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立叶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3 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物质性(B)世界的统一性(C)世界的可知性(D)世界的多样性4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 )(A)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唯物辩证法(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D)质量互变规律6 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7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8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9 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 ( )(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B)真理是
3、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10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11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从意识的主体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区分为 ( )(A)统治阶级的意识与被统治阶级的意识(B)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C)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D)先进的意识与落后的意识1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B)任何社会的上
4、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1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基本动力(B)最终动力(C)直接动力(D)唯一动力14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5 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16 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体现了货币的 ( )(A)贮藏手段职能(B)支付手段职能(C)世界货币职能(D)流通手
5、段职能17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 )(A)m:v(B) v:m(C) m:(c+v)(D)(c+v):m18 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19 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0 资本主义经济中,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平均利润(D)利息21 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 ( )(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
6、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22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 ( )(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3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阶级对立已经消失(D)其社会性质发生了部分质变24 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起始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后(D)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以后25 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
7、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 )(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二、简答题26 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27 简述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28 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29 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30 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 的内容。三、论述题31 试述掌握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32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33 试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英国
8、古典经济学产生于 17 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 19 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
9、是发展的观点。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是: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一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10、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就是说,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义符合客观实际。其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都是客观实在,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真理的价值突出地表现为它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本题题干中描述的正是这个观点。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以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试卷 全国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2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