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二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课件.ppt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二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二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课程标准】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考纲要求和解读】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几年内没有在本课范围内命题,在本届迎考复习中要重点关注。预测考向主要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思想主张的认识。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全国各地命题频率中不高,预测考向主要有文艺
2、复兴兴起的原因、人文主义的内涵、宗教改革(路德教、英国国教、加尔文教)的人文内涵及在各国产生的影响。 3.启蒙运动:在全国各地命题频率较高,预测考向主要有理性主义产生背景和内涵、各国启蒙思想家(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德国的康德等)的思想主张、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产生的作用和意义。,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1.(2018全国卷文综历史,10)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
3、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的启蒙运动。从题干中的“18世纪前半期”和“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等信息,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启蒙思想逐渐流行,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宫廷文化与民间的关系、专制主义的统治是否走向衰落、贵族与平民的地位是否趋于平等,故B、C、D三项错误。,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2017海南卷单科历史,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
4、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C项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验证,材料不能体现出实验科学的研究,“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伽利略,故A项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叶,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3.(2016江苏单科,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
5、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答案】 C 【解析】 A、B两项中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均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与题目信息“理性”不符,故排除;题目信息“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故C项正确;D项中的“进化论”虽然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但与题目信息“他们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
6、的机器”不符,故排除。,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4.(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内容“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能力培养”可知,该教育家有着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摆脱宗教束缚,故C项错误
7、;通过材料可知,文艺复兴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5.(2015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答案】 A 【解析】 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材料中1521年的对帧木板画形成强烈对比,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尊重门徒,而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说明教皇高高在上欺压门徒,可见这幅画目的是抨击罗马教廷,
8、故A项正确;材料与“赎罪券”无关,故B项错误;这幅画意在提倡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对帧木板画以强烈的对比宣传宗教改革,而不是倡导宗教宽容,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6.(2015山东文综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答案】 D 【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并没有能力驾驭自然,是要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自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时期也没有能力驾驭自然,它追求的是宗教信仰中要靠自
9、己,体现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提出信仰的成就,并不能驾驭自然,故B项错误;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的应该是天文学革命,但并不能体现人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出科学、民主、法制等主张既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的驾驭能力又体现了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D项正确。,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背景 1.政治: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民主政治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以及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2.经济:发达的工商业,以及繁盛的城邦经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文化:当时的希腊人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
10、的,对神充满着敬畏和崇拜;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精神。,知识清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二、代表人物 1.智者学派 (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安提丰等。 (2)主要思想: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标准是人为的产物;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否定神的意志;反对迷信,提倡怀疑精神,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 (3)评价: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了人性的尊严,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但其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认识的共性,也容易产生极端个人主义。,知识清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苏格拉底 (1)主要思想:“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
11、度”;主张“美德即知识”(即知德合一);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政治上反对古希腊过激的民主形式,支持寡头政治。 (2)意义:对人自身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精神的觉醒;开创了希腊的哲学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关注焦点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中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理念论。 4.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知识清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例题】 1.(2017新课标卷文综历史,3
12、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 B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与所学知识,显然这不是反映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A;题干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根据“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见神话文化中凸显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
13、故选B。,知识清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智者学派的主张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王阳明
14、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故选A。,知识清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3.(2011新课标卷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可笑的比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
15、害”,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意即“唤醒和捍卫思想自由”。就选项而言,A、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知识清单二: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1.背景:意大利工商业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 意大利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有丰富的人才优势(文化); 中世纪神学的黑暗统治,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政治); 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教会对人的束缚(思想)。 2.核心内容: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权、人性,反对神权、神性,突出人的价值和尊严
16、;追求幸福、自由和物质享受;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知识清单二: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3.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1)薄伽丘:著十日谈,文艺复兴运动先驱。 (2)但丁:著神曲,被称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第一位诗人。 (3)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4)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著哈姆雷特李尔王等悲剧。 (5)艺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知识清单二: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4.实质: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质上它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5.意义:文艺复兴冲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桎梏,唤醒了人们
17、的自我意识,赞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打下基础;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光辉思想的思想家、艺术家,他们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6.局限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知识清单二: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例题】 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15)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 )A.浪漫
18、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答案】 C 【解析】 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错;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错;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故C正确;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知识清单二: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2.(2017新课标卷文综历史,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
19、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的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选A;13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D项。,知识清单
20、二: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3.(2014江苏卷)“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人文主义者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向往财富,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揶揄上帝。,知识清单三:宗
21、教改革(1617世纪),1.背景:经济上: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上:天主教会的腐败、愚昧和精神控制;文化上: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2.代表人物 (1)马丁路德的改革 国家:德国 时间: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导火线:教皇售卖赎罪券 主要观点: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会“因行称义”说;简化宗教仪式;信徒可直接阅读圣经等。 (2)加尔文改革 国家:瑞士 时间: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 核心观点:人只有信仰才可得救;提出“先定论” (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对外掠夺和发财致富作辩护);鼓励经商致富等。,知识清单三:宗教改革(1617世纪),3.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考生 文化课 第十二 西方 人文精神 起源 发展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