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 2019 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C. 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D.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 、 “器官”和“系统”这些层次。【详解】A. 水和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 错误;B. 细胞学说使人们
2、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水平进入到细胞水平,B 错误;C. 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一个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 正确;D. 细胞学说内容中并没有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而是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 错误。2.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 RNA 病毒,单股 RNA 可直接起 mRNA 作用,转译早期蛋白质,包括RNA 多聚酶和抑制宿主细胞合成代谢的调控蛋白,经调查发现该病毒是引发 2015 年巴西的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元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寨卡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层次B. 寨卡病毒的生命活动也需依赖细胞而实现C. RNA 多聚酶的合成场所是寨卡病毒的核糖体D. 被
3、感染者仅通过细胞免疫就可杀灭寨卡病毒【答案】B【解析】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 错误;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自己的生命活动,B 正确;病毒无核糖体,C 错误;被感染者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2胞免疫共同杀灭寨卡病毒,D 错误。3.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下列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盖盖玻片正确的步骤:先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液滴,盖玻片和载玻片成一定角度,然后缓缓放下,这样盖玻片下面的液体就会慢慢的把空气赶走,可避免气泡的产生。【详解】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
4、液滴,倾斜着缓缓放平,B 正确。4.绿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在细胞结构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是A. 细胞的外部形态不同 B.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不同C. 前者有核膜,后者无核膜 D. 前者有鞭毛,后者无鞭毛【答案】C【解析】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有核膜,后者无核膜,故 C 项正确,A、B、D 项错误。5.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英国科学家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B. 研究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 欧文顿根据植物细胞通透性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D. 科学家用荧光物质标记细
5、胞膜上的蛋白质,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C【解析】英国科学家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A 正确;研究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3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 正确;19 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但后人证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 错误;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物质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证明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D 正确。6.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不正确的( )A. 如果放大 50 倍时最多可看到 20 个非线性排列的完整的细胞,放大 100 倍时,最多可看到 5 个完整
6、的细胞B. 一个由 65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羧基数量最少是 1 个C. n 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 RNA 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 4n种D. 通常情况下,分子式 C63H103O45N17S2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肽键 17 个【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肽链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等于肽链的条数;n 对碱基组成的双链 DNA 分子片段,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最多可达 4n种;根据分子式C63H103O45N17S2中的 N 原子数目,可知该多肽链中最多含 17 个氨基酸。【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针对边长来说的,当放大 100 倍时,观察到的实际长和宽均为放大
7、50 倍时的一半,则缩小为原来的 1/4,因此最多可看到 5 个完整细胞,A 正确; 根据题意分析,该 65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含有一条肽链,因此至少含有一个羧基,B 正确;n 对碱基组成的双链 DNA 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 4n种;n 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 RNA 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 4n种,C 正确;通常情况下,分子式 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氨基酸 17 个,如果只有一条肽链,则最多含有 16 个肽键,D 错误。【点睛】此类试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准确判断每一句叙述或观点,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其中 A 是易错点,学生会误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面积
8、或体积的放大倍数,实际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D 是难点,这类题目需要学生掌握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特点,再根据分子式中的 N 原子数目作出判断。7.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肺炎双球菌中既有 DNA 又有 RNA,其中 DNA 是遗传物质B.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C. 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4D. 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当生物体内有 DNA 存在时 DNA 是遗传物质,生物体内不存在DNA 只含有 RNA 时,RNA 是遗传物质;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
9、组分,它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胆固醇酯是血浆脂蛋白(参与血脂运输)及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的储能物质;蛋白质含有 C、N、O、N,脂质含有 C、H、O,有的含有 N、P。【详解】A. 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A 正确;B.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的运输,B 正确;C.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属于动物细胞中的一种储能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C 正确;D.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 C、H、O、N,脂质中磷脂磷脂的组成元素是 C、H、O、N、P,D 错误。8.下列物质的鉴定与所用试剂、实验手段、实验现象搭配,正确的是( )A. 脂肪一苏
10、丹染液一显微镜观察一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B. 葡萄糖一斐林试剂一直接观察一砖红色沉淀C. 蛋白质一双缩脲试剂一直接观察一紫色反应D. 酒精一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一观察一灰绿色反应【答案】C【解析】苏丹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A 错误;葡萄糖属于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要水浴加热,B 错误;双缩脲试剂能和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不需要加热,C 正确;鉴定酒精的是酸性重铬酸钾,D 错误。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主要场所B. 核糖体是醋酸菌、噬菌体唯一共有的细胞器C. 没有生物膜系统的细胞不可能是真核细胞D. 神经细胞膜面积大,有利于细胞间信息交流
11、5【答案】D【解析】【分析】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构成。【详解】A. 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而翻译的场所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A 错误;B.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B 错误;C. 不是所有真核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任何细胞器,没有生物膜系统,C 错误;D.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关联,神经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接受来自于突触前膜的神经递质,D 正确。10.如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12、是( )A. 图中 e 为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图中 c 是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一定离不开膜上糖蛋白的参与C. 图中 d 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 在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一定都含有 g 和 h【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题是细胞的结构概念图,根据题图梳理细胞的结构层次,图中 g 是叶绿体,h 是线粒体,f 是细胞器,e 是细胞质基质,a 是细胞质,b 的细胞核,c 是细胞膜,d是细胞壁。【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 e 为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 错误;图中 c 是细胞膜,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有关,但是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参与,6如
13、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B 错误;d 是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C正确;图中 g 是叶绿体,h 是线粒体,绿色植物的根部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不同的结构的组成和功能,并能够从题图中的功能突破,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细胞结构的名称。11.根据以下实验结果回答问题:K +和 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 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后 K+可以透过人工膜 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 Na+后不可以透过人工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B. K+透过人工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 本实
14、验目的是研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缬氨霉素与 K +的作用具有特异性【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K +和 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说明两种离子的跨膜运输都不是自由扩散;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后 K+可以透过人工膜,但 Na+不可以透过人工膜,说明少量缬氨霉素可以作为运输 K+的载体,不能作为运输 Na+的载体,但是没有体现 K+的运输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不能确定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还是主动运输。【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少量缬氨霉素可以作为运输 K+的载体,A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K +透过人工膜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B 错误;由于加入少量缬
15、氨霉素后的人工质膜不能让 Na+通过,而 K+可以通过,说明该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正确;缬氨霉素可以作为运输钾离子的载体,能够与钾离子特异性结合,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基本条件,能够根据题干信息逐步分析,得出相关离子的运输方式以及相关物质的作用。12. 由图中曲线 a、b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7A. 甘油和乙醇均可以通过方式 a 运输B. 与方式 a 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 方式 b 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种类有关D. 方式 b 需要消耗能量【答案】A【解析】甘油和乙醇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即方式 a,A 错误
16、;方式 a 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 错误;方式 b 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C正确;方式 b 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D 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1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浸在 0.3g/mL 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以观察到液泡紫色变浅B. 观察叶绿体实验,可选用带有少量叶肉的菠菜叶片下表皮制作装片进行观察C. 选择洋葱根尖分生区部位进行有丝分裂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D. 鲁宾和卡门向植物提供 H218O,并检测产物 O2放射性,探明了光反应的全过程【答案】B【解析】【
17、分析】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加深;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必须选择都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H。【详解】浸在 0.3g/mL 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由于细胞不断的失水,所以可以观察到液泡紫色变深,A 错误;观察叶绿体实验,可选用带有少量叶肉的菠菜叶片下表皮制作装片进行观察,B 正确;由于在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了,因此不可能观察到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C 错误;鲁宾和卡门向植物提供 H218O 和 C18O2,并检测产物 O2放射性,探明了光反应过程中氧的
18、来源,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学常见实验的过程、原理等,明确有丝分裂实验的距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了,不可能看到动态过程。14.某兴趣小组利用图中的装置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所用各种溶液的8量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用装置乙来做“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B. 量筒、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代表了 O2的产生量C. 锥形瓶中的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的水多于量筒D. 将装置甲中的 FeCl3溶液换为酵母菌溶液可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FeCl 3) ,因此该实验的
19、目的是探究酶的高效性;酶的作用机理在于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装置甲中 H2O2分解所需要的活化能比装置乙的多,产生气泡的速率要比乙低,但是产生的氧气的量是一样多的。【详解】温度会影响 H2O2分解,因此不适宜用 H2O2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A 错误;因变量是气体的产生量,实验中两个量筒收集到水的体积代表了产生的 O2量,B 正确;由于两个装置的反应物是相等的,因此,最终量筒中收集的水和量筒收集的水是一样多的,C 错误;将装置甲中的 FeCl3溶液换为酵母菌溶液,那么甲乙两组的变量为酵母菌和H2O2酶,而酵母菌产生的酶具有多种,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
20、键是了解酶的特性,能够根据实验的自变量确定实验的目的,明确两个装置的反应速率不同,但是最终的产物是一样多的。15.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进行有氧呼吸过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9A. 催化 23 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B. 产生的 8 大多用于合成 ATPC. 6 可来自叶绿体D. 3 全部释放到大气中【答案】C【解析】:12 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23 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57 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1:葡萄糖;2:丙酮酸;3:C02;4:水;5:H;6:O2;7:水;8:能量。催化 23 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能量绝大多数变成热能;氧气可来自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植物
21、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先被叶绿体吸收,多余的才会释放到大气中。C 正确点睛:本题以图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有氧呼吸的三阶段的熟悉程度,难度较大。关于这个图很多同学很头疼,这题能做好,看图是关键,本题考的有氧呼吸,首先搞清楚,有氧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氧气、水,分别在哪个阶段,1、4、6 就出来。其次生成什么,水和 C02和能量,分别哪个阶段产生的,3、7、8 表示的意思就清楚,剩下的就顺藤摸瓜。16.如图所示为 ATP 和 ADP 相互转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过程和 b 过程中都有H的生成B. a 过程和 b 过程都只在细胞器中进行C. 过程通常和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相联系D. 过程
22、是 ATP 中离腺苷最近的高能磷酸键断裂【答案】A【解析】【分析】10据图分析,过程表示 ATP 的合成,常常伴随着细胞内的放能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因此图中的 a 表示呼吸作用,b 表示光合作用;过程表示 ATP的水解,常常伴随着细胞内的吸能反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 a 表示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有H的生成;b 表示呼吸作用,在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有H的生成,A 正确;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通常和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联系,C 错误;过程表示 ATP 的水解,该过
23、程是 ATP 中离腺苷最远的高能磷酸键断裂,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方程式,明确 ATP 合成时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可以来自于动物的呼吸作用,进而判断图中字母代表的代谢类型。17.如图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细胞吸水力和细胞壁内部结构相对体积(正常状态为 1.0)的相互关系图解。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若将该细胞置于 0.3g/mL(浓度高于细胞液)的蔗糖溶液中,则该细胞会发生 BA 过程,在滴入清水后,又会发生 AB 过程B. 若将该细胞置于 0.1g/mL(浓度稍高于细胞液)的 KNO3溶液中,则该细胞只能
24、发生BA 过程,而不能发生 AB 过程C. 若将该细胞置于 0.5g/mL(浓度大大高于细胞液)的蔗糖溶液中,则该细胞会发生 BA过程,在滴入清水后,不会发生 AB 过程D. 当细胞处于 A 状态时,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外界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文分析,当细胞壁内部结构相对体积高于 1.0 时,细胞内的水较多,相对于正常情11况下为吸水;当细胞相对体积低于 1.0 时,细胞内的水较少,相对于正常情况下为失水。置于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时,细胞可质壁分离,再换低于质量浓度为 0.3g/mL的蔗糖溶液时,细胞可复原;置于质量浓度为 0.1g/mL 的 KNO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自治区 赤峰 2019 届高三 生物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