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 1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在早期文明中传播的唯一通道是(A)口语传播(B)文字传播(C)印刷传播(D)电子传播2 标志着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并宣告了大众传播时代即将到来的是(A)纸张的发明(B)造纸术的发明(C)印刷术的发明(D)文字的发明3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是(A)促进人类思维发展(B)实现了同时段的大众传播(C)宣告大众传播时代即将到来(D)推动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4 作为一种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大众媒介,电视的最大特点不包括(A)视听兼容(B)现场感强(C)可与事件同步(D)互动性强5 拆除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的
2、藩篱,被称为“第五媒体” 的是(A)电话(B)手机(C)电视(D)互联网6 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诞生了(A)文字传播(B)印刷传播(C)电子传播(D)网络传播7 关于媒介与权力的关系,英尼斯认为,偏倚时间的媒介(A)有利于权力中心对边陲的控制(B)强调传播的世俗化、现代化和公平化(C)有利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D)是某种意义上的个人的、宗教的、商业的特权媒介8 在麦克卢汉看来,传播中最本质的事情是(A)内容表述(B)媒介本身(C)功能效果(D)传递信息9 下列哪项不属于“ 后麦克卢汉第一人 ”莱文森的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A)人性化趋势(B)补偿性媒介(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D)对手机的哲学解读10
3、 在美国被誉为“ 电子报纸之父 ”的是(A)安德鲁纳齐森(B)罗杰 菲德勒(C)朱哈 赫科曼(D)里奇高登11 在媒介融合的实践中,媒介综合集团的试验以佛罗里达的坦帕先驱报为中心,被称为(A)协商模式(B)恒星飞船模式(C)合作分类模式(D)坦帕模式12 新闻媒介最重要、最权威的消息来源是(A)个人(B)组织(C)团体(D)政府13 从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轨迹来考察大众传媒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其所经历的发展阶段不包括(A)近代报刊时期(B)西方媒介大众化初期(C)西方媒介自由化时期(D)大众传媒私有化时期14 最早提出关于言论出版自由的著名论点的是(A)约翰弥尔顿(B)约翰 密尔(C)约翰 厄
4、斯金(D)托马斯杰弗逊15 下列不属于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总结的大众传播研究的社会学范式的是(A)结构功能论(B)社会结构论(C)社会冲突论(D)象征互动论16 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提出的自由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则是(A)“观点的公开市场 ”和“批判主义”(B) “意见的自由市场” 和“ 自我修正主义”(C) “观点的公开市场” 和“ 自我修正过程”(D)“意见的自由市场 ”和“批判主义”17 “报刊的四种理论 ”中的自由主义理论关于报刊目的的观点是(A)统一思想,消灭反对意见;保持现状,巩固政权(B)建立 “意见的自由市场”,成为“ 第四等级”(C)建立 “意见的自由市场”
5、,保障每个人的言论自由,而不独是富人的自由(D)统一思想,巩固政权,促进社会的发展18 美国伦理学家雅克保罗蒂洛提出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原则同样适用于大众传播与新闻事业,其中不包括(A)生命价值原则(B)诚实原则(C)合理原则(D)公正原则19 “全球化”和“跨文化传播”作为学术概念首次提出是在(A)1956 年(B) 1959 年(C) 1962 年(D)1978 年20 在中国的媒介产业中,首先实现经营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是(A)报纸(B)杂志(C)图书(D)电影二、多项选择题21 传播的功能包括(A)基本功能(B)具体功能(C)派生功能(D)议程功能(E)激活功能22 下列属于传播
6、学领域的奠基人的有(A)拉斯韦尔(B)勒温(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E)李普曼23 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热媒介” 的有(A)广播(B)电影(C)书籍(D)报纸(E)电视24 阿特休尔的“ 媒介三种体系 ”包括(A)市场经济世界的媒介体系(B)马克思主义世界的媒介体系(C)进步中世界的媒介体系(D)计划经济世界的媒介体系(E)新闻专业主义世界的媒介体系25 构成职业传者的契约性义务的环节包括(A)评价信息(B)收集信息(C)制作信息(D)发送信息(E)收集反馈信息三、名词解释26 竹内郁郎的“ 传播单位 ”模式27 刻板印象28 消费主义29 “上限效果 ”假说四、名词解释
7、30 简述信息与传播的关系。31 简述中国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32 人类传播革命有何规律?33 与传统人际传播手段相比,网络人际传播手段有哪些特点?34 简述知晓权的重要作用。五、论述题35 论述传播与政治的关系。36 何谓群体传播? 群体规范与群体传播有何关联 ?六、填空题37 组织外传播的首要目标是。38 我们可以把大众传播分为传统大众传播和两种类型。39 判断是否侵犯采访对象个人隐私的关键在于是否合乎。40 媒介效果一致论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的观点。41 1960 年,约瑟夫克拉伯在其著作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对“有限效果论”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 ,完整地勾勒
8、了“有限效果论”的基本框架。42 蒂奇纳等人提出的“ 知识沟 ”理论,其积极意义在于揭示出造成 “知识沟”的根源在于。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 1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成为可能。这一技术条件宣告了大众传播时代即将到来。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挣脱了印刷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书、报、刊)运输的束缚,实现了同时段的大众传播,为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空中通道,达成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让人类圆了自古以来
9、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之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作为一种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大众媒介,电视的最大特点是声像并茂、视听兼容,形象逼真、现场感强。可与事件同步,可远距离传播,但它并不具互动性。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随着与电脑、互联网等技术的结合,手机日益成为继“第四媒体”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它不仅打破了各种大众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间的界限,还拆除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的藩篱。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类传播经历了五次革命,依次诞生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
10、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诞生了印刷传播,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大众媒介迅速普及。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偏倚时间的媒介是某种意义上的个人的、宗教的、商业的特权媒介,强调传者对媒介的垄断以及在传播方面的权威性、等级性和神圣性,但是它不利于权力中心对边陲的控制。A、B、C 三项均属偏倚空间的媒介的特点。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莱文森被称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后麦克卢汉第一人”,他的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人性化趋势、补偿性媒介和对手机的哲学解读。C 项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观点。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当前媒介融合实践的先锋是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试卷 全国 传播学 概论 模拟 1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