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2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2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20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120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2 “孟母三迁 ”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3 美育即【 】(A)审美教育(B)艺术教育(C)社会美教育(D)自然美教育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5 学生年龄特征
2、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 】(A)认识和情感特征(B)认识和个性特征(C)个性和性格特征(D)生理和心理特征6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课程标准(B)课程纲要(C)课程要素(D)课程规范7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C)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D)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8 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
3、察法(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10 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多元性评价11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2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衣着整洁(B)言行一致(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14 课外校外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简答题本大
4、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5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6 简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17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18 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上自然课时,张老师带来一只乌龟,他要求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判断乌龟是否是脊椎动物。王红同学说:“ 乌龟和螃蟹一样,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李明不同意。他走上讲台,把乌龟放到地上,用脚踩了踩,没踩碎。他便对大家说:“乌龟属脊椎动物,因为踩不破龟壳,说明它体内有坚硬的脊椎骨。”赵强说:“ 我爸爸剖乌龟时,我只看到它的背面和腹部两块硬壳,不见脊椎骨。”李明说:“ 它的脊椎骨可能与甲骨连合在一起,不然的
5、话,为什么它那么硬而螃蟹壳一踩就破?”张忠说:“ 乌龟是用肺呼吸的,不可能是无脊椎动物。”在争论过程中,张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脊椎动物的特征,把讨论引向深入,最后得出结论,马龟属于脊椎动物。问题:这一教学片断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请结合案例分析该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及运用要求。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 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叫【 】(A)反馈(B)反映(C)反射(D)感应20 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是指【 】(A)表象(B)联想(C)感觉(D)知觉21
6、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分散22 通过实验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心理学家是【 】(A)斯皮尔曼(B)艾宾浩斯(C)斯腾伯格(D)麦克里兰23 思维的最基本过程是【 】(A)分析、比较(B)分析、综合(C)综合、抽象(D)分析、抽象24 俗话说:“ 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 【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25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 】(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26 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7、】(A)合乎法则的(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27 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A)思维能力(B)观察、记忆力(C)特殊能力(D)一般能力28 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 】(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29 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 】(A)认知、情感、行动(B)认知、情感、知识(C)情感、知识、认知(D)情感、行动、知识30 创立了交朋友小组的治疗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B)罗杰斯(C)卡特尔(D)阿德勒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 复习知识要“ 趁热打铁 ”。3
8、2 人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斗争是双趋冲突。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33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34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5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36 分析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 120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在西方,瑞士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某些
9、特点和规律。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制约。“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居住环境及人群、邻里的交往与影响,都会影响人的发展。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美育的概念。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又叫作审美教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学制改革。1985 年,我国正式颁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
10、义务教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标准的概念。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本质包括: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 教育 理论 模拟 12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