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是( )。(A)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B)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2 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解决(B)迁移(C)测量(D)参观3 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这属于对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4 研究表明,国际象棋大师看一个棋盘,看 5 秒,能记住 20 多个棋子及其位置。而新手看 5 秒只能记住 4 个左右。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A)专家有敏锐观察力(B)专家有强大的短时
2、记忆能力(C)专家能直觉较大的有意义刺激(D)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5 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6 下列不属于即时表现评价的是( )。(A)提问交流评价(B)课堂练习评价(C)课堂实验操作评价(D)作业评价7 教师根据教育实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出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 )。(A)教育机智(B)教育创新(C)教育威信(D)教育管理8 学生的解题能力是由( )构成的有机整体。(A)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B)智力和
3、基础知识(C)智力和解题能力(D)基础知识、智力及解题能力9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B)教学内容的设计(C)教学方法的实施(D)教学方法的选择10 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很深,从而促进了溶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 )。(A)垂直迁移(B)逆向迁移(C)顾向迁移(D)水平迁移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1 世纪,化学科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B)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C)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4、是进入 20 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12 下列哪一个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中应用水平的行为动词?( )(A)知道(B)辨认(C)解释(D)证明13 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 。(A)CaCO 3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CO2,CaSO 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SO2(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C)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1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5、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A)以系统观点作指导(B)科学性原则(C)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D)要从实际出发15 概念内容的编写应体现的特点是( )。直观性 复杂性 发展性 关联性(A)(B) (C) (D)16 下列分子中键角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NO 2N2OO3(B) N2ONO2O3(C) N2OO3NO2(D)NO 2O3N2O17 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高沸点 能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低熔点熔融状态不导电(A)(B) (C) (D)18 下列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 3 个信号峰的是( )。(A)
6、丙烷(B)丙酮(C)丙醛(D)环丙烷19 下列各图常用来说明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与其真实存在状况相差较大?( ) (A)(B) (C) (D)20 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 c 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450 nm;若其它条件不变而浓度为 2c 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nm 。(A)450(B) 225(C) 900(D)375二、简答题2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 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某教师关于“ 化学反应限度 ”教学的导
7、入过程:【 引入】媒体展示“工业上制硫酸的部分生产流程示意图”【提问讨论】1NaOH 溶液有什么用途? 通入 O2 是足量的,经过接触室的充分反应,为什么尾气中还有 SO2 这种气体?(学生思考讨论,自然而然导出“ 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 简述化学课堂教学导人的类型有哪些?22 在化学课堂教学导人设计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2 下面是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方案。(1)实验用品:试管、2的 AgNO3 溶液、2的稀氨水、乙醛、玻璃棒、玻璃杯、酒精灯、铁架台和石棉网(2)实验步骤及现象首先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 1 mL 2的 AgNO3 溶液。然
8、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 3 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如图一所示)。 再另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在试管里同样加入 1 mL2的 AgNO3 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 3 滴乙醛,振荡后向试管内插入一根玻璃棒,再把插有玻璃棒的试管一起放在热水浴中温热(如图二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实际操作。当试管在热水浴中温热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在图一实验中,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在图二实验中,除了在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外,在玻璃棒外壁也产生了银镜。23 该实验的
9、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24 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哪些?三、阅读材料题24 高中化学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强调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化学发展的前沿,注重化学与生活、社会、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高度重视实验与探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某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 1 的第四章第一节中“二氧化硅和硅酸” 的教学设计流程图。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哪些?26 从该教师的教学设计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6 下面是铝热反应的改进实验。(1)实验用品:2 g 氧化铁和铝粉
10、的混合物(质量比 5:2)、氯酸钾、无水乙醇、粉笔1 支、烧杯、镊子、药匙、玻璃片、带铁夹的铁架台、盛细沙的蒸发皿、磁铁、火柴、小刀。(2)实验步骤用小刀在干粉笔上挖出宽约 05 cm 、深 03 cm 的浅槽后,将粉笔浸泡于盛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用镊子取出浸透乙醇的粉笔于玻璃片上,用药匙把 2 g 混合好的铝热剂平铺在粉笔槽中,上面再铺少许氯酸钾。将盛药品的粉笔倾斜固定在铁夹上,并在下方放置盛细沙的蒸发皿。用火柴点燃粉笔,观察实验现象。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7 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8 该改进实验在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四、诊断题28 某教师在考试
11、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在KClO3+6HClKCl+3Cl 2+3H2O 反应中,当生成 05 mol Cl 2 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6:1 B5:1 C 1:3 D 1:5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 A 或 C。 由于反应过程中 KClO3 得到 6 个电子被还原,而 HCl 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选择 A;或者由于反应过程中 KClO3 得到电子还原为 KCl(还原产物),而HCl 失去电子被氧化为 Cl2(氧化产物),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
12、量之比为 1:3,选择 C。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29 本题正确答案为_,解题思路是_。30 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五、案例分析题30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的教学过程实录 【新课导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所有反应物能否完全(按照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关系)转变成生成物,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 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 ?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预知理论产率极低的情况下,就不必再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探索性实验等。【板书】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推进新课】
13、师:请同学阅读课本第 44 页实验 2-7,回答有关问题。师:探究实验 2-7:把 1 molL 的 Na2SO4 溶液逐滴加到 34 mL 的 CaCl2 溶液中,直到不再有沉淀产生为止。反应现象是:白色沉淀产生。离子反应方程式:Ca 2+ CaSO师:继续演示实验 27:过滤,取澄清溶液与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1 molL 的 Na2CO3 溶液,可能的现象是:有白色的沉淀 CaCO3,产生,或者没有沉淀产生。【板书】一、化学反应限度【学生自学】阅读课本【板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板书】二、化学平衡 不同的平衡体系到达平衡状态时反
14、应限度不同。例如 平衡体系 1,Ca 2+ CaSO 4平衡体系 2,Ca 2+CaCO 3【合作探究】炼铁高炉尾气之谜【板书】三、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发生,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发生,这就要讨论反应条件的控制。【学生自学】阅读课本第 46 页师:带领学生探究 A建筑物定向爆破问题:B 煤的燃烧条件问题。原煤含 S 量:要求31 该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32 化学课堂上经常采用演示来完成教学,其构成要素及基本的类型有哪些?33 作为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时,有哪些基本要求?六、教学设计题33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
15、求完成任务。材料一高中化学化学 1教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原文(略)。材料二人教版化学 1 教材结构体系引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氨硝酸硫酸要求:34 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35 写出本课的化学三维教学目标。36 设计本节内容关于“ 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的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
16、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同,即时评价可分为提问交流评价、课堂练习评价和课堂实验操作评价。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