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
《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 2016 级高三(上)12 月月考试卷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中国历史上,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在精神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贵族阶层,他们既是政治上的统治者,又是文化的领导者。贵族的精神旨趣是这一时期包括审美意识在内的整个贵族文化的主体心理依据。这个阶层鲜明的身份意识
2、、强烈的荣誉感以及对“文”的高度重视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时期, “文”基本上就是贵族教养的别名,既包含着关于礼乐仪式的各种知识,又包含着道德观念系统及其话语形态。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这里的“文”虽然不同于后世“诗文”之“文” ,更不同于现代以来的“文学”概念,但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周代贵族对“文”的高度重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开了古代“文统”之先河。春秋之末,随着贵族等级制的瓦解,文化领导权亦逐渐从贵族阶层转移到一个新的知识阶层士大夫手中。于是士大夫文化渐渐取代贵族文化而成为主流。士大夫文化也
3、并非一个不变的整体,事实上,它也呈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春秋之末到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游士文化”阶段,其主体乃是那些或奔走游说或授徒讲学的布衣之士,其思想上的代表便是诸子百家。到了秦汉之后,才可以说真正进入了“士大夫文化”阶段。其主体是那些凭借读书而做官或可能做官的知识阶层,即“士大夫”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存在一种特有的机制,可以简称为“读书做官机制”除了帝王及其宗亲、开国功臣及功臣之后、宦官、外戚、地方豪强等分享国家的权力之外,还有一个可以凭借读书而跻身于官僚队伍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所谓“士大夫” 。尚未做官时他们是“耕读传家”的庶民,做官以后他们是“诗书传家”的“士族”或“仕族” 。无论
4、做官与否,读书都是这个社会阶层安身立命之本,而做官最高追求是治国平天下则是他们读书的目的。因此尽管他们实2际上是分为“官”与“民”两大类型,具有巨大的社会差异,但从精神旨趣与价值取向来看,他们又是一个有着同一性的社会阶层。“道”是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亦相随而亡的终极价值范畴,是这个社会阶层精神旨趣的标志。在西周贵族阶层的话语系统中最高价值范畴是“德”而不是“道” 。原因不难理解:“道”这一概念暗含着士大夫阶层的权力意识,是他们抗衡君权之主体精神的象征。士大夫文化是相对独立于政治权力体系的,因此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其根本功能是用来规范和引导“势” ,即君权。贵族阶层
5、既掌握着政权,又掌控着文化,故而不需要创造一个与政治权力分庭抗礼的终极价值范畴出来。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 ,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以诸子百家为思想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试图通过话语建构(授徒讲学、著书立说)来为社会“立法” ,从而实现政治变革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价值范畴来为自身确立合法性。于是对“道”的推崇与捍卫就构成了士大夫精神旨趣的基本维度。从孟子开始,士大夫阶层便有了“道统”意识,一直到明清之时,“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与此相应,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而“文”与“道”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节
6、选自李春青“文人”身份的历史生成及其对文论观念之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 “文”作为一个系统,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了礼乐仪式等各种知识和道德观念系统,也决定了贵族与庶人的不同。B士大夫文化有着不断变化的特点,从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的“游士文化”是其早期形态,并不是真正成熟的士大夫文化。C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身份并不单一,然而均以读书为安身立命之本,以出仕作为读书 的目的,从而在精神旨趣和价值取向上趋于一致。D “道”的价值观念与士大夫阶层相伴相随,是这个阶层的一张标签。如果追寻“道统”意识的源头,则可上溯至孟子。2下列表述中,不是“道”成为
7、士大夫阶层终极价值范畴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A士大夫文化相对独立,士大夫阶层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B士大夫阶层有属于自己的权力意识,他们需要一种价值观念抗衡君权,张扬主体精神。C士大夫阶层在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的背景下,试图为社会“立法” ,从而实现政治变3革。D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道统”意识, “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士大夫阶层重视读书。著名的徽州古民居安徽宏村承志堂有楹联道“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 ,就鲜明体现了士大夫之风。B由“文统”到“道统” ,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和构成的
8、巨大变迁。孟子所谓“彼一时,此一时也”可以描述这种历史发展的常见规律。C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机制,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的传统。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对强化和发展这种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D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士大夫阶层的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道”展开, “文”由此依附于“道” ,正如韩愈所言:“文者,贯道之器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古镇陶心杨安鸿路过铜川王益区时,听说附近有个村落因“陶炉陈列”得名,且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耀州瓷曾伴随驼铃走向世界,不看看,我觉得是一种遗憾。站在塬顶远眺,入镇一条小路,忽
9、下忽上、忽左忽右,路一边住人家,路那一边,平平的房顶,高高的烟囱。窑上叠窑,人家上有人家,是古镇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当时叫我极惊诧的,却是古镇的颜色。夏日的陈炉,不缺郁郁蓊蓊的绿色。可我感觉,有红地毯铺在地上,有红绸缎舞在塬上,有红灯笼挂在眼前,甚至有審火蔓延脚边。这里砌窑的红砖,长、宽、高都比别处要大,这让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的愿景,更加显眼更加强烈。然而,加重和放大红色的,却是肥嘟嘟,像极了腰鼓、水桶的一种物件。懂行人说,那叫匣钵。有人家用它砌成四面院墙,圆鼓鼓叠加红彤彤,宛若好客的笑脸四处绽放。也有人家用来装饰了门楣和窗棂,小日子看着热乎乎、暖烘烘的。最多见的,是填上泥土作了花盆,
10、里面的红辣椒、绿蒜苗迫不及待要调剂人们生活似的疯长。瓷器抟泥成型,转轮就制,亦如幼苗破土。宿命的陶冶和烈火的考验面前,是匣钵父兄样将瓷器揽进怀里,悉心庇护,同甘共苦,成全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成就一份流光溢4彩的美,也成长了一抹引人注目的赤子朱色。红,是烈火真金的红,是磊落胸怀的红,是劳苦功高的红,也是鞠躬尽瘁的红。我为匣钵在陈炉的当红肃然起敬。我感动陈炉人知恩图报、不离不弃的善良。有一院落,祖孙二人在家,奶奶在窑洞前摘韭菜,八九岁的孙子趴在炕上,面前摆了书本,眼睛瞅着电视。三个游客屋里屋外一番参观,提出要为老人照相。也许,对生活的满足无需额外形式的展示,也许,孙子刚放下书包等着吃饭呢,老人笑而不
11、语,连连摆手。他们诚恳又急切,说都是美术学院的老师,感慨黄土文化的厚重,想把典雅烂漫的陶瓷艺术、质朴纯真的窑洞文化,也想把好客热情的陈炉人一并摄录下来,带给学生我敢肯定,绝不是这番话,而是他们面上的神色,让她放下手上的菜,忙着整理毫不凌乱的头发。谁知,孙子隔墙能看见一样,大声提醒“我饿得很,你快做饭嘛” 。这一幕令我想起,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朋友的茶水喝干了,找景区的商店续杯开水,连着被几家拒绝,遂感叹人心不古。我当时倒理解店主们的为难,现在也理解这率真的小家伙:每天面对无数的人,每个请求都不加拒绝的话,举手之劳也是浩繁的工程。足足有十来分钟,老人像个群众演员,拘谨而听从指挥,孙子则用高一声
12、低一声“别照了” “快做饭”的叫唤,表达要回到正常生活轨道的期盼。我不知道,日后这些美术老师会不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当时伴随快门欢快响起的,还有一遍一遍轻言细语的安慰,有一声一声在炕头不断制造的“抗议” 。同学们!包括了画面之外的声音与互动,才是这一帧民俗图画的完整内容。陈炉几乎家家烧瓷器售瓷器,却少见拼命推销和围堵兜售,店主似乎都有更重要的事做。我准备新买一把茶壶,掌柜的蹲在街边,举着护眼面罩,电焊一扇橱窗。我挑选好,他报完价扭头接着干。我是习惯讨价还价的,他再不回头,瓮声瓮气传出一句“我没多要你的” 。我们吃饭的隔壁,是同一老板娘经营的瓷器门面。吃饭的人多,隔壁很难照顾,有人问价,她斜身从侧
13、门扫一眼,有人还价,她大喊“没有多要你的” ,然后,咯咯直笑,仿佛对还不成价表达歉意。不专门看管,多是盈手可握的玩意儿,不怕顺手牵羊?她像听说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那怎么可能” ,咯咯又笑。镇上有家供游客体验做陶的陶吧。一个小女孩在拉坯轮前体验。随着木轮的旋转,泥胎在手中帽子样长高。手随泥走,泥随手变,每个变化都引起小姑娘一声尖叫。小姑娘不时地停下,满是泥的小手背在身后,嘴吸吮着妈妈手里的饮料。她旁边的那个五十多岁的工人,却一下也没有停止手上的动作,浇水,翻搅,再稀释,再翻搅,瞅时机,将泥送到小姑娘手边。汗水打湿的鬓角和胳膊,随着动作闪闪发亮最后,工人将小姑娘的“作品”用微波炉加热定型,以便小
14、姑娘带回家去。这样真好!共同的劳动成果被凝聚固定了,汗水和热情有了见证的载体。我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在家中某个地方,这件稚嫩的作品,突然闯入她的眼帘,小姑娘,或者,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她,一下回忆起这个夏天,回忆起古镇陈炉的这一幕,意识到,留在“作品”里的,其实是古镇人的陶心啊。 (有删改)5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作者描写“古镇的红色” ,既是陈炉的窑砖、匣钵构成的基本色调,又烘托出古镇人的形象特征。B作者通过以小见大来表达情感,如通过老奶奶答应照相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对质朴人情的赞美之情。C作者写掌柜专注电焊,瓮声瓮气对待买瓷器的顾客这一内
15、容,目的是为了突出古镇人的粗犷豪爽的性格。D文章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细腻;在叙事过程中细节传神。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5作者为什么在第四段讲述“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的经历?(5 分)答: 6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古镇人的“陶心”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答: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79 小题。 (共 12 分)陆孝彭1958 年初秋,中央军委决定,我国要自己研究制造一种新型的喷气式强击机,强击机既有超音速的飞行速度,又有高效能的空战、陆战、海战的战斗力,这对于年轻的中国空军来讲,无疑是至关紧要的。为此,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亲自到沈阳参加了
16、相关会议,最后确定把这个任务交给陆孝彭。带着共和国的期望,陆孝彭从沈阳来到了南昌,担任了“强-5”飞机的总设计师。陆孝彭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后来赴美国留学,曾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工作,参与过舰载喷气机的设计。之后,他又在英国格罗斯特飞机公司担任过一种亚音速战斗机的总体设计。1949 年,陆孝彭得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巧妙地躲过特务的尾随,辗转新加坡、南朝鲜等地,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以后,陆孝彭将自己的才智都贡献给了年轻的中国航空事业。1952 年,他曾在沈阳 112 厂第一飞机设计室担任“歼6教-1”飞机的主管设计师,在同行们的通力协作下,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
17、。要设计强击机,一无图纸,二缺资料,陆孝彭虽感困难重重,但多年来的科研实践使他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抗难力” 。陆孝彭夜以继日地翻阅着世界各国的航空资料,他认为,随着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完备,强击机应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够从敌方的雷达盲区钻过,迅速地接近攻击目标出其不意地对目标进行袭击,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强击机!为了完善他的设计雏型,陆孝彭把设计室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他们从解剖“米格-19”喷气式飞机入手,了解和熟悉喷气式飞机的结构、性能。在这设计过程中,谁也无法说出陆孝彭究竟有多少个彻夜未眠。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核算。几万张图纸,几万个数据都浸透了陆孝彭的汗水。有时为了核算
18、一个数据,他经常通宵达旦,助手们见他太辛苦,主动提出分担他的工作。但他深情地回答:“我自己不校阅一下,总是放心不下呀!”400 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陆孝彭熬红了双眼,熬瘦了身体,但他身边的图纸却像一座座小山一样日益增高,15000 多幅飞机设计图终于完成了,那锥形的机头,加大的后掠机翼,流线形的蜂腰机身,美观的机尾翼,活像一只腾空的银燕,跃然在纸上。和许多事物一样, “强-5”的设计既有一般喷气式战斗机的性能,又有自己的特色。在设计过程中,陆孝彭注意吸收各国战斗机的优点,又勇于大胆创新。为了提高“强-5”的飞行速度,他大胆地采用了跨音速面积律理论。1961 年 8 月,随着国内局势动荡、经济条
19、件恶化,为确保“两弹一星”等重点计划顺利进行, “强-5”飞机的试制工作被责令停止。100 多人的车间,仅剩下 14 人搞“强-5”机研制。可陆孝彭仍痴心不改:“强-5飞机我搞定了,14 个人也要把强-5飞机拿下来。 ”陆孝彭坚持和工人、技术人员在一起,边设计、边劳动,加班加点,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1962 年秋,陆孝彭和他的同伴们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试制出第一架“强-5”样机。喜讯传到北京,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空军司令部等立即发来了贺电贺信。1966 年 6 月 10 日, “强-5”的飞行实验开始了。随着叶剑英元帅的一声令下,机场上的 “强-5”战斗机,像一只矫健的银燕,在强大气流的推
20、动下,昂首挺胸冲向蓝天。陆孝彭在从事飞机设计研制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编写的飞机总体设计(讲义) ,为南昌洪都工学院培养总体、气动设计技术人员提供了教材。1983 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跨音速学术讨论会上,陆孝彭发表了论激波和极限线的关系以及二元翼剖面表面激波生成的条件一文,为应用查普雷金特殊解求解复杂的气动力问题开辟了道路。(摘编自崔玉亭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7相关链接1983 年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空军基地举行飞机表演。在与世界第一流的美国“F- 16”战斗机、法国的“幻影-5”战斗机等的比赛中,我国的“强-5”赢得了低空、超低空飞行和打地靶三个项目的第一名。 (崔玉亭世
21、界科技全景百卷书百度百科)洪都航空集团公司在编印的洪都报纪念陆孝彭的专刊中,用通栏对联赞扬他:“科学报国百折不挠,无愧航空功臣巨擘;治学严谨淡泊名利,堪为世人一代楷模。 ” (百度百科)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喷气式强击机对于提升中国空军在空战、陆战、海战中的战斗力至关紧要,中央军委把研制的设计任务交给陆孝彭,体现了中央军委对他的高度信任。B. 新中国诞生后,陆孝彭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加入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建设,这反映了他热爱祖国、报效新中国建设的情怀。C. 陆孝彭通过查阅世界各国的航空资料,认为强击机能够在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完
22、备情况下出其不意地对目标进行袭击,从而确定了“强-5”的研制目标。D. 陆孝彭带领他的团队克服无图纸、缺资料等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敢于创新,三四年的时间就成功试制出第一架“强-5”样机。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陆孝彭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在国外经历过相关机型的设计工作,回国后曾担任“歼教-l”的主管设计师,设计经验丰富,说明他有能力担任“强-5”总设计师的工作。B. 在“强-5”飞机设计的过程中,陆孝彭对他的助手们不太放心,因而不辞辛劳,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核算。C. 从飞机设计负责人的选定到最后的飞行实验,叶剑英元帅
23、都亲临现场,这体现了中央军委对陆孝彭的关心和对“强-5”飞机研制工作的重视。D. 陆孝彭他们在吸收各国战斗机的优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所研制的“强-5”飞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E. 陆孝彭有时放下飞机设计研制工作,去专门进行理论研究,因此他编写的教材和发表的学术论文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89陆孝彭“科学报国百折不挠”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 ,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
24、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 。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 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 ”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 经济技术 开发区 实验 学校 2019 届高三 语文 12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