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11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学记中提出“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2 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理论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马卡连柯(C)苏霍姆林斯基(D)洛克3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复习(D)考试4 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5 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
2、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A)教学(B)教学原则(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6 组织教学的意义是( ) 。(A)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B)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C)有利于完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D)A、B、C 三项7 属于负强化的实例是( )。(A)老板对迟到的雇员扣发奖金(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8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
3、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9 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作(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10 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育者“ 教” 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种复合客体(B)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就是教育者如何教和教什么的过程(C)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体(D)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11 下列不是课堂总结的原则的是( )。(A)概括性(B)简约性(C)启发性(D)总结性12
4、 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是( )。(A)能力(B)运气(C)任务难度(D)努力13 阳阳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努力学习,她的这种学习动机表现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求知欲14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实验法(D)演示法15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情感陶冶法(C)修养法(D)说服法16 作为特殊认识过程中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任务较简单(B)教学进度快(C)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
5、形成的认识成果(D)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认识错误17 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设计教学法18 某学生在测试中得了高分,她将结果归为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A)内部稳定可控的(B)内部 不稳定不可控的(C)外部 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19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练习法(C)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20 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21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
6、的实践活动,日本设置综合活动实践都反映出对学生( )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22 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23 在教学论中,一般将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之为( ) 。(A)课的类型(B)课的结构(C)课的构成(D)课的组织24 “教学相长 ”“循序渐进”等教育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B) 论语(C) 尚书(D)孟子25 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时,某教师把分 12 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
7、=4(人)122=6(人)121=12( 人)120 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因材施教的原则26 教学实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事前准备好的课堂教学方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设计不可能预先设定教学过程,所以课堂教学方案没必要事前准备(B)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事前准备的课堂教学方案,否则方案就没有意义(C)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依据方案不同而不拘泥于方案,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进行调整(D)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方案时,应以优等生为基准,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个性特点二、简答题27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
8、性原则?28 简要回答为什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9 请简述教学过程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学记中的思想,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体现出了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智力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
9、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故选 A。【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他四个环节都是以上课为依托而展开的。【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分组教学是把学生按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 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是集体教学的一种,根据分组时是否打乱原来的班级组织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智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内部分组是
10、在同一个班级内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分成教学内容深浅不同或学习进度各异的小组。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知识模块】 教学实施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组织教学的意义包括:(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3)有利于完善课堂结构,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实施 模拟 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