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案.doc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本专题考试大纲: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其主要内容为小农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制2手工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为青铜器,铁器,瓷器,丝织品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为城市商业发展,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帮的出现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难度上以中低难度为主,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农业方面:小农经济的形成、汉代田庄的特点、租佃制的特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2工商业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本专题多以农业或商业为突破口进行设计,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
2、移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是命题的重点。【知识框架】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可按以下四条线索进行整理。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线索二: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线索三: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
3、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考向预测2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发展阶段 耕作方式变化 农具的变化原始阶段 刀耕火种 石、骨、木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耜耕) 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 牛耕普及全国 耦犁一牛挽犁唐代 铁犁牛耕 曲辕犁2土地制度井田制 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
4、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产生 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形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问题 土地兼并,社会分化,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租佃制 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租佃制的发展3经营模式(小农经济)形成 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作用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精耕细作的主要推动力考点二经济重心转移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考点三手工
5、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3时期 发展历程从先秦到秦汉形成与发展(1)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 ,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发展与繁荣(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清辉煌与滞后(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
6、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考点四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松时期 发展历程先秦时期兴起、发展和繁荣(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步履维艰(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隋唐时期范围扩大,贸易繁荣(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3)出现
7、柜坊和飞钱(4)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是重要港口宋元时期打破时空,空前繁荣(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开封)城市商业发达(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明清时期 继续繁荣, “商帮”出现4(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1明初到晚清时期中国人口增加好几倍,而举人、进士的名额却未相应增加。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A加强了权力的集中B促进了重学的风气C
8、推动了文化的繁荣D出现了崇商的趋势2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 1/30,虽然促成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B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C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D颁布“推恩令”3明代商人并不完全以逐利为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最能说明A社会阶层与经济形态具有高度匹配性B追逐政治权力成为商人首要目标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传统观念对商人阶层有一定影响4押租制是明清时期地主防止佃农欠租的一种制度。佃农交纳押租以后,一般照交正租,如果欠租,地主就在
9、押金中扣除,地主不退押金;押租租佃关系尚未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在有些地区,交纳押租的佃农还可以将佃种的土地转佃他人。押租制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地主与佃农的矛盾尖锐B封建剥削方式的没落C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D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5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5因是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6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
10、流畅。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冶铁技术的提高B绘画艺术的进步C佛教文化的影响D思想观念的变迁71387 年,明太祖下令丈量全国土地,编制鱼鳞图册 ,以田块为单位编制,图册绘有田块形状草图,旁注坐落、面积、四至、地形及土质肥沃程度,以及归属的户主和所在乡镇。 鱼鳞图册的编制A有利于明初经济的恢复B开创了土地财产登记制度C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D提高了土地的商品化程度8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
11、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9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6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10 “因为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据此可知,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朝贡贸易体制D封建专制制度11明清时为解
12、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以徽商、晋商、粵商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 ,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地缘意识更加突出B商业竞争异常激烈C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12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 114 坊,东市和西市各占 2 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 110 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 4 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7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13宋应星在天
13、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合理解释应该是A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B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C手工生产产品质量欠佳D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地位1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 。这些商人的行为A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C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D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15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 12 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副其实的“自银帝国” 。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
14、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C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D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 ,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