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 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 可沿 N 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 M 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2 检验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 (A)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B) 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C) 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D)的电离作
2、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3 如图,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 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的大小应为( )。4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 t1=0 和 t2=0.5s(T0.5s) 时的波形。能正确反映 t3=7.5s 时波形的是( )。 5 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3、的比值约为 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 27 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A)0.2(B) 2(C) 20(D)2006 原子核 92238U 经放射性衰变变为原子核 90234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 变为原子核 91234Pa,再经放射性衰变变为原子核 92234U。放射性衰变、 和依次为( )。(A) 衰变、 衰变和 衰变(B) 衰变、 衰变和 衰变(C) 衰变、 衰变和 衰变(D) 衰变、 衰变和 衰变7 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以入射角 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面射出。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
4、折射率为 1.5。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 和 t2,则光线从 0逐渐增大至 90的过程中( )。(A)t 1 始终大于 t2(B) t1 始终小于 t2(C) t1 先大于后小于 t2(D)t 1 先小于后大于 t28 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右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 K1、K 2 为原长相等、劲度系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B)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C)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D)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弹性势能不发生改变二、简答题9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置两个小木块 1 和 2,其质
5、量分别为m1=1.0kg、m 2=4.0 kg,它们中间用一根轻质弹簧相连。一颗水平飞行的子弹质量为 m=50.0g,以 v0=500ms 的速度在极短时间内射穿两木块,已知射穿木块 1 后子弹的速度变为原来的 35,射穿木块 2 后子弹的速度变为原来的 15,求: (1)子弹射穿两木块瞬间木块 1 和木块 2 的速度;(2)木块 1 和木块 2 组成的系统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10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宽 L=0.50m。导轨间接有 R=10 的电阻(其他电阻均不计) ,质量 m=0.20kg 的金属棒 ab 垂直放置在导轨上,整个装置处于B=2.0T、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
6、磁场中。若棒以初速度 v0=5.0 ms 向右运动,经过t=3.5 s 后,最终停在图中的虚线位置。已知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0.10,g=10ms 2,在此过程中: (1)通过电阻 R 的电量为多少?(2)电阻 R 上产生的电热为多少 ?三、案例分析题11 试题:有三根长度皆为 l=1.00m 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其中两根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 O 点,另一端分别拴有质量皆为 m=1.0010-2kg 的带电小球 A 和B,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 和+q,q=1.0010 -7C。A、B 之间用另一根线连接起来。空间中存在大小为 E=1.00106NC 的匀强电场,场强方向沿水平向右,平衡
7、时A、B 球的位置如图所示。现将 O、B 之间的线烧断,由于有空气阻力,A 、B 球最后会达到新的平衡位置。求最后两球的机械能与电势能的总和与烧断前相比改变了多少?(不计两带电小球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 g 取 10ms 2) 上面的题目是 2002 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压轴题,以电场中两个带电小球的运动命题,涉及力学、静电学的多方面知识,解题时需使用正交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多种方法,且数学运算较复杂,是一道物理学科内综合题,用于全面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解题的能力。问题:如果需要在习题课中,以此题为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指导学生审题方法,你将如何设计问题,
8、以及设计问题的作用是什么?12 下面是高中物理“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这一课题的两个教学思路简述。 教学一:列举旋转砂轮上的火星、旋转雨伞上的水滴沿圆周切线飞出的事例,得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跟曲线相切的结论。 教学二: 上述教学二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学一的基础上改进的,为了实现物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 问题:请对比两个教学过程,分析教学二具体改进的内容和对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作用。四、教学设计题1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某版本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一节内容节选。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首先设法描绘某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然后通过这个轨迹研究甲
9、抛运动的特点。怎样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后面提供了几种方法供同学们选择。现在假定已经用某种方法得到了一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图 5.3-1),我们看一看可以进行哪些研究。 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在x 轴上作出等距离的几个点 A1,A 2,A 3,把线段 OA1 的长度记为 l,那么OA2=2l,OA 3=3l,。由 A1,A 2,A 3,向下作垂线,垂线与抛体轨迹的交点记为 M1,M 2,M 3,。如果轨迹的确是一条抛物线,M 1,M 2,M 3,各点的 y 坐标与 x 坐标间的关系应该具有 y=ax2 的形式(a 是一个待定的常量 )。 假定某位同学实验得到的平抛运动的轨迹就是图
10、 5.3-1 所示的曲线。用刻度尺测量某点的 xy两个坐标,例如 M3 的坐标为 x=2.8mm。y=1.9mm,代入 y=ax2 中求出常量a=0.24(可以不写单位),于是知道了代表这个轨迹的一个可能的关系式式=0.24x 2。 测量其他几个点的 x、y 坐标。怎样通过这些测量值来判断这条曲线是否真的是一条抛物线? 2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在后面案例介绍的几种方法中,如果要求不太高,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这样,抛体在竖直方向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它的加速度是常量,等于 g。它的 y 坐标的变化符合匀加速运动的规律;。于是,在实验得到的平抛运动轨迹图中,测量某点的纵坐标,例如 M3 点的纵
11、坐标 y3(图 5.3-1),根据这个数据就可以算出抛体下落到这点所用的时间 t3,为了得到抛体的初速度,还需测量什么量?进行怎样的计算? 以下参考案例介绍了描绘平抛物体运动轨迹的几种方法,供选择。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器材设计别的方法。 参考案例一 利用实验室的斜面小槽等器材装配图 5.3-2 所示的装置。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冲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在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钢球在空中被平抛运动的轨迹就是一定的。设法用铅笔描出小球经过的位置,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直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可以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如果小球能够碰到笔尖
12、,就说明位置找对了。 参考案例二 如图 5.3-3,倒置的饮料瓶内装着水,瓶塞内插着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管。其中一根弯成水平。自水平端加接一段更细的硬管作为喷嘴。 水从喷嘴中射出,在空中形成弯曲的细水柱,它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设法把它描在背后的纸上就能进行分析处理了。 插入瓶中的另一根细管的作用,是保持从喷嘴射出水流的速度,使其不随瓶内水面的下降而减小,这是因为该管上端与空气相遇,A 处水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不受瓶内水面高低的影响。因此,在水面降到 A 处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得到稳定的细水柱。 参考案例三 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的轨迹。 数码照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拍摄十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物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1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