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中国现代史第一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课件.ppt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中国现代史第一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中国现代史第一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五 中国现代史 第一讲 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建国初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建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世纪70年代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土改和国民经济恢复;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有所好转。“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其中,1973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复苏和回升。,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国防科技
2、领域进展显著、“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在实践中遭到破坏。“文革”时期“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应试指导,栏 目 导 航,抓核心 强技提能,查效果 即时评价,应试指导,二、 经济史部分 1. 本单元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新中国前30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二是改革开放后3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 前三十年侧重于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认识“一五”计划的实施对我国工业建设的影响;注意“一五”计划与苏联关系密切,比较中苏经济体制的异同。 3. 后三十年侧重于的考查有两个角度,一是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二是从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政策入手,分析经济政策的目的、作
3、用,把握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4. 联系现实生活,分析经济体制变革给城乡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三、 文化史部分 1. 本单元现有题目都是关于教育的,且都考查教育方针与特定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建议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将重心放在世界科技史和以专题形式出现的中国教育史上。 2. 这一类型的题目要充分考虑新中国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当时的时代特色,还要把这些举措的阶段性需求和国家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分析把握。,抓核心 强技提能,主干一 改革开放前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发展 关键词: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两部宪法、“文化大革命” 基础清单 1. 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1)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正式确立、初步发展
4、及职能转变、意义。 (2) 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职权(立法权、监督权、人事选举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历史意义。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历史依据、法律依据、作用。 2. 两部宪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地位。 3.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宪法和法律遭到破坏;党组织的破坏;政治制度的破坏)、教训及启示。,核心突破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怎样曲折的发展历程?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有何区别? 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 (1) 初步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5、政治制度。 (2) 构建完成: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政治制度构建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2. 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C,多角度认识过渡时期新中国政治的变化 1.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3. 由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到社会主义政权性质转变。 4.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 5. 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能到参政议政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职能转变。 6
6、. 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转变。 7. 新政协会议颁布的共同纲领具有人民民主原则到1954年宪法具有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主干二 改革开放前共和国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三面红旗”“八字”方针 基础清单 1. 社会主义工业化:条件、实践结果。 2. “一五”计划:原因、目的、特点、成就。 3. 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主要途径、特点、影响。 4. 中共八大:内容、影响。 5. “三面红旗”:全面建设时期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的原因、特点、危害。 6. “八字”方针:背景、内
7、容、作用。,核心突破 1.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条件及成就 (1) 条件 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总路线的提出: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借鉴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2) 开始: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3) 成就: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2) 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要解决好先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建设要敢于面对错误,及时纠正“左”的倾向,调整生产关系。 经济发展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国情出发,实
8、事求是。 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建设要充分发扬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党的自身建设。,4. 过渡时期新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对苏联的借鉴与创新,B,过渡时期新中国伟大创造性举措及依据 (1) 政治方面 举措: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依据: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民主党派在历史上与中国共产党有合作关系。,(2) 经济方面 举措:采用和平方式成功地
9、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 依据: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剥削性,但它是先进的经济成分,并且民族资产阶级拥护社会主义,愿意同共产党合作。 (3) 民族关系方面 举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过去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落后。,(4) 外交政策 举措: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依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寻求和平发展环境。,主干三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基础清单 1. 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中国 现代史 第一 社会主义 新发展 新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艰辛 探索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1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