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
《江苏省各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各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古诗文阅读二(62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6-7 题。 (6 分)减字木兰花竞渡宋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6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首词描会的是 (填写节日名称)的场景。 (2 分)7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你认为有道理吗?请主说理由。 (4 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17 分)崇明老人记请陆陇其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 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 及 四子长,咸能自立
2、,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 而共养父母焉。伯仲叔季 ,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 ”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 方得侍奉颜色,亦疏。 ”乃以一餐为率 ,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 明日 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 献寿。率 以为常。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 毕 ,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
3、,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 。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 ,有删改)- 2 -【注】鬻(yu):卖。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率(l):文中指频次。称觞(shng):举杯。率(shui):大致,一般。樗蒲(ch p):古代一种游戏。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 (2 分)遂 同 居 而 共 养 父 母 焉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 及 四子长 ( )(2) 方 得侍奉颜色 ( )(3)则 明日 蚤餐
4、季 ( )(4)老人每食 毕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 分)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译文: 11. 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 ,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 (4 分)(1)第节中“率以为常”指 (2)第节中“率以为常”指 12.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 (4 分)答: 答案6端午【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题目是“竞渡” ,契合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深深杨柳”也说明树荫浓密,暗示着夏季。7 (1)有道理, “冲”比“飞”好。 “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舟人的气势冲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
5、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地生动形象有气势。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词的赏析能力。首先要能辨别两字之间不同的表现力,其次更重要的是要把两个字分别放在上下文中去体味推敲,看哪个字更能符合全诗豪迈有气势的意境。8.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解析】 “遂”是发语词,发语词后面要停顿;“而”前面往往要停顿。9 (1)等到的时候(2)才(3)第二天(4)完,完毕 【解析】这四个字的解释皆出自课本,要求熟记课本中重点字词解释。在此基础上再联系上下文活学活用。10.橱中的钱少了,那么他的儿子就偷偷地补上缺的钱串,不让老人知道。 【解析】翻译句- 3
6、 -子要在把握句子大意的基础上,紧扣关键词的解释。比如“则” “潜”等,做到字字落实不扣分。11 (1)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2)四子让老人不缺钱花,老有所乐。 【解析】第(1)处概括可用第节的中心句“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扣住一个“养”字。第(2)处的概括扣住一个“乐”字。12 (1)能自立(2)兄弟和睦(3)曲尽孝道(4)用心使老人快乐【解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用文章原文直接作答,不能直接作答的就紧扣文本进行提炼概括。【参考译文】崇明县有一位姓吴的老人,已经九十九岁了,他的妻子也已九十七岁。老人生了四个儿子,年轻时家里穷,把这些儿子卖了后才能养活自己,于是四个儿子都成了
7、富户家里的奴仆。等到四个儿子长大,都能独立了,各人就都自己赎身娶妻成家,于是一大家人又共同扶养父母亲了。兄弟几个有五阃门店,每个儿子一个店铺,中间留出一间,作为一家人出入的地方。四子赡养父母,百般孝敬。开始准备每家过一个月,按顺序轮转,他的媳妇们说:“父母都老了,如果一个月一家的话,那么要过三个月后,我们才能侍奉老人,太久了。 ”准备每天去一家,再按顺序轮流,媳妇们又说:“父母年纪大了,如果一天去一家,要过三天才能侍奉老人,也还是太长了。 ”于是以一餐为标准,如果早餐在大儿子家,那么午餐在二儿子家,晚餐 就在三儿子家,明天早餐就在四儿子家,这样轮流。如果碰上逢五或十,四个儿子就在中堂聚餐,父母
8、朝南坐,东边是四个儿子和孙子们,西边是媳妇和孙媳妇们。都按辈分坐好,按照次序斟酒祝寿,大概都是这样的。在老人饮食地方的后面,放一个壁橱,壁橱里每家各放一串五十文的钱。老人吃罢了饭,手反过去在壁橱里随便拿一串钱,就捌街上去游玩,买些水果糕饼吃。壁橱中的钱少了,儿子们就偷偷补上缺的钱串,不让老人知道。有时,老人到朋友家去下棋,或赌钱,四个儿子知道了,便派人悄悄拿了二三百文钱,放在老人所游玩的人家,并且告诉那人家,假装输给了老人,老人自己也不知道。老人胜后,常常很快乐地回来,这样也成了习惯了。大概有几十年没有变更过。镇江市 2017 年中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6-8 题。 (共 6
9、分)- 4 -送万巨 卢纶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注】万巨:人名。6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 (1 分)7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 、 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2 分)8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3 分)答:(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 ,完成 9-12 题。 (共 13 分)宋学士濂,洪武 中以文学承宠渥 最久,后以老致仕 ,每值万寿节 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 级踬 焉。上日:“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 ”濂稽首 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
10、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日:“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 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日:“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 o。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日:“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 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玉珂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 ,有删减)【注】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11、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 j陟:登。踬:跌倒。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闽所享之福。慎:人名,指宋慎。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5 -(1)至 明年 万寿节前数日: (2)孝慈命 左右 置蔬膳于侧: (3)上感悟, 遽 起: (4) 会 前使阻风钱塘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 分)(1)宋先生其来乎?(2 分)译文: (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3 分)译文: 11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
12、人才、 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 等缺点。 (2 分)12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2 分)答: 答案6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 ,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中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把握。完成的前提是把握“难堪”可解释为不能忍受;发窘;为难。结合诗歌 内容可知,应解释为“不能忍受” 。7无风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了诗歌中借景抒情的手法。送别友人,诗人的内心是伤感、无奈的,而诗人为了衬托出这种心情,借用了第二联中的“无风” “不雨” 。8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或“对友人的留恋” )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
13、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 ) (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具体把握。完成时,根据分值,可判断为答案有三点。分别可从诗歌中的“留君” “愁” “望断”进行思考。9 (1)第二年(2)近侍,侍从,近旁的人(3)立即,匆忙(4)适逢,正赶上(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 理解和把握。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明年”可根据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 ;“左右”可根据晏子使楚中的“左右对曰” ;“遽”可根据刻舟求剑中的“遽契其舟” ;“会”可根据陈涉世家中的“会天大雨” 。-
14、 6 -10 (1)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其” ,表揣测语气。意思对即可) (2) (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 (发 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使使” ,派使臣;“方” ,正。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时,应逐字翻译,注意关键词、句式和语气。比如第一句,就应注意关键词“其” “乎 ”;第二句,就应注意关键词“使使” 。11尊老敬老(或:知错就改、重感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残暴(残忍、嗜杀、健忘等)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从朱元璋还是给辞官回家的宋濂和以前一样的待遇,可知其尊老敬老;从宋濂未来后,他不断询问,关心他是否
15、受大风阻扰,可知其体贴臣子、尊老敬老;从“上感悟,速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可知其知错就改、善于纳谏;从“命即其家斩之”可知朱元璋非常的残暴、残忍。学生在完成该题时,都免不了一次辨别人性优劣的过程。12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 (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可借鉴出师表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中对于劝谏方式的概括。【参考译文】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丈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为年老辞官回家每年到了万寿节的时候就来京城祝寿,皇上赐他筵席, (
16、他)所受恩宠和以前一样。一天(宋濂)和(皇上)登文楼,楼很高, (他)登台阶时跌倒了。皇上说:“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你就不要来了。 ”宋濂跪拜谢恩。到了第二年万寿节前的几天,皇上说:“宋先生差不多到了吧?” (他)大概忘记以前说的话了。过了很久宋濂也没到, (皇上)说:“他是不是因为大风受阻?” (于是)派人到江边查看, (发现宋濂还是)没到。 (皇上)又说:“他是不是生病了?”又派人去他家查看, (发现)宋濂正和 同乡聚会喝酒赋诗。皇上听了大怒,命令就在他家杀了他。不久, (皇上)回宫了。吃饭的时候,孝慈皇后叫近侍把蔬菜放在自己(或“皇上” )身边,皇上问:“皇后为什么只吃(或“安排”
17、)蔬菜?”皇后答:“我听说宋先生今天要被赐死,所以只吃(或“安排” )蔬菜,来增加宋先生的阴间之福。 ”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前去赦免宋濂,说:藩濂罪不及死。 ”恰好先派的使者因大风在钱塘江受阻,稍微耽搁了时间,后派的使者赶到的时候(宋濂)已被绑赴刑场, (在刑场上,后派的使者)宣读了赦免诏书, (宋濂)得以免死。又过了很久,宋濂的孙子宋慎犯了死罪, (宋濂)又一次被抓到京城, (皇上)将要杀他。孝慈皇后又极力营救宋- 7 -濂, (对皇上)说:“种田人家为子孙请一个先生尚且有始有终,宋濂作为太子诸王的老师,怎能不感谢他的教导之恩呢?况且宋濂在家,一定不知实情。 ”皇上
18、于是免去了宋濂的死罪。2017 年无锡市初屮毕业升学考试阅读与赏析(一) (14 分)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 治 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 于 抚按 ,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
19、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 咸 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 闻 。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 卒 ,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有删改)【注】抚按:官职名。7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每假借 于 藏书之家 B苛政猛 于 虎也C
20、天将降大任 于 是人也 D达 于 汉阴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 有错误 的一项是(3 分) (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 8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立捕 治 之: (2) 咸 言中牟治行无双: (3)御史以 闻 : (4)明年 卒 : 10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幼学执敏置诸狱。 (2 分
21、)译文:(2)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2 分)译文: (二) (4 分)菩萨蛮 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 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注】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4 分)(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2 分)答:(2) “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 分)答: 答案7. (3 分)A【解析】此题考查对“于”这个字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于”有下列意项:- 9 -(1)介词(a在,如“生北京” b到,
22、如“荣誉归老师” ;c对,如“勤学习” ;d 向,如“出自愿” ;e给,如“问道盲” ;f自,从,如“取之民” ;g表比较,如“重泰山” ;h 表被动,如“限水平” ) 。 (2)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 (3)姓。 “言于抚按”的“于”应解释为“向” ;下面四个选项的“于”分别解释为“向” “比” “给” “到” ,故选 A。8. (3 分)C【解析】此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C 项中“他的儿子”错误,应是“御史”的儿子;最终不是被权贵上报朝廷,而是未被御史斥退。9. (4 分)治:惩治,治罪 咸:皆,都闻:使听到 卒:死【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
23、字词的理解和把握。可结合课内文言字词的解释。比如, “咸”可根据桃花源记中的“咸来问讯” ;“闻”可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闻寡人之耳者” 。10.(4 分) (1)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放在监狱中。 (得分点:执,诸) (2 分)(2)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 (得分点,举,荒政,活、有奇)(2 分) 【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抓住关键字词,逐字逐句翻译,注意文言句式即可。【参考译文】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予确山县知县。在治理方面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给贫民提供五百余头耕牛,核实曾被黄河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各市 2017 年中 语文试卷 分类 汇编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