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doc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doc(8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7 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2017安徽中考)冬眠的奥秘张劲硕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 。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
2、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 510 分钟才跳 1 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 。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
3、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 80 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 30 多岁,后者却只有 3、4 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 2004 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
4、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岁!(选自博物总第 146 期,有删减)5、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6、朗读第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2 分)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7、第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2不能。 “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
5、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8、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 分)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9、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 800 岁” ,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两段简要概括。 (6 分)冬眠可以提高寿命。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 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
6、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2017福建中考)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比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谱,从而掌握了一定的规矩准绳。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芥子园画谱可以自学、速成,易入门。但是,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也就是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所有受芥子园画谱启蒙的绘画大师,如齐白石
7、、潘天寿、傅抱石等,也正是依此才成为一代宗师。在黄宾虹这位中国画大家看来,画谱虽有开蒙之功。但也成为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它造成了只学画谱之法而不重视“师承”的严重弊端。何为“师承”?宾虹老人曾解释过,古人既然已经创立了法度,那后人就必须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化。而古人的法度,即“笔墨之法”,只有通过临摹这种“师承”途径,才能全面掌握。然而,诸如芥子园画谱之类的画传画谱却提供了一条看似美好的“捷径”,那么,由临摹名家大师真迹,进而获得先贤笔墨精神这一“师承”途径,就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那些能够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的“神品”“逸品”就无从谈起了。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
8、画传画谱,虽然在艺术开蒙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见,而不学之人尤爱视画传画谱为“法器”,于是废临摹而为抄袭,靡然成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逐渐沦落。由此所带来的结果,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中,一些革命派要革芥子园画谱的命;有些传统派也要拆芥子园画谱的庙。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摘编自陈都正确看待)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开篇肯定了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的积极作用。B、第段的“但是”表转折,引出下文对芥子园画谱的思考。3C、第段中黄宾虹指出使用芥子园画谱过程中存在严重弊端
9、。D、文章最后强调不宜再用芥子园画谱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16.文章认为芥子园画谱的“原始定位”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 分)答:17.文章认为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分)答:答案:15.(3 分)D16.(3 分)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知识而便于学画者入门的启蒙教材。说明:意思答对即可。17.(6 分)由画谱入门,进而临摹古人的法度,师承“笔墨之法” ,领会其精髓,能够创造变化。说明:意思答对即可。(2017兰州)阅读下列说明文宇完成下列各题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州尖尖的嘴巴为病
10、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海年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大为减少。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鱼医
11、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留连续 6 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 6 小时内竟医治了 300 条病鱼!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巴“美容”的。(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A鱼医给鱼治病,实际上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B根据海洋学家观察分析,即使遇上敌害,病鱼吃掉鱼医的
12、事情也不会发生。C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条鱼医 6 小时内可以医治 300 条病鱼。D雄鱼去找鱼医治病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雌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发生激战,经常负伤。(2)下列关于本文语言的运用分析正磅的一项是 C A“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 6 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46 小时内竟医治了 300 条病鱼!”中的“竟”字是表示范围的限制。B“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中的“可能”一词表估计,用得不准确。C“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中的“必须一词强调了病鱼就诊时采用的唯一姿势。D“经过观察发现,原来
13、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运用了平实的说明语言。(3)下列关于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经海洋学家统计,一条鱼医在这 6 小时内竟医治了 300 条病鱼!”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B选文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C选文第殷运用了分类别的方法,让我们清楚、全面的认识事物。D选文中第段的第一句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有助干把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2017广西贵港中考)洞悉宇宙,天眼已开2016 年 9 月 25 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的日
14、子。这只在贵州的群山之中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FAST“藏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 FAST 的三大创新之一。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 “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这只大眼睛是由 4450 块反射面板
15、拼在一起组成的。与普通的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再通俗一些,从侧面看, “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 30 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是一口“ a ”的“大锅” 。FAST 的第二大创新,是为了让这口大锅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首先,这口“大锅”被“端起来”架在一个周长 1600 米的环形圈梁上。离开地面的“锅底”上的每一块反射面板都被一根根钢索迁拉着,形成一张巨大的索网。在上万根钢索的牵拉下,这几千块反射板能够在“锅底”形成一个 300 米直径的瞬时抛物面,汇聚来自某一个方向的电磁波,就好像“天眼”里转动的“瞳孔” ,可以随时“望
16、”向令它着迷的远方。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只有“瞳孔”可以转动还不够。光线射入眼睛,需要投射在视网膜上才能被最终处理成眼前的风景。 “天眼”的“视网膜” ,就是由 6 根钢索吊在“锅里”的馈源舱。巨型“天眼”的“小小”馈源舱重达 30 吨。所谓“馈源” ,就是“b ”所有从5宇宙中接收到的信号的设备,馈源舱就是用来安放这些设备的地方。要想最大限度的接收大锅采集反射回来的信号,馈源舱就必须像传统的锅式天线一样处在焦点的位置上。这下问题就来了,还记得刚才说过的吧?“天眼”的“瞳孔”是会转动的!4450 片反射板可以在钢索的牵拉下根据观测的需要
17、可以随时改变瞬时抛物面的朝向。相应的, ”天眼“的“视网膜”也就必须得能跟着瞳孔一起动才行。否则?就是睁眼瞎喽。想让这个 30 吨重的大家伙动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到照片里围在“锅边”的 6座巨大的高塔了吗?他们是“馈源支撑塔” ,高的有 168 米,最矮的也有 128 米。每座塔都有一根钢索拉住馈源舱的一个角,把它悬吊在“锅里” 。收放这 6 根钢索,就能拉着馈源舱在“锅里”移动,满足收集信号的需要。“收放自如”的馈源舱是 FAST 的又一大创新。不论反射面如何变化,通过馈源支撑塔悬挂的轻型索拖动机构的牵拉和并联机器人的二次精调,馈源舱能够随着反射面的变化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的到达
18、规定的位置。有多精确?30 吨重的馈源舱,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实现误差小于 10 毫米的定位!随着“天眼”睁开,投入使用的 FAST 将首先进入调试试运行观测阶段的工作。科学家们期望在未来的 35 年内能够通过试运行,让整套系统达到期望的观测精度与能力,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进而为人类获取关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脉冲星、精准时钟、深空导航,甚至是地外文明探索等更多关于宇宙的新知。与科学家们同样兴奋的,还有平塘县距离 FAST 几公里之遥的克度镇。在为“天眼”选址的时候,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小镇上甚至还有人家连电都没有。这也正是“天眼”落户这里的原因之一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虽然不受天气
19、的影响,但却对无线电干扰非常敏感。电视、电台、手机,所有无线电数据的传输都会对“天眼”的观测造成干扰。没有工业、人口稀少、甚至附近小镇连电都没通的大窝凼简直就是个完美的选择,在“天眼”周边设立 5 公里的电磁波宁静区简单可行。然而,今天的克度镇早没了当年的模样。小镇如今是通往平塘县“天眼”旅游区的必经之路。不大的小镇到处可以看到“探索星空奥秘” , “打造天文小镇”的标语。沿路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天文宾馆“,崭新的五星级酒店还为每间客房配备了天文望远镜。大家期待的,不仅仅是一睹“天眼”的风采,更想通过这只“眼睛” ,去亲眼看看那些遥远的幻想与传说。虽然,这些与当初选址的“ c ”多少都有些
20、背道而驰。对于 FAST 团队来说,建设落成其实才只是一个开始,如何用好这只巨大的“天眼” ,看到渴望的风景,才是更加令人期待的未来。(1)依次填入文中 a b c 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名不虚传 汇入 初衷B名副其实 汇聚 初衷C名不虚传 汇聚 想法D名副其实 汇入 想法(2)对“FAST”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Fast 的三大创新之一,是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和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B让“天眼”里转动的“瞳孔” ,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远方,是为了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6C能“收放自如”的馈源仓,不论反射面如何变化,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的到达
21、规定的位置。D由 6 根钢索吊在“锅里”的馈源仓是“天眼”的“视网膜”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B 第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C第段开头中的“这个”是指“FAST” 。D第第 段中出现的词 “小于” 、 “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 A.2016 年 9 月 25 日, “天眼”竣工,我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探索地外文明的踪迹。B如今,克度镇是通往平塘县“天眼”旅游区的必经之路,沿途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天文宾馆” 。C “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D
22、天气不影响射电望远镜的观测,但是无线电数据的传输会对“天眼”的观测造成干扰。(2017柳州中考)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吴练勋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 “大歌”就是指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 ,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为“嘎老” (“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 ,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
23、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 (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 ”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这是数百年谦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那些声音有高有低,此起披伏。他们被迷人的鸟鸣虫唱所吸引,于是模仿起来。这样年复一年,优美动听、气势宏大的蝉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形成了。大歌通常在节日里又男女
24、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 (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下7来。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 3 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演唱时,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洗。旧三江县志 (卷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年中 语文试卷 精选 汇编 说明文 阅读 专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