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普通逻辑(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论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普通逻辑(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论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普通逻辑(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论证)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普通逻辑(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论证)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1 依据前提是否涉及某类事物的全体,归纳推理可分为( )和( )。2 完全归纳推理的基本形式是: S 1 是 P, S 2 是 P, Sn-1 是 P, S n 是 P,( )3 对于不完全归纳推理而言,其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如果其前提真,则结论可能真。因此,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 )。4 要提高简单枚举法结论的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个前提都要是正确的,因为简单枚举法遇到一个反例,结论就不正确了。(2)( )。(3)考察的对象范围要尽可能广,所涉及的对象之间差异要尽可能大。5 ( )
2、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并且该部分对象与该属性之间具有因果联系,从而推出该类所有对象都具有该属性的归纳推理。6 ( )指的是事物之间存在的先后相断、引起与被引起之间的一种恒常出现的确定关系。7 ( )是这样一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不同场合中,如果其他情况均相同,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它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求异法也叫差异法。8 ( )是这样一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正事例组)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
3、场合(负事例组)中,都没有这个共同的情况,那么这个情况就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求同求异并用法也叫契合差异并用法。9 ( )是这样 -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种情况是与之相应变化的,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的情况就与被研究现象之问有因果联系。10 ( )是这样一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如果已知某一被研究的复合现象与某个复合情况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同时,又知道这个复合现象中的一部分与该复合情况中的一部分有因果联系,那么,被研究的复合现象中的剩余部分就与该复合情况中的剩余部分有因果联系。11 类比推理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犯“( )” 的逻辑错误。12 论证
4、由论题、论据和( )三个要素构成。13 依据( ) 的不同,可以将论证分为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14 ( )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所进行的论证。15 类比论证属于( ) 。16 ( )就是通过论证与原命题不能同假的判断为假,从而得出论题为真的论证。17 反驳包括( ) 和( )两种形式。18 ( )是使用真实的论据直接证明所反驳的判断的虚假性。在直接反驳中,可以使用演绎反驳、归纳反驳和类比反驳等方法。19 ( )指的是确定对方论题的虚假性。二、分析题20 反证法的论证过程可表示为:( )21 论证要有说服力,必须遵守下列五条论证规则:( )22 归谬法的反驳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23 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试卷 全国 普通 逻辑 归纳推理 类比 推理 论证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