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0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学习了杜甫的望岳之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五言律诗进行赏析阅读,以下不合适的是( )。(A)李白月下独酌(B)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王维 使至塞上(D)王绩野望2 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联系了其他几篇已经学过的议论文,来帮助学生进行议论文阅读,下面不适合的是( )。(A)敬业与乐业(B)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C)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大自然的语言3 期末复习课上,教师检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 的用法,下列各句中与 “足肤皲裂而不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是
2、( )。(A)而伯乐不常有(B)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久而乃和(D)执策而临之4 修辞手法总结课上,教师给学生出了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句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 故乡) 借喻(B)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杨朔荔枝蜜)拟人(C)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杨沫 青春之歌) 比喻(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反问5 范进中举课时完成后,有学生整理了关于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下面出现错误
3、的一项是( ) 。(A)作者吴敬梓,安徽全椒人,明代小说家,晚号 “文木老人”(B)以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为土要描写对象(C)是一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讽刺文学的佳作(D)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是“秉持公心,指摘时弊”6 教师讲解朱熹观书有感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歌,下列古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王之涣登鹳雀楼(B)自居易望月有感(C)苏轼 题西林壁(D)王安石登飞来峰7 在学习完契诃夫的变色龙后,学生对这种短小精悍但却哲理丰富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为学生补充了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美国作家欧亨利的
4、代表性短篇小说有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B)契诃夫的代表性短篇小说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凡卡(C)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克吐温的著名短篇小说有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D)莫泊桑被誉为“ 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漂亮朋友等8 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课时,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作业:一、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们背诵下来。二、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 的开始 ?三、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雨
5、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四、课文中,雨果盛赞了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被雨果如此推崇的伟人吧?在课外查找有关伏尔泰生平、创作、思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以下对这则教学作业设计的意图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风格、激发感情共鸣;背诵精彩段落,增加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B)第二题意在让学生把
6、握全文大意,进行内容概括(C)第三题让学生品味句子的设计和第一题意图重复,可删去其中之一(D)第四题意在锻炼学生的资料检索能力9 某版初中语文教材海燕一课后附有一篇短文句子成分,这部分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A)知识系统(B)练习系统(C)助读系统(D)范文系统10 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教师对其中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建议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A)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B)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精读(C)写作教学应贴
7、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D)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11 阅读故乡教学设计(节选),完成问题。第一步:教材说明、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明确作者是如何运用重复、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现主题的;能模拟运用重复、对比手法进行写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以及相关练习,来掌握推知文章主旨的鉴赏方法。(3)情感、态度
8、与价值观: 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 珍爱新生活,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3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步:教法说明第一课时简单回忆作者,重点完成课文内容分析和人物分析;第二课时简单回忆第一课时所讲要点,重点完成写法分析和写作片段训练。第三步:学法说明(按“ 听 看想写” 的步骤进行)(1)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2)点明学习目标和重点,进行新课;(3)讲解“重复“和“ 对比”的含义。第四步:巩固学习以上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鲁迅的故乡一课时进行的教学设计,以下对其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三个目标呈递进状态,每一层均以前一层为基础,同时显示了学生学习把握与理解的过程也是递进式的,符合
9、学习的规律(B)恰当设计三维目标,且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C)第二课时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完成写法分析和写作片段训练(D)本篇设计虽然对学生培养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但缺乏对文本本身的欣赏与揣摩12 以下是教师上麦琪的礼物一课时设计的课堂导语,阅读并回答问题。在上课前,首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一份圣诞礼物造就一个伟大作家的故事。在 1899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日子里,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监狱里,一位代号 34627 的囚徒。正在为无钱给心爱的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发愁、而痛苦,他冥思苦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挣到钱呢? 忽然,他想起从前办过的 滚石讽刺幽默杂志,他所写的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是市民们很
10、好的消遣和娱乐。“为什么不再试试呢?”他想。于是他在监狱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忙碌中,偷闲匆匆写下了一篇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小说获得很大成功,很快发表在 1899 年麦克卢尔杂志的圣诞专号上。34627 号罪犯终于得到了稿酬,如愿以偿地让女儿在圣诞节得到了心爱的圣诞礼物。从此以后,34627 号一发而不可收,变成了和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同学们知道他的笔名吗?对,是欧亨利。非常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也是一个关于圣诞礼物的故事,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对上述课堂导语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A)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用关于作者的故事来导入,正好切合小说的特点
11、(B)导语过于冗长,不利于后面课堂内容的跟进(C)这个导语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的热情(D)该教师设计导语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爱听故事、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13 阅读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片段),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师:同学们,初学了本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梗概,这里涉及哪些人物?生:(异口同声) 邹忌、妻、妾、客、齐王。师:除了主人公,这些人物言语不多,但是由于身份不同,他们的言行表现就肯定有区别。比如,妻和妾说话的口气会有什么不同呢?(生七嘴八舌,有男生开始嗲声嗲气地模拟,大家哄笑)师:好,有同学开始不分性别跃跃欲试了?(学生笑,几个同学也不好意思了
12、,停止了怪腔怪调,安静下来)现在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这些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异。然后小组合作,推荐六位同学分别饰演五个人物和朗读旁白,也可以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我们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学生活跃起来,开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种口气对话,饶有兴趣。老师参与各组讨论,指导朗读。并注意维持全班学生的整体纪律)师:大家都很认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刚才已经发现了很多“影视新秀” 啊!(学生笑)现在呢,我们就来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几位学生煞有介事地表演开来,尤其是表演齐王的高个子男生,表演到位。几分钟的表演不时赢得掌声和笑声)师:大家说演得好不好?生:(齐喊 )好!师:好在
13、哪里? 要说出理由,当个有水平的评论家。这几位演员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别好,哪些地方怎样表演会更恰当,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生:我认为扮演妻、妾的两个同学表演很好,把妻子对丈夫的宠爱之情和妾的畏惧拘谨的神情都表现出来了。生(扮演邹忌者) :我说说我扮演邹忌的感觉吧,如果让我再演一次,我觉得应该再严肃一点。因为说的毕竟是国家大事,虽然他采用了委婉的方法,但态度是很认真,很严肃的。师:有道理!邹忌果然非同一般,不仅敢于进谏,而且能将齐王说得心悦诚服,现在我们仔细体味一下说话的艺术。(A)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考积极,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B)新颖的教学设计,跳出了文言文教
14、学逐字逐句翻译的老套子,让学生在表演中熟悉了课文(C)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原则(D)虽然教学形式新颖,课堂氛围活跃,但是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也不利于课堂纪律、课堂时间的控制,弊大于利,最好换一个形式授课14 下面是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板书设计,请认真阅读,完成后面的问题。针对上面的一则板书,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设计的最大的特点是鲜明地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逻辑美(B)板书的上方体现出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关键词“写景”“状物”“抒情”这三个醒目的概念,并用横线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整个板书的纲,也是整个教学的灵魂(C)板书是
15、教学系统性的具体体现,有了它,板书的所有词句就成了语文知识的浓缩、语文能力的指南(D)板书设计时,文本上所有的词句、课文的重点都应该显示在板书上,不应该留有空白15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苏州园林与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上的两株奇葩,一南一北,风格迥异,极具代表性,但又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备苏州园林这课时,教师灵光一现,心想何不将苓文与故宫博物院进行比较阅读,既能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些更完整的认识,同时又能让他们学习到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写法。在课堂上教师对二者进行比较后写下如下文字:“一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一是皇家理事生活的宫室殿堂;一个面积小,力求于浅
16、处造深意,一个规模惊人,似非壮无以重威 ;一个是景中造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一个是大致相同的建筑不断重复,在同中求异。”这段文字展示后,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教师要求学生也进行练习,下面是学生们的比较练习:生:一个崇尚自然朴素,强调诗情画意;一个尽显皇家成仪,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的封建礼制。生:一是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足每一寸园地;一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一庭一院一片新景。一个绝不讲究对称,一个严格均衡对称。一个用假山池沼花木等创生意盎然之理想境界,一个以汉白玉栏杆雕狮等添琼楼仙阙之非凡气象。一个色彩淡雅,给人一种清凉感:一个使用彩绘,增建筑活泼和生趣。一个如文人花鸟画,生动灵巧;一个像中国
17、画长卷,美不胜收。对上述教学案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该教师能够对文本进行组合教学,非常富有创新精神(B)该教师将写作训练穿插在阅读教学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C)既体现了师生共同学习,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D)学生的练习拘泥于教师的模板中,该教师喧宾夺主,没有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案例分析题16 以下是散步一课的教学设计,阅读后完成问题。一、导入师: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学生:唉,怎么又是散步!(这是一次县级教学定级达
18、标课,该班已经是第四次讲授散步了,学生厌烦的情绪已经暴露了)教师镇定地微笑着:确实难为同学们了!可生活中我们经常去散步,而且乐此不疲的哟,或许今天大家跟老师一起去散步会有不同的滋味呢?(学生和听课教师一起开心大笑)二、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2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教师以充满温情的语气给大家把课文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看课文写的内容是什么)三、自主合作,探究主题(读一读说一说,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主题)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2齐读:自主初步感悟文本。3带问题朗读课文。(提示质疑)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分歧)“分歧”是怎么解
19、决的?(感知文本内容,紧扣“ 分歧”,教师善于抓住牵动文本情感内容的一“发 ”)师(过渡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不处理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拔)生: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课文之中的“ 我” 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 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爸爸:孝顺、有责任。奶奶:慈爱,体谅。妈妈:温柔、孝顺。“我”:乖巧、懂事。(学生答案丰富,甚至穿插出了感人
20、情节)4体悟写法。像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去反映一个大的主题,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以小见大)师:一滴水可以反射阳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平凡的事情也能够发掘出深厚的主题,这种写法叫“ 以小见大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荐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四、质疑、体悟。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是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蕴涵着真挚的感情。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
21、行讨论。1题目改为三代行不行?2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可不可以将顺序调换?3课文写一家人散步为什么还要描写景物?(景色美 )4文章结尾为什么说“ 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情感美)5找出对称句,有感情地朗读,以“母爱” 为话题,学习用对称句说一句话。 (形式美)教师在学生发现、探究问题时相机归纳出文章的“三美” 。五、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问题:仔细阅读以上课
22、堂实录,并进行评析。16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和学生作文,完成问题。【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 800 字。【学生作文】细雨闲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应如是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
23、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 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能不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能铺满了整条幽径? 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着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琐。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的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 ,只能叹一声 “已经十年
24、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谜,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尤其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语文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