本主义侵略争霸本质B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C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51939 年 2 月通过布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放弃了工农民主,对选民参选资格明确规定无阶级区别的条款,实现普遍的公民权。该条例A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B突出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6C使
15、得边区普选制真正确立D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6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 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 24443 万担,1894 年为113886 万担。导致烟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使国内战乱不断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7下图是 1933 年和 1938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的情况,这一变化说明了图 11933 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图 21938 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中国革命性质的重大改变C中共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D建立新型民主政权的尝试8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今者南北
16、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 ”南方张骞则因“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一月前已有勾结。 ”而忧虑。他们的忧虑侧面反映了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袁世凯上台的必然性C列强支持清政府D国家面临着分裂9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7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10鸦片战争期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近代中国 反侵略 民主 潮流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