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2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 )(A)化学(B)改易(C)化解(D)驯化2 易贲卦说:“ 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处“天文”指的是 ( )(A)自然现象和规律(B)社会现象和规律(C)人的修养(D)改造世界的方法3 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 ( )(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4 价值观、审美观属于 ( )(A)文化事象(B)文化现象(C)文化政策(D)文化观念5 梁启超认为,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都可看作
2、 ( )(A)文化事象(B)文化思潮(C)文化政策(D)文化现象6 在诗歌题材上,“ 曲” 盛行于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7 中围封建体制彤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这就是典型的 (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C)传统文化(D)文化传统8 被称为“天地之中 ”的历史建筑群位于 ( )(A)开封(B)安阳(C)西安(D)登封9 历来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必争之地的是 ( )(A)青藏高原(B)汾河谷地(C)长白山脉(D)河套地区10 在中国历史上曾起到重要作用的族群,如鲜卑、契丹、金
3、人、满族,都起源于 (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长白山脉11 秦朝时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 ( )(A)鄱阳湖(B)长江(C)漓江(D)珠江12 从公元前 1100 年到公元 1400 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 ( )(A)秦末(B)两汉(C)唐末(D)元朝中期13 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中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14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但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 ( )(A)半岛与岛屿之间形成的区域(B)众多支流河汊所形成河曲的湿润地区(C)浩瀚的
4、沙漠和山地(D)广阔的黑土地15 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世界的高原是 (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帕米尔高原(D)蒙古高原16 禹贡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其中的兖州包括 ( )(A)古济水、黄河之间的地区(B)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C)渤海、泰山之间的地区(D)黄海、泰山、淮河之间的地区17 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 )(A)敦煌文化(B)张掖文化(C)酒泉文化(D)凉州文化18 唐朝中期以后,南方成为经济中心,主要得益于
5、大量兴建 ( )(A)堤堰水利工程(B)运河水利工程(C)陂塘水利工程(D)闸河水利工程19 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 ( )(A)水源(B)水运(C)水量(D)水利20 “湖广熟,天下足 ”代替 “苏湖熟,天下足”的时期是 ( )(A)唐宋以后(B)元朝初期(C)清朝末年(D)明清时期21 淮河由一条河床很深、便于航运的“利河” 变成 “害河”是在 ( )(A)秦汉以后(B)唐宋以后(C)明清以后(D)民国以后22 中国古代的林木被乱砍滥伐,给北方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 ( )(A)大兴水利(B)大兴武功(C)大兴土木(D)大兴文治2
6、3 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的时期开始于 ( )(A)魏晋南北朝(B)宋元时期(C)唐五代(D)明清时期24 截至目前,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 ( )(A)半坡文化遗址(B)二里头文化遗址(C)赤山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25 与五帝时代不同,夏朝开始了族群相处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那就是 ( )(A)和睦相处(B)战争征服(C)遣使游说(D)离间取胜26 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 的精义是 ( )(A)“尚公正 ”(B) “尚公德”(C) “尚公义”(D)“尚公益 ”27 “兼爱”“尚同”“尚贤”“节用”等所体现的是 ( )(A)儒家思想的核心(B)法家思想的核心(C)墨家思想的核心(
7、D)道家思想的核心28 中国文化曲折前进的历史阶段是 (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29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 ( )(A)般若经(B) 四十二章经(C) 金刚经(D)密迹安般经30 中国士大夫类似后世“党派” 的政治群体出现在 ( )(A)东汉(B)魏晋(C)元朝(D)宋朝二、多项选择题31 古人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主要有 ( )(A)“知易行难 ”(B) “知轻行重”(C) “行先知后”(D)“知先行后 ”(E)知行“ 并进互发”32 中国古典舞蹈的特点主要有 ( )(A)民族性(B)民俗性(C)融合性(D)娱乐性(E)地域性33 下列
8、属于我国现代汉语七大方言的有 ( )(A)北方话(B)吴语(C)蒙古语(D)粤语(E)客家话34 汉字在造字之初的手段主要有 ( )(A)象形(B)指事(C)转注(D)形声(E)会意35 19 世纪末以来,影响重大而深远的中国文化思潮有 ( )(A)“东方文化论 ”(B) “全盘西化论”(C) “综合创新论”(D)“儒学复兴论 ”(E)“中体西用论”三、名词解释36 摊丁入亩37 “荒政”思想38 宗法制39 “三纲五常 ”40 “儒学复兴论 ”四、简答题41 简述古代利用改造自然的成就。42 简述唐朝实行两税法的意义。43 简述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44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
9、征。45 关于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方面产生了哪些重要命题?46 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五、论述题47 试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48 试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2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文”的本义是“错画”,“化”的本义是“改易”。早期,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现在,“文化”则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
10、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故题干所述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等都可看作文化思潮。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争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仍会在人们头脑中起着作用。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这是一个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特别是今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
11、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居住着许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鲜卑、契丹、金人、满族等都起源于这一地域,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竺可桢的理论,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1)约从公元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1100 年,属于温暖期,其时间下限正是商朝末年;(2)从公元前 1100 年到公元 1400 年,为寒暖交错期,这个时期是从西周到元朝中期;(3)从公元 1400 年到 1900 年,为寒冷时期,竺可桢称之为“方志时期”;(4)从 1900 年开始进入第四个大的气候期,竺可桢称之为
12、“仪器观测期”。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其中,追求统一总是占主导的倾向。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有重要作用。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世界上的几个古代文明,古埃及发生于尼罗河,巴比伦发生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它们相同的特点是都仰仗大河所具有的灌溉,而周围广大地区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浩瀚沙漠或山地。古希腊文化产生于地中海的半岛和岛屿,各地理单元都有着很大的独立性。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但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是黄河干流本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试卷 全国 中国文化 概论 模拟 2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