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1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氧气与金属钠反应,氧气得到的电子数一定是 4NA(B)常温下,92 g NO 2 和 N2O4 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2NA(C)在 H2O2+Cl2=2HCl+O2 反应中,每生成 16 g 氧气,则转移电子数为 2NA(D)100 mL 18.4 mol.L -1 的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分子数小于092N A2 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 116 号元素 Lv 的名称为鉝。关于 116293Lv的叙述错
2、误的是( ) 。(A)原子序数 116(B)中子数 177(C)核外电子数 116(D)相对原子质量 2933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4 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下列关于普伐他汀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C)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D)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1 mol NaOH 反应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 CH3COOH 溶液点在水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 pH(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
3、的反应液润洗 23 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 NaHCO3 固体6 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 的溶液中:Na +、K +、MnO 4-、CO 32-(B) c(H+)=110-13mol.L-1 的溶液中:Mg 2+、Cu 2+、SO 42-、NO 3-(C) 01 molL NH 4HCO3 溶液中,K +、Na +、NO 3-、Cl -(D)01 molL FeCl 3 溶液中:Fe 2+、NH 4+、SCN -、SO 42-7 下列热化学方程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
4、标准燃烧为-8903 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 -1(B) 500、30 MPa,下,将 05 mol N 2 和 15 molH 2 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g),放热 193 kJ,其热化学程式为: N2(g)+3H2(g) 2NH3(g) H=-386 kJ.mol -1(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 2+2OH-=Mg(OH)2(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8 COCl2(g) CO(g)+Cl2(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
5、 COCl2转化率的是( ) 。 升温 容器通入惰性气体 增加 CO 浓度 减压 催化剂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A)(B) (C) (D)9 X、Y、Z 是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 X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 原子的M 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 L 层上的一半,Z 原子的 L 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 K 层上的3 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三种元素一定能组成 X2YZ3 型的化合物(B)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溶于水(C)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D)YZ2 用于光纤通信,且不会被酸和碱腐蚀10 常温下,已知 01 mol.L -1 NaHA 溶液的 pH=4该溶液中滴加 0
6、1 molL -1KOH 溶液至溶液呈中性。下列有关该中性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仍存在(B) c(Na+)=c(K+)(C) c(Na+)+c(K+)=c(HA-)+2c(A2-)(D)c(H +).c(OH-)=1010 -1411 下列不属于化学必修 1 课程内容标准主题的是( )。(A)认识化学科学(B)化学实验基础(C)化学与可持续发展(D)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2 下面描述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A)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B)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C)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D)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
7、产、生活实践的意识13 在学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出来,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知识结构化策略(C)联系一预测策略(D)练习一反馈策略14 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即时表现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作业评价(D)成长纪录档案袋评价15 教师在讲述硅的化合物的性质时,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沙子、玛瑙、玻璃等内容的录像,这种教学的设置方法属于( )。(A)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入手,创设情境
8、(B)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入手,创设情境(C)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D)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16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17 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18 下列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标本(B)电影(C)电视(D)投影19 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20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
9、素材是( )。(A)实物(B)化学实验(C)投影仪(D)模型二、简答题21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教科书的编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教科书选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内容选取与内容组织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教科书提供的是单纯的课程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科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教科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培
10、养能力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问题:(1)设计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简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22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 1 下面是某教师对“防止气体倒吸” 实验装置的改进。 下图是改进的“防止气体倒吸”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下图装好装置。 第二步:实验操作及现象。将球形干燥管下端浸入 CCl4 层,持续通入氨气,滴有酚酞的水层逐渐变红(无倒吸现象),将球形干燥管下端提取,浸入水层,大量无色的水溶液瞬间倒吸至干燥管球形部,水面随即回落,再将干燥管下端浸入 CCl4 层,倒吸立即停止,重复操作几次,现
11、象十分明显。素材 2 下表是某地区中学学生、化学教师对“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作业存在问题” 的调查统计。根据上述素材,简要回答下述问题: (1)素材 1 中改进的化学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点?(2)分析素材 2,谈谈本地区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提出改进该地区新课程实施中作业现状的对策。三、诊断题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把 aL 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 b mol 烧碱并加热,刚好把 NH3 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 c mol BaCl2,沉淀反应刚好完全,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2、A(b2c)/amol.L -1 B(2b 一 c)/amolL -1 C(a-b)/amol.L -1 D(2b4c)/amol.L -1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不少学生会错选 A 项。 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是什么 ? (2)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错误原因。 (3)如果你要测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得什么?四、案例分析题24 案例: 下面是两位化学老师关于“二氧化硫” 的教学设计片段。 设计一 环节 1:依据 SO2 对环境的污染资料认识 SO2 的物理性质。 情景:播放一段有关 SO2 形成酸雨及酸雨对人类危害的视频资料。 学生根据视频资料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
13、预测:SO2 易溶于水,是一种无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将一试管 SO2 倒扣于水槽中,观察到水几乎充满整个试管,说明 SO2 易溶于水。 环节 2:依据烟气脱硫原理并结合化学反应规律推测 SO2 的化学性质。 情景:介绍广东台山电厂采用烟气脱硫技术减少 SO2 排放的原理: SO 2+Ca(OH)2CaSO 3+H2O,2CaSO 3+O22CaSO 4 学生推测性质:SO 2 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说明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CaSO 3 与 SO2 中的 S 元素均为+4 价,价态居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SO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S
14、O2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以及氧化性和还原性。 环节 3:从生活实例中了解 SO2 的漂白性。 情景 1:2004 年 12 月 2 日中国质量报刊登一则题为“白木耳白得稀奇消费者小心上当” 的报道: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对银耳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中,21 种银耳产品均被检出含有“ 二氧化硫 ”其原因是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了迎合消费者 “银耳越白越好” 的心理,使用大剂量 SO2 熏蒸银耳,使之由天然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学生推测:SO 2 具有漂白性。 情景 2:生活中 SO2 漂白的纸张、草帽日久又变黄,尤其是见光、受热发黄越快。 学生推测:SO 2 的漂白性是不稳定的。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推测。 环
15、节 4:应用 SO2 的性质探讨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学生根据 SO2 的性质分析猜测酸雨形成过程,讨论酸雨的危害及治理酸化了的湖泊的措施。 设计二 环节 1:SO 2 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集气瓶中 SO2 的颜色、状态,扇闻气味,做水溶性实验,总结 SO2 的物理性质。 环节 2:SO 2 的化学性质。 (1)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化合价的角度预测 SO2 的性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书写落实相关反应方程式。 (2)教师演示 SO2 与品红溶液反应的实验,讲解 SO2 的漂白性。 环节3: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 教师讲解 SO2 形成酸雨的途径,学生讨论酸雨的危害。 问题: (1)说明两个教学设
16、计片段的特点。 (2) 根据上述设计片段说说情境教学的好处,以及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选取素材。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建议】查阅资料: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 实验探究: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
17、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 材料三 某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部分片段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1甲烷的氧化反应 甲烷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通常情况下,1 mol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 890 kJ 热量。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向 2 支盛有甲烷的试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快速加入 05 g KMnO 4 和 1 mL 浓盐酸,然后迅速轻轻塞上胶塞,放在试管架上;没有包黑纸的试管在室内光线(日光灯)照射
18、下,或用高压汞灯的紫外线照射;等待片刻,观察现象。 1你从实验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2从所得实验信息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 写出科学探究的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式。 (4)由上述发生的反应类型是哪种,并说出其概念。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导入方式。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若生成 Na2O2,氧元素化合价由 0 降低到一 1,1 mol 氧气得到的电子数是 2NA,A 错误; B 项,NO 2 和 N2O4(相当于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