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51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5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不能满足“ 授之以鱼 ”,更要做到“授之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传授知识(B)发展能力(C)培养个性(D)形成品德2 最早提出“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这一经典课程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3 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通过结合历史、语文课程的相关内容及主体团队活动、艺术活动等形式,来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教育活动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4 格塞
2、尔的“ 同卵双生子爬楼梯 ”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因素。(A)后天学习训练(B)遗传素质(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5 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6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提问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此种教学方法为(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7 “闻一知十 ”“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组教学制特点的是( )。(A)有利于因材施教(B)有利于
3、发展学生个性(C)不利于班级管理(D)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9 “因材施教 ”是人的发展的 ( )对教育的要求。(A)顺序性(B)不均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10 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 )。(A)不均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11 小明思维灵活,行动敏捷,适应性强,但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小明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2 一些中学生有很大的理想,但对社会、对未来职业、对自己缺乏真实客观的了解。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 )。(A)就业意识
4、指导(B)就业准备指导(C)就业具体指导(D)就业心理指导13 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 )。(A)非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生来的反射14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相当有限(B)没有限度(C)较大(D)72 个组块15 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16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 )。(A)认识过程(B)教师教的过程(C)学生学的过程(D)双边活动17 “教是为了不教 ”最早是由 ( )提出的。(A)马克思(B)布鲁纳(C)
5、叶圣陶(D)陶行知18 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19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可以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能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0 暑期将至,江苏某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快乐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搜寻民间小游戏并进行实践,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要求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地方进行体验,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感恩父母。该校教师有效地运用了( )的德育方法。(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指导实践
6、法(D)品德修养指导法21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的信息的方法是( )。(A)实践法(B)谈话法(C)参观法(D)讲授法22 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为标志的。(A)终身教育导论(B) 终身教育21 世纪的教育改革(C)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D)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23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与修改(D)教学评价24 司机开车时手、眼、脚并用,这是( )。(A)注意的选择(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25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7、。(A)自我实现的需要(B)求知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26 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 水平。(A)前习俗(B)中习俗(C)习俗(D)后习俗27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B) 论语(C) 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28 在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9 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 )。(A)文(B)行(C)忠(D)信中学教师资格
8、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5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其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其智慧;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会促进知识的掌握,因此,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互为发展的条件,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授之以渔”强调的正是发展学生能力。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斯宾塞提出了
9、“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经典课程命题,并在其教育论中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叙述和解答。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际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题干所述属于实际锻炼法。故本题选 C。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晕要条件。故本题选 D。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以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都体现了这一原则。结合题干,本题选 C。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指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启发谈话是指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人思考和探取新知识的方法。故本题选 B。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现象。故本题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选题 模拟 5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