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宁夏银川一中 2019 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A. 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B. 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C. 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D. 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墨子认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原因来看,墨家主张“非乐” 、 “非命” 、 “节用” 、 “节葬” ,提倡节俭和个人努力,反对奢侈浪费,因此是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故答案为 B 项。儒家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是儒家不受当
2、政者重视的根源,排除 A 项;儒墨都关注社会问题,只是各自的解决办法不一样,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经世致用主张,排除 D 项。2.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唐太宗形象 出处“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旧唐书“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王夫之这反映出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C. 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2【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旧唐书和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无法得出历史叙述应当尊
3、重历史事实的结论,故 A 排除。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有定论的,故 B项错误。 旧唐书是官修史书,维护封建正统,而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体现了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特点,所以从材料可看出评价人物时立场不同结论也就不会相同,故 C 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旧唐书和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而不是在揭示历史的本质,故 D 项错误。点睛:评价历史人物,要把对象放到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中去,看他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其大小,看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对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还是违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对社会前进起阻碍作用。
4、前一种是进步的、正面的历史人物,后一种是反动的、反面的历史人物。3.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A. 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 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 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 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答案】D【解析】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中,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相互牵制和监督,形成制衡机制;宋朝的二府制进行事权分割,导致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故答案为 D 项。中枢机构的职能没有变化,排除 A 项;B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
5、排除;皇权独大自秦朝皇帝制度的确立即已形成,排除 C 项。4.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第一位是粮食,约占 42%;第二位是棉布,约占 24%;第三位是盐,约占 15%。这反映了该时期A.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 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 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农业技术仍领先于世界【答案】C3【解析】【详解】由材料“粮食” “棉布” “盐” ,这些与传统农耕经济密切相关,故选 C;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经济的信息,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产品是面向市场的,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农业技术的地位问题,排除 D。5.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 ,全书 120 卷中, 礼政
6、 (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 16 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 ,全书 120 卷中, 礼政仅占 12 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A.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B. 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C. 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D. 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道光初年礼政 (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 16 卷;光绪十四年礼政仅占 12 卷”中可以看出,传统治国思想所占比例下降,这反映了清末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变化,故 D 项正确;清朝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文化的影响,故 B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治国观念的减少,没有体现出民主思想,故 C
7、项排除。6.从 1862 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 1901 年,全国 20 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 5 所,天津 4 所,上海 3 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 2 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 1 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B. 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C. 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D. 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答案】A【解析】从新式教育机构分布来看,广州、天津和上海、福州等东部沿海地区分布较多,其他地区分布较少甚至没有,这说明了广州等沿海地区近代化水平比较高,从而导致新式教育机构分布较多,故 A 项正确;洋务运动是 19 世纪 60-90 年代,
8、故 B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4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和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故 CD 项排除。7.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的时候,革命前辈林伯渠在解放日报上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这反映出林伯渠强调了辛亥革命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 对青年人的思想影响有限C.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 旨在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可知林伯渠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带来的政体的变化,强调的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故
9、C 项正确。ABD 项不是林伯渠的强调点,故排除。【点睛】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政治意义” “专制政体” ,明白题目的要求在于作者的“强调”重点,从而找出对应的答案君主专制。8.下表是 1953 年 2 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 比上一年增长重工业和机械工业 4731%燃料工业 8456%地质勘测 61146%建筑工程 20414%铁路 8893%农业 6144%林业 12838%总支出 4168%5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B. 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C.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D. 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
10、政保障【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数字可知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增长幅度最小,不是支出最少,故 A 项错误;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是 1952 年国民经济的恢复,而材料的主旨是国家预算中国民经济建设的支出增长情况,故 B 项错误;从国家预算的情况中,不能直接得出预算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 C 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中重工业及与与重工业相关的领域增长幅度大,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意图,可知国家预算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财政保障,故 D 项正确。9.雅典城市居民讥讽那些入城参加公民大会的乡下人, “穿的鞋子比脚大,大声嚷嚷。总是向路遇者问这问那:皮革多少钱?咸鱼多少钱?”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城邦并不具
11、有宽容自由的文化环境B. 城居者鄙视乡下人参与民主政治C. 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并不对等D. 政治生活出现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雅典的城市居民瞧不起乡下公民,二者在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很大区别,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并不对等。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城市人对乡下人的行为方式不满,并非鄙视乡下人参与民主政治,排除 B 项;D 项说法夸张,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10.16 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
12、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A. 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B.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6C. 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D. 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人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从而具有了独立的判断,没有反映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故 A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的扩展,欧洲人直接阅读的书籍不一定是宗教书籍,故 B 错误;当时印刷术等技术的进步,使书籍推广范围迅速扩大,欧洲人可以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从而促进人文主义发展,故 C 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国家和民族语言的问题,故 D 错误。故选 C。11.1923 年秋苏联发生
13、了“销售危机”: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 ,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这一主张A. 适应国内外时局的需要B. 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 怀疑与否定新经济政策D. 有利于促进工业化进程【答案】C【解析】1923 年苏联正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材料中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要求加强计划和反对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实质是否定市场,进一步否认新经济政策,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国际时局,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主张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不能说明倡
14、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 B 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工业化进程的问题,故 D 项错误。12.下面为漫画昔日的援助,今日的竞争 (下图) ,据此可得到的认识是7A. 政治多极化取决于经济的多极化B. 主权高于人权,国权高于法权C.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D. 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答案】C【解析】漫画反映的寓意是曾经的援助对象成为现在的竞争对手,说明在国际关系中角色定位不是固定的,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故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A、B、D 项。点睛:本题属于历史漫画题,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
15、)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其寓意深邃、针砭时弊、催人思考而成为近年历史和文科综合试题的取材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 ,至少是“多卖少买” 。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 ,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
16、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 。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8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材料二 下表为 20 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出超() ,入超() ;单位:百万元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19091911 0 -90 +5619191921 -89 -110 +3219291931 -205 -76 +40材料三 1978 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 2064 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 亿美元,进口额为 1089 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银川 一中 2019 届高三 历史 四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