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1N A(B)常温下,14 g N 2 中的氮原子数为 05N A(C) 2 L 05 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 2NA(D)23 g Na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 NA2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K 2SO4、Na 2CO3、HCl(B) Ca(OH)2、KNO 3、CH 3COONa(C) CaCl2、NaCl、CH 4
2、Cl(D)NaHSO 4、NaOH、NaNO 3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足量的硫酸铝溶液与纯碱溶液反应:2Al 3+3CO32-+3H2O=2Al(OH)3+3CO2(B) NaHS 溶液的水解:HS -+H2O=H3O+S2-(C) Fe(OH)3 与足量的 HI 溶液反应:Fe(OH) 3+3H+=Fe3+3H2O(D)向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H +OH-=H2O4 下列原子轨道的 n 相同,且各有 1 个自旋方向相反的不成对电子,则在 x 轴方向可形成 键的是( )。(A)p xpx(B) pxpy(C) py 一 pz(D)p zpz5 将一定
3、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昆合物粉末放入 100 mL 44 molL 的盐酸中,充分反应产生 896 mL(标准状况)气体后,残留固体 128 g,过滤,滤液中无 Cu2+,将滤液加水稀释到 200mL,测得其中 c(H+)为 0400 molL ,则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是( ) 。(A)224 g(B) 336 g(C) 560 g(D)1008 g6 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D)用 SiO2 制备高纯硅7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棉、麻、羊毛
4、属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 CO2 和 H2O(B)甲烷和 Cl2 的反应与乙烯和 Br2 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D)分子式为 C10H14 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3 种8 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 增大的是( )。(A)HCl(B) H2SO4(C) Na2SO4(D)NaHSO 49 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香豆素的分子式为 C9H6O2(B)在一定条件下,香豆素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C)香豆素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5、D)香豆素属于芳香烃10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 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是( )。(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监控能力(C)教学操作能力(D)教学沟通能力12 关于化学式计算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讲授法(B)精讲与变式练习(C)自学(D)练习法13 某学生在室外收集了少量土样。想知道其中是否含有遇稀酸生成气体的成分。下列方法中最能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是( )。(A)用化学实验探究(B)请教专家(C)跟学生讨论(D)查阅文献14 为了了解化学教学过程进展情况,在教
6、学过程中实施的小测验、当堂达标雄测以及课堂提问等属于( )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档案袋评价15 化学学科教学要以( ) 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6 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三者均有17 在“制取氧气 ”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 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入18 某学
7、生运用“ 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 “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19 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A)组织教学(B)导入新课(C)讲授新课(D)总结练习20 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是( )。(A)化学与技术(B)实验化学(C)化学反应原理(D)化学与生活二、简答题21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 130 年的化学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乃至成人存在大量的化学错误概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充分建立化学
8、多重表征(即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以及不同表征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转化。表征障碍造成大量的化学学习困难,从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瓶颈。此外由于许多化学实验难于用肉眼观察,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在现实的教学中难以操作,严重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素材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学者积极开发计算机模型并广泛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运用。计算机模型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体现,与其他物理介质的科学模型相比在研究宏观、微观、复杂系统及其动态演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量事实证明,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科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心智模型的建构、
9、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由于计算机模型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对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很好地促进了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不可否认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简约表征,通常不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全面掌握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素材 3计算机模型至今在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的科学教育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欠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计算机建模工具及模型极其有限。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及能力欠缺,对计算机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缺乏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模型操作的教师较少,能够修改或者自主设
10、计计算机模型,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计算机模型教学的教师更少。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1)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哪些问题? (2)计算机模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有哪些?(3)根据素材概括我国计算机建模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哪些不足。并从教师方面,对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教学提出建议。(4)从学生的角度,提出计算机模型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2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I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 2 mL 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
11、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课本中实验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2)实验中,为了使反应进行的速率加快,需增加什么装置?(3)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时,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诊断题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 H2 和 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 时,1 mol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的热量;1 mol CH 4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 CO2,放出 8903kJ 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12、( )。 ACH 4(g)+2O2(g)=CO2(g)+2H2O(l) H=+8903 kJ.mol -1 BCH 4(g)+2O2(g)=CO2(g)+2H2O(l) H=一 8903 kJ.mol -1 CCH 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 -1 D2H 2(g)+O2(g)=2H2O(l) H=-2858 kJ.mol -1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 A 的几乎没有,选择 B 的占 72,选择C 的占 12,选择 D 的占 16。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 (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
1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4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导入 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兀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展示岩石、“金镶玉” 、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案自学、小组展示 学案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阅读理解、实验(问题) 探究、思考交流、反馈练习、知识框图。结合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引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但不溶于水,根据化合价判断
14、它有弱氧化性,利用课本引导学生自学阅读。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自主完成二氧化硅的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小组互查,然后学生展示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进行反馈矫正,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个别同学认为二氧化硅和水反应。交流与反馈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硅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硅酸。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试剂,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做实验,但是事与愿违,学生们根本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教学中的展示、交流、反馈几个环节一般是交替进行的,例如:关于二氧化硅的性质的教学,学生先交流然后展示,对展示
15、中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反馈,还有关于硅酸的制备,学生交流、实验、再学习,然后教师反馈强化。学生才能得出正确的现象。总结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总结。问题:(1)该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哪种学习方式?(2)教师在贯彻该教学理念时应怎样做?(3)谈谈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下来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氧化还原反应 ”内容标准: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1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2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