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 005N A(B) 16 g 金属钙变为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08N A(C) 1 mol FeCl3 水解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为 NA(D)51 g NH 3 中含有 HN 键数为 03N A2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粉会产生氢气,则下列离子组一定可以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 +、Mg 2+、NH 4+、NO 3-(B) Na+、K +、Cl -、SO 42-(C) Fe3+
2、、I -、H +、Cl -(D)K +、MnO 4-、AlO 2-、Ca 2+3 标准状况下,将 63 L 由 CO、CH 4、C 2H4、C 2H2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 19 LO2 混合于某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完成后恢复到原状况,得 CO2 气体 78 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完成后,O 2 刚好反应完全(B)原混合气体中,CO 与 CH4 的体积比一定为 1:1(C)反应完成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9 g(D)原混合气体中,C 2H4 与 C2H2 的体积共为 1 5 L4 绿原酸亦称咖啡鞣酸,是重要的中药成分之一。其结构式如下所示:则关于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3、)其分子结构中有酯键、不饱和双键及多元酚三个不稳定部分(B)与苯环直接连接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 1 mol 绿原酸水解时最多可以消耗 6 mol NaOH(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5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导电; 爆炸;缓慢氧化;SO 2 使品红溶液褪色;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工业制 O2; 白磷转化为红磷;久置浓硝酸变黄; 16O 与 18O 间的相互转化(A)(B) (C) (D)6 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l(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该溶
4、液中一定含有 CO32-(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D)向某溶液中加入 2 滴 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7 已知 Ksp(BaCO3)=2610 -9,K sp(BaSO4)=1110 -10,K sp(CaCO3)=4910 -9,下列化合物中按水中溶解度由小变大的顺序是( )。(A)BaCO 3 BaSO4 CaCO3(B) BaSO4 CaCO3 BaCO3(C) CaCO3 BaCO3 BaSO4(D)BaSO 4 BaCO3 CaCO38 使用容
5、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用天平(使用游码) 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B)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D)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9 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铝合金、Pt-Fe 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铝合金是阳极; 铝合金是负极; 海水是电解质溶液;铝合金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B) (C) (D)10 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 c 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6、450 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 2c 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nm 。(A)450(B) 225(C) 900(D)37511 下列关于高中课程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B)必修包括 2 个模块:选修包括 5 个模块(C)每个课程模块 2 学分36 学时(D)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修模块12 以下有关教学目标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亲自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B)掌握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形成原电池的概念(C)在合作探究中,观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碳酸盐化学实验(D)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
7、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13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是( )。(A)支架式教学(B)情境式教学(C)探究式教学(D)启发式教学14 科学而艺术地设计板书是化学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设计板书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A)准确(B)条理(C)简洁(D)用示意图15 下列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掌握(B)解释(C)交流(D)体会16 下列不属于化学课堂导入功能的是( )。(A)社会导入(B)激发学习兴趣(C)建立认知冲突(D)衔接新
8、旧知识17 某化学教科书在呈现新知识之前通过“活动探究”“资料”等栏目及图片学习情景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联想,驱动学生探究的动机,明确探究的任务和意义,这种设计主要运用了( )。(A)认识结构教学理论(B)多元智能理论(C)最优教学理论(D)先行组织者理论18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下列最应引起重视的是( )。(A)化学基本观念形成(B)化学基础知识记忆(C)化学实验技能训练(D)化学计算能力的掌握19 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20 重视化
9、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 )目标。(A)过程与方法(B)知识与技能(C)知识与能力(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简答题21 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景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请你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列举 2 种常见的学习情景创设方式,并简述其功能。2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下面是氯水性质检验的微型实验设计: (1)实验用品 试剂:新制氧气、蒸馏水、CCl 4、pH 试纸、AgNO 3、植物油、FeSO4、KSCN。 仪器:铁架台( 带铁夹)、双通管 1 个、单孔塞 2 个、Y 型管 1 根、小试管
10、 2 个、15 mL 医用一次性注射器 1 个、胶头滴管 1 个、止水夹 2 个。 (2)实验装置 如图,用带 Y 型管的橡胶塞事先塞紧双通管的下端, Y 型管与小试管用橡皮管(带止水夹) 固定,一支小试管中装入 pH 试纸 (用润湿的 pH 试纸贴在试管壁上)、AgNO3 溶液,另一支小试管中装入滴有 KSCN 的新制 FeSO4 溶液(用少许植物油液封),事先在通风橱下用向上排气法在双通管中收集满氯气(通过观察气体颜色确定氯气是否集满),取下橡胶塞,立即用带有注射器(注射器有水)和胶头滴管(滴管里装有适量 CCl4)的橡胶塞塞紧双通管的上端。(3)实验步骤及现象 观察双通管中收集的氯气的颜
11、色(用白纸做背景)。可以看到黄绿色气体说明氯气为黄绿色。 用针筒向双通管中注入约 3 mL 蒸馏水,静置半分钟,观察气体及溶液颜色变化(用白纸做背景)。溶液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有少量氯气溶于水。 向双通管中滴入适量的 CCl4,液面不超过 Y 型管为宜,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上层溶液无色,下层溶液为黄色。 将针筒中剩余的蒸馏水注入双通管中。pH 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gNO3 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滴有 KSCN 的新制 FeSO4 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氯水具有强氧化性。 分别打开 Y 型管上的止水夹,依次观察小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氯水的性质
12、以及组成。(2)上述微型实验有哪些优点?三、诊断题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除去 FeCl2 溶液中少量的FeBr2,加入适量氯水 B将 CO2 通入 BaCl2 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C 将 Cl2 通入淀粉 KI 溶液,溶液变蓝 D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KNO3 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 A 的占5,选择 B 的占 12,选择 C 的占 68,选择 D 的占 15。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 (2
13、)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4 案例:下面是张老师关于“ 金属化学性质 ”的教学过程实录。【导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金属制品,如:飞机、船舶、汽车、铝合金门窗、家用炊具、硬币等等。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这些金属和合金?【发放学案】(包括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老师】观察实验桌上的金属钠首先观察金属钠的存放,然后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内物质的气味。【学生】观察并闻气味。【问题提出】金属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这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投影】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14、。【实验】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 12 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实验记录】略【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科学探究】1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验证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2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3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果。【分组实验并讨论
15、】略问题:(1)根据张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所用研究物质的方法有哪些,并对这些方法作简要介绍。(2)结合材料,说明案例中张老师所选择的的教学策略的优点和不足?(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教学思路。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1 节选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的主要性质;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材料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1】(必修) 某章节片段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三、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能与酸反应是活泼和较活泼金属的通性,但有些金属还
16、具有很特殊的性质,是什么呢? 材料 3 在 2 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 5 mL 盐酸和 5 mL NaOH 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片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 2 支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看到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都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铝和氢氧化钠反应时生成偏铝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偏铝酸钠 酸、碱还有盐等可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氧化铝也能与酸或碱反应)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成的食物。 我们学习了金属的一些化学性质,通过分析不难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