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8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齐鲁晚报2009 年 7 月 15 日报道,某省十几个城市的玉米患“粗缩病” ,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 粗缩病”病毒引起的。关于“粗缩病”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粗缩病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B)其遗传物质的复制所需原料来自寄主细胞(C)组成其核酸的基本元素是 C、H、O、N(D)“粗缩病 ”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2 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细胞膜内皮素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
2、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3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 ATP 的一组是( )。(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C) CO2 还原和胰岛素分泌(D)质壁分离和复原4 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A)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细胞(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D)被细菌浸染的细胞5 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 16,aa 个体占 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
3、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6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7 图 1 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的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的催化(B)成熟 mRNA 上具有启动子、终止子(C) “拼接” 时在核糖和磷酸之间形成化学键(D)翻译过程需要成熟
4、mRNA、tRNA、氨基酸、 ATP、核糖体等8 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基因型 AA 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 的为小花瓣, aa 的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 R、r 控制,基因型为 RR 和 Rr 的花瓣是红色,rr 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 AaRr 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子代共有 9 种基因型(B)子代共有 4 种表现型(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 所占的比例约为(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约占9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
5、染色法(C)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可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样品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高10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B)侵染过程的“合成” 阶段,噬菌体 DNA 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C)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 32p、 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D)若用 32p 对噬菌体双链 DNA 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 n 次,则含 32p 的 DNA 应占了代 DNA 总数的
6、11 图 2 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的是( )。(A)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B)可能发生了染色体互换(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12 下列品种的培育与育种原理相符的是( )。(A)无子西瓜的培育染色体数目变异(B)高产青霉菌株的培育基因重组(C)用花粉(Ab)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种植株(AAbb)基因突变(D)培育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结构变异13 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3 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昆虫的性状分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4 如图 4 中甲所示,将植物横放,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 4中乙所示,曲线上 P 点最可能对应于图甲中的位置是( ) 。(A)a (B) b (C) c (D)d15 洋葱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剪取洋葱根尖 23 cm 制作装片(B)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材料(C)观察叶绿体实验,不能选洋葱鳞片叶内外表皮细胞做材料(D)观察 DNA、RNA 的分布实
8、验,可选洋葱内表皮细胞做材料16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杂草、田鼠和鼬构成了生物群落(B)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C)草 鼠鼬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少(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通过生存斗争实现共同进化17 如图 5 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 3 个完整的突触(B)强刺激 6 点,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C)强刺激 c 点,a 、b 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D)A 可能与感受器连接18 用生长素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
9、是(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19 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20 培养马铃薯脱毒幼苗的步骤一般为:取材消毒 愈伤组织培养 芽生根移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毒可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B) 表示脱
10、分化过程(C) 表示细胞再分化过程(D)取材一般需要选择成熟叶21 教师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节的备课时,先通过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交流,了解了授课班级的学习风气。这属于备课中的( )。(A)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B)分析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课堂氛围(C)分析教材内容(D)分析学生的学科基础22 从实验内容与学生认知关系的角度看,“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属于( )。(A)演示实验 (B)验证实验(C)探究实验 (D)课外实验23 “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节的目标之一,其中 “通过学习生物组成的元素以及
11、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属于对教学目标( ) 元素的表述。(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24 教师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的教学完成之后,邀请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作了相关的专题讲座。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属于( )。(A)学校课程资源(B)社区课程资源(C)家庭课程资源(D)生成性课程资源25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体现了生物新课标的 ( )理念。(A)面向全体学生(B)倡导探究性学习(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D)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二、简答题26 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 (
12、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 (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 cDNA 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中是否表达,可分别采用_、_的方法逐步鉴定。(3)通过 PCR 技术可大量获取目的基因,该 PCR 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包含:扩增缓冲液(含 Mg2+)、水、4 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 DNA、_和_。27 下图 a 为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b 为放养在其中的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该系统中的鱼和蚕属于_。(2)在图 b 中,t
13、1 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型,若在 t2 时种群数量为 K,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其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其原因是_。(3)建立此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_,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其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多,人的作用比较突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较弱。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 教学内容:酶的发现和高效性。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 Fe3+的催化效率。 教师活动:分组实验比较 Fe3+与肝脏研磨液对过氧化氢的作用。启发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肝脏研磨液中存在某种物质,其催化效率比 Fe3+高,从而引出酶的存在及特性。 学生活动:人
14、人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恩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由此而推测酶与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相同、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 Fe3+的催化效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前后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能得出实验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教学使用了哪种教学策略? 试对其进行评析。 (2)结合以上材料说说这种教学策略的特征有哪些?29 材料:【测试题】 某亲本 DNA 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 DNA 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 DNA 子链,该亲本双链 DNA 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说明】该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15、第 3 节“DNA 的复制”测试题,分值为 2 分,正确选项是“D”。某班级学生 61 人,试题分析情况如下表:(1)请计算这道题的难度与区分度(不考虑学生猜对答案的因素)。(2)请简要分析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四、教学设计题30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 2 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请依据所给的部分教科书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要求:(1)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比较分析。(2)设计一个关于本节内容的练习题,并给出详细分析。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首先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
16、771955),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 Griffith,18771941)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1928 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一种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 ,叫作 S 型细菌;另一种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叫作 R 型细菌。在这两种细菌中,S 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是有毒性的;R 型细菌不能够引发上述症状,因此是无毒性的。 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如图32 所示。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实验的
17、小鼠尸体上分离出了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而且这些 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 S 型细菌,这表明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而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遗传的。于是,格里菲思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 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为了弄清楚转化因子,艾弗里及其同事对 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
18、有加入 DNA,R 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 S 型细菌,并且 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 DNA 酶分解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就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图 33)。实验结果甚至出乎艾弗里自己的预料,于是艾弗里提出了不同于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观点的理论:DNA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 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1952 年,赫尔希(A Hershey,1908 一) 和蔡斯(MChase)以 T2 噬菌体 (图 34)为实验材
19、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更具说服力的实验。T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 DNA。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图 35),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8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粗缩病”病毒不能独立生存,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活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所需原料也来自寄主细胞,“粗缩病
20、”病毒是生物,但不是生命系统,A、B、D 正确;所有生物核酸的基本元素都是C、H、O、N、P,C 项缺少 P 元素,故错误。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细胞膜的功能包括: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 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根据题干信息“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细胞膜上的内皮素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细胞上的受体识别并与细胞的信号分子结合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属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故 C 正确。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质壁分离和复原是由于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生物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1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