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态度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态度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态度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态度练习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 理论知识单项选择题1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2 态度对于心理和行为能够起到一种激发、始动和调整、协调的作用,这体现了态度的哪种特性?( )(A)社会性(B)主观经验性(C)动力性(D)结构性3 关于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正确的是( )。(A)完全一致(B)很不一致的(C)常常不一致(D)大多数时间一致,有时不一致4 “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句话体现出态度构成要素中的(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偏见成分5 在态度的 ABC 模式中, B 是指( )。(A)认知(B)情感(C
2、)行为(D)行为倾向6 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为态度的( )。(A)P-O-X 模式(B) P=F(P,C)模式(C) TIRO 模式(D)ABC 模式7 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属于态度的( )。(A)深刻维度(B)强度维度(C)中性维度(D)外显维度8 (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9 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这属于态度的( ) 。(A)认知性功能(B)工具性功能(C)价值表达功能(D)自我防御功能10 “某个人工作能力低,但他经常抱怨同事和领导,他的这种负性态度实际上是在掩盖
3、真正的原因” ,这种现象体现出的是态度的 ( )功能。(A)效用(B)认知(C)自我防御(D)价值表达11 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12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对待赡养老人问题上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 。(A)文化的差异(B)家庭背景的差异(C)参照群体的差异(D)知识水平的差异13 凯尔曼关于态度形成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服从内化认同(B)内化 服从认同(C)服从 认同内化(D)认同服从内化14 态度形成的初始阶段是( )阶段。(A)服从(B)认同(C)
4、内化(D)评价15 态度的内化是指( ) 。(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B)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C)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成分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16 在态度转变模型中,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之间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倒 U 型(曲线) 关系17 ( )不是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中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A)传递者(B)反馈(C)情境(D)接受者18 一个人吸烟成瘾,但也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
5、,肺癌会危及生命” ,为了减轻内心的矛盾,他搜集了很多有关“世界上吸烟而长寿的人很多” 的例证,根据费斯廷格的理论,这属于通过何种方式保持自己的认知平衡状态?( )(A)改变认知(B)消除认知(C)增加新的认知(D)改变行为19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A)海德(B)费斯廷格(C)霍夫兰德(D)班杜拉20 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依据是( )。(A)费力最小的原则(B)符合需要的原则(C)社会交换的原则(D)平衡的原则21 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A)回避动机(B)趋向动机(C)诱因的强度(D)达到平衡状态22 通过角色扮演,让个体学习和建立新的( ),是转变态度
6、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A)价值观(B)态度体系(C)评价体系(D)行为模式23 对畏惧与态度转变的研究表明,( )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A)低程度畏惧(B)中等程度畏惧(C)高程度畏惧(D)任何程度畏惧24 传播者的特性是影响劝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同其他人取得一致性的看法,这突出表现了传播者哪种特性的作用( ) 。(A)专家身份(B)可信赖性(C)吸引力(D)相似性25 社会心理学家为了避免社会赞许性的反应偏差对态度测量的干扰,发明了( )。(A)直接测量方法(B)间接测量方法(C)自然实验方法(D)实验室实验方法二、多项选择题26 下列
7、有关社会态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B)社会态度的对象特指人,并不包括人类以外的非生命物(C)人们通常所表露于外的意见、看法、观点、主张等只是态度的表达或态度外化的产物,而不是态度本身(D)态度具有社会性、主观经验性、外显性、动力性等特征27 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在于( )。(A)价值观更抽象(B)价值观更稳定和持久(C)态度具有间接性(D)价值观具有间接性28 态度的三成分说,认为态度包括的成分有( )。(A)认知(B)情感(C)行为(D)意志29 可能影响态度转变的情境是( )。(A)预先警告(B)分心
8、(C)重复(D)内疚30 根据海德(FHeider)的平衡理论,下列关系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有( )。31 下列有关费斯廷格(L Festinger)对认知失调理论的阐述中,错误的有( )。(A)将个体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协调、不相干、不协调三种可能性(B)个体可以通过削减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的认知三种方式消除认知失调状态(C)认为认知不协调的状态受到个体自由选择度和外在压力的影响(D)与平衡理论相比,认知失调理论将认知失调视为人的认知系统的一种非正常状态32 认知失调论认为,认知失调可能的原因有( )。(A)逻辑的矛盾(B)文化价值冲突(C)新旧经验相悖(D)观念的矛盾33 大体说来,关于
9、态度转变的理论包括( )。(A)海德的平衡理论(B)认知失调论(C)社会交换论(D)本能论态度练习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 理论知识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态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态度的动力性。A 项态度的社会性是指态度不是生来就有,而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B 项态度的主观经验性是指态度与个体观念世界尤其是信仰和价值观密不可分同时又包含相当大的经验成分。D 项态度的结构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态度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