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2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科学探究能力 ”中关于 “提出问题”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C)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D)能科学地、系统地解决物理问题2 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
2、均功率(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的 vt 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时刻甲的位移最大(B)乙在 t1 时刻的加速度最大(C)开始计时后,甲、乙、丙三个物体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t 1 时刻,甲、乙、丙三个物体相遇4 如图所示,两轮用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图中有 A、B 、C 三点,这三点所在处半径 RAR B=RC 则这三点( )。 (A)v Av B=vc(B) TAT BT C(C) wA=wCw B(D)a Ca Aa B5 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 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
3、的环形电流 I 引起的。下列的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 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电阻 r 恒定不变,电灯 L 恰能正常发光,如果变阻器的滑片向 a 端滑动,则 ( )。(A)电灯 L 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B)电灯 L 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增大(C)电灯 L 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小(D)电灯 L 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增大7 四条皆垂直于纸面的载流细长直导线,每条中的电流皆为 I,这四条导线被纸面截得的断面,如图所示,它们组成了边长为 2a 的正方形的四个角顶,每条导线中的电流流向亦如图所示。则在图中正方形中心点 O 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 8
4、已知钠原子核 23Na 基态的核自旋为 I=32,因此钠原子基态 32S12 能级的超精细结构为( ) 。(A)2 个(B) 4 个(C) 3 个(D)5 个二、简答题9 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所示。设拖把头的质量为 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 ,重力加速度为 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 。已知存在一临界角 ,若 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
5、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值10 如图所示,坐标系中第一象限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0T,同时有竖直向上与 y 轴同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 E1=102Vm,第四象限有竖直向上与 y 轴同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 E2=2E1。若有一个带正电的微粒,质量 m=10-12kg,电量 q=10-13C,以水平与 x 轴同方向的初速度从坐标轴的P1 点射入第四象限, OP1三、案例分析题10 某教师设计了部分试题进行单元小测试,其中一道试题如下。不少同学本题选择了 B。试题: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拉力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第一次是在光滑水平面上,第二次是在粗糙的
6、水平面上,则两次拉力所做功( )。A第一次多 B第二次多C两次一样多 D两次做功无法比较针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 分析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12 要减少此类错误可采取的方法。13 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是“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一课的教学案例,系统展示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根据此案例,分析该实验的指导思想、实验中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一)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小组的成员首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确立进行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实验方向和实验目标。通过对目前初具规模的讲授式教学、个别化教学、讨论式教学、协作学习式教学、发现
7、式教学等网络教学模式的分析,决定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借鉴几种模式的优点,采用了讲授教学与个别化教学、讨论与协作式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模式,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制作部分素材,形成了高中物理专题学习网站。(二)实验课例分析现以平抛物体的运动为例对本课题实验分析如下:1课前准备为了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创设情境,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制作专题学习网站并提供部分网络资源链接。在网站中,设计“导问”“导学”“检索”“ 测试”“实验”“ 论坛” 等学习导航系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数据,并对这些信息、资料
8、、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从而形成自己对平抛运动及其规律的认识。为使学生缩短查找资料的时间,我们将网站发布在局域网上,尽量避免大量无关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有利于课堂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2网站结构模块简介“导问”:通过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分运动、合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水平飞行的飞机如何投弹,才能击中活动或静止的目标?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导学”:为便于学生学习,在导学中列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学法建议,并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疑难解析,以便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检索”:列出了平抛物体的运动、等时性实验
9、、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分运动、竖直分运动、静止目标的投弹问题、同向运动目标的投弹问题、反向运动目标的投弹问题等专题研究的链接,便于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测试”:通过测试题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给出测试题的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使学生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实验”:通过等时实验录像和动画模拟实验,给学生创设情境,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论坛”: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在线讨论。3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指导的作用,负责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资料、提供研究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学
10、生的活动,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并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学生平等地开展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并向全班同学征求解答,最后由教师对所提问题和解答情况进行评价。4教学效果网络教学的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根据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积极地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较好培养了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存在差距,有少部分同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或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四、教学设计题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某版本高中物理教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内容。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这一节将
11、通过实验来研究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变化,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方法 所用装置如图7.9-1。 重物的质量用天平测出,纸带上某两点的距离等于重物下落的高度,这样就能得到重物下落过程中势能的变化。 重物的速度可以用大家熟悉的方法从纸带测出,这样也就知道了它在各点的瞬时速度,从而得到它在各点的动能。 比较重物在某两点间的动能变化与势能变化,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要注意的问题 1重物下落过程中。除了重力外会受到哪些阻力?怎样减少这些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2重物下落时,最好选择哪两个位置作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的位置? 3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重复进行多次实验,还可以在一次下落中
12、测量多个位置的速度,比较重物在这些位置上动能与势能之和。 4实验报告中要写明本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主要实验步骤、数据的分析、结论,以及对结论可靠性的评估(包括对可能产生的误差的分析)。 速度的测量 我们学过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并且已经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因此可以用一个更简单、更准确的方法测量重物下落时的瞬时速度。 如图 7.9-2,A、B、C 是纸带上相邻的三个点,由于已经知道纸带以加速度 a 傲匀加速运动,所以 A,C 两点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式中“2 t”是 A、C 两点的时间间隔。这样,A、C 之间的平均速度可以写成 另一方面 v B=vA+at 所以 v B= 这表明:做
13、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两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材料二:本实验的具体要求为:(1)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明确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2)知道实验中选取测量点的有关要求,会根据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测定物体下落的距离,掌握测量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方法; (3)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能够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能定性地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材料三: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本节内容安排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简要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作用;15 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1
14、6 制订本节课的实验设计思路。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2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科学探究能力中“提出问题”的基本要求包括: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竖直向上运动或有竖直向上分运动时,重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做负功,此时运动物体须做功消耗能量以支持重力势能增加,此过程即为克服重力做功,因此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而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等于减少的重力势能。由于两个过程经过的垂直距离相同,即
15、重力势能的改变量相同。因此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A 项正确,B 项不正确。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因此动能的减少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和克服重力做的功之和。而下降的过程中空气阻力的方向与重力相反,可知动能的增加等于重力做功减去克服阻力做功,因此同等位置上升过程比下降过程速度要快,可知上升需要的时间比下降的时间短。因此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比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要大。3 【正确答案】 B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传送同样长度的皮带,由 RAR B 可知 A B,而在同一个传送轴上的 C 转过的角度显然等于 A 转过的角度,因此 A=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物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1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