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0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5 月初,几位“ 驴友” 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问题。1 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B) (C) (D)2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B) (C) (D)2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 MN 上各点太阳高度为 0,MN与 EP 相交于 N 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问题。3 由图文信息可知( ) 。(A)M 位于 N 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D
2、)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4 图示时刻( ) 。(A)东经 10各地处于夜晚(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4 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 3099 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问题。5 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6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6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3、。7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8 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9 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 1 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D)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9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问题。10 影响该地气温
4、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11 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雪灾(B)台风(C)泥石流(D)暴雨洪涝11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 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问题。12 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曲线(B) 曲线(C) 曲线(D)曲线13 M 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13 读图,回答第问题。14 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
5、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15 在上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15 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6 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17 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
6、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17 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 经考证发现,近 30 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19 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 。(A)震级(B)震中
7、距(C)烈度(D)震源深度20 上图所示 L 城是我国的“水晶之乡” ,有“花果山 ”“水帘洞”“玉女峰”等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还新建了水晶展销市场,成为全国的水晶集散地。近年 L 城接待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请据材料判断,这最主要是由于 L 城( )。(A)优化了景区功能分区(B)增加了景观文化内涵(C)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D)突出了旅游资源特色20 以前,轿车正逐步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读下表,完成问题。21 轿车销售商店的区位较适宜选择在( )。(A)中央商务区(B)接近消费者的届民区(C)商业区(D)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22 不同等级城市每百户拥有的汽车数量差异的根本原因
8、是( )。(A)经济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23 现代城市化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通常用城市 GDP 的比重来衡量) 。下图为英国和中国“ 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题。有关两国现代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经济城市化水平(B)英国的经济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人口城市化水平(C)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出现下降(D)目前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城市化水平差异大的是英国23 下图是某人外出旅游过
9、程中使用手持 GPS 导航的两个界面。读图完成问题。24 该游客从甲地走到了乙地,从图上可以看出他的移动方向是( )。(A)向北(B)向南(C)向东(D)向西25 从图可以看出,GPS 的功能是( )。(A)可以提供详细的遥感地图(B)可以方便地处理 GIS 信息(C)可以方便地处理 RS 信息(D)可以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二、简答题26 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地理课程性质的定位。27 绘制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简图,简要分析各温度带对应的范围以及农作物的熟制。三、材料分析题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撒哈拉沙漠南缘的 11 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10、。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 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 千米,宽 15 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问题:28 图示的非洲“ 绿色长城 ”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 ?29 解释“绿色长城 ”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30 从气候的角度,分析 11 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31 对 11 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某教师在讲解时差时,设计了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
11、学习:(1)某人于早晨 8 点 15 分从东八区的北京乘坐飞机起飞,飞行一小时到达东九区的东京,请问到达东京时是几时?反之,早晨 8 点 15 分从东京出发,到达北京时是几时?(2)中国横跨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而全国统一采用的是东八区“北京时间”,若北京人早 8 点上班,位于东六区的乌鲁木齐人早上几点上班合理?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析。33 阅读下面关于“ 城市化 ”的教学过程,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上海 1911、1949、1990 年城市用地图。引导学生质疑: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用地规模有什么变化?2上海城市用地规模有什么变化?3 它们的变化反映
12、什么趋势 ?4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它们的变化是否符合城市化的特征?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交流。教师点评。教师设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上海土地利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问。教师设疑: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教师点拨。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教师设疑:城市化的标志中哪一条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练习。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承转过渡。阅读资料:人教版地理必修 2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
13、提高(18002000 年)。教师设问:1城市化进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2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学生思考探究。思维引申。多媒体展示:上海 1911、1949、1990 年的城市扩展。教师设疑:解释上海 1911、1949、1990 年的城市扩展。多媒体展示:家乡城镇建设、交通改善图以及住房图等,家乡城市有何变化?城市化中是否产生了一些问题?请提出合理化建议。课堂巩固练习。教师讲评。课堂小结。问题:(1)分析本次教学过程设计的成功之处。(2)具体说明本节教学内容如何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四、教学设计题33 阅读关于“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
14、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的内容。人口为什么要迁移? 人口迁移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的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20 世纪 80 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大干旱造成成千上万的环境
15、难民。在历史上各个时期,世界各地都出现过因旱涝、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规模移民的现象。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不论是过去几个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向新大陆的迁移,还是如今人口频繁地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迁移,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地区性武装冲突都促进人口发生迁移。1947 年的印巴分治促使上千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地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