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5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 4万多公顷盐碱地。读图,回答 12 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其主要目的是( )。减少水分蒸发 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实现自流引水 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A. B.C. D.2.如今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下列关于此地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B.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C.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2、性D.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龙首渠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利用地势实现自流,采用井渠施工法便于分段施工,从而降低工程难度。第 2 题,人类活动使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流水侵蚀加重,使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 1.D 2.C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与降水、气温的关系。读图,回答 34 题。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2A.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大致呈正相关B.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C.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D.湖泊水位变
3、化与高原、山地冰雪融水无关4.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的变化,会导致近期内( )。A.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小B.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干旱C.东部江河上游水量减少D.青藏高原水循环受影响解析 第 3 题,年均温持续上升,湖泊水位先增后减;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加剧,增加湖泊水的来源,并对湖泊水位造成影响,但不是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第 4 题,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小、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干旱、东部江河上游水量减少等三个选项内容与湖泊水位变化是并列关系,并非因果递进的关系。湖泊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局部地区的小气候,会对湖面水分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水循环。答案 3.C 4.D下图为我国东
4、部季风区某山峰及其附近地区东南坡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侧柱状图为西北坡,右侧为东南坡)海拔 1200 m 以上三种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地 1.3 m 的位置的断面面积)之和所占比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该山年均降水量为 2368 mm,同一海拔东南坡年降水量比西北坡多 100 mm 左右。读图,回答 57 题。5.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 B.秦岭C.武夷山 D.大别山6.海拔 16002000 m 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C.土壤水分 D.地势起伏7.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乔木物种最丰富的最可能是( )。A.东南坡海拔 140
5、0 m 处B.西北坡海拔 1600 m 处3C.西北坡海拔 1200 m 处D.东南坡海拔 1900 m 处解析 第 5 题,该山常绿阔叶林分布上限海拔达 2000 m,且降水十分丰富,应位于我国纬度较低的地区。第 6 题,由图示可知,海拔 16002000 m 西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东南坡。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东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丰富,如果据这两个条件判断,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应高于西北坡,明显与图示不符。西北坡为阴坡,蒸发相对较弱,土壤含水量条件要优于东南坡,这是两坡常绿阔叶林比重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材料和图无法判断两坡的地势起伏情况。第 7 题,读图
6、可知,相对于其他组合,西北坡海拔 1600 m 处,三种乔木类型均有分布,且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乔木物种丰富程度最高。答案 5.C 6.C 7.B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 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读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回答 89 题。8.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A.海拔 1100 m 以下,积雪覆盖面积下降B.海拔 11005300 m,积雪覆盖面积增加C.海拔
7、 5300 m 以上,积雪覆盖面积下降D.海拔 1100 m 以下,积雪可能已在春季消融9.影响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 3800 m 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率的主要因素是( )。A.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下降B.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积雪的升华量减小C.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部分积雪被强风搬走D.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太阳辐射逐渐增强解析 第 8 题,读图可知,夏季,该山海拔在 1100 m 以下,积雪覆盖变化率为 0,积雪覆盖面积无变化;海拔 11005300 m 处,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表明积雪覆盖面积减少;海拔5300 m 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率变为正值,不断上升,表明积雪覆盖面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地域 规律 训练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