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部在 2001 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A)培养学生科学素养(B)以学生发展为本(C)研究性学习(D)素质教育2 下列属于科学探究要素的是( )。(A)记忆(B)默写(C)背诵(D)评价3 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B)物质构成的奥秘(C)我们周围的空气(D)化学物质与健康4 某学生根据 CaO、K 20、MgO、Na 2O 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
2、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B)直觉(C)比较(D)演绎5 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A)知道(B)解释(C)感受(D)区分6 关于化学课程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化学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最高要求(B)化学课程目标描述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C)化学课程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D)化学课程目标比课程内容标准更加详细和具体7 在实际情景中,针对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改进而得到研究结果。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 )。(A)调查法(B)行
3、动研究法(C)观察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8 直接感知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参观法和( )。(A)练习法(B)自学法(C)讨论法(D)演示法9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化学学科发展特征的是( )。(A)从宏观到微观(B)从定性到定量(C)从描述到推理(D)从原子到原子核10 建立氧化学说揭开了燃烧现象本质的化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舍勒11 在一个单元的化学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A)一定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是技能性学习目标最高要求的知识点(D)是认知性学习目标最高要求的知识点12 推动、指导、支配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部力量是( )。(A)学习习惯
4、(B)学习方法(C)学习动机(D)学习成绩13 设计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时需要重点考虑三个基本问题(简称“三序”) ,下列不属于“三序 ”之一的是( )。(A)化学知识的逻辑顺序(B)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C)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D)学生的身体发展顺序14 下列选项内容不属于试题的质量指标的是( )。(A)标准度(B)信度(C)难度(D)效度15 将只含一种杂质的铁粉 56g 放入足量稀盐酸中,最终可以收集到氢气018g,则铁粉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是(相对原子质量 Fe-56,Cu-64,Zn-65,Mg-24,Ag-108)( )。(A)Cu(B) Zn(C) Mg(D)Ag16 在 F2+H2
5、OHF+O 2(未配平)化学反应中,若有 108g 水被氧化,则被水还原的F2 的物质的量是 (H2O 的式量是 18)( )。(A)06mol(B) 12mol(C) 03mol(D)4mol17 已知 298K 时,2SO 2(g)+O2(g) 2SO3(g)AH0,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向某密闭容器中通入 2molSO2 和 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 Q1,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 2 和 05molO 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 Q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Q 2=05Q 1(B) Q205Q 1(C) Q205Q 1(D)Q 2=Q1。18 下列物质
6、中沸点最高的是( )(A)2,2,3-三甲基戊烷(B)正辛烷(C) 2-甲基庚烷(D)2,2- 二甲基己烷19 下列氧化还原电对 E最大的是( )。(A)Ag +Ag(B) AgCl Ag(C) AgBrAg(D)AgI Ag20 ab,c,三种溶液分别由下列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组成: a 溶液:010mol. -1HCl 和 020mol. -1CH3COONa b 溶液:020m0l. -1CH3COOH 和 010mol -1NaOH c 溶液:010mol.L -1CH3COOH 和 010mol. -1CH3COONa 则 a,b,c 三种溶液 pH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a
7、b c(B) a=bc(C) a=bc(D)a=b=c二、简答题20 阅读下列教学论文片段,试回答有关问题。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当中,最经常被用来与讲授法相对照并分别加以褒贬的便是发现法(含探究法),而且基本处于价值判断的两极。不过还是有学者提出来不同的观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指出:“讲授法从来就是任何教学法体系的核心,看来以后也有可能是这样,因为它是传授大量知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讲授法有一定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但
8、不能简单地把两者等同看待。(摘自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教育研究,2008 年第 7 期)问题:21 举例说明某化学知识教学时,讲授法比发现法更合理。22 我们今天对待讲授法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什么?22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1868 年,化学家迈尔研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时,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个族,并于 1869 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 年,化学家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时,把 63 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汲取了迈尔周期表的优点,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并于 1871 年公布了他的第二张元素周
9、期表。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到 20 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逐渐清楚了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问题:23 迈尔和门捷列夫进行“族” 划分时,运用的是什么科学方法 ?他们在研究元素原子量与性质的关系时的不同之处是什么?24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5 举例说明元素周期律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三、诊断题25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Na+,K +,Mg 2+,Al 3+,SO 42-中的若干种离子,现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10、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入过量的NaOH 溶液并振荡,发现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并且沉淀有减少的过程,最终仍有沉淀; 2过滤沉淀,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滤液做焰色反应,焰色呈黄色。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什么?不能确定含有的离子有什么? 【考试结果】 有很多学生提交了下面的答案:肯定含有的离子是Na+、Mg 2+、 Al3+,不能确定含有的离子是 K+、SO 42-。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什么?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什么?27 试对学生答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28 为了确定该溶液中离子的真实存在情况,还需要做的实验及其现象和
11、结论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28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蜡烛及其燃烧” 的教学片段实录。学生实验 1: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梗,拿出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图 1)约 1s 后取出。老师提问 1: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注意蜡烛燃烧时发生的什么变化?火焰分为几层 ?哪层最明显 ?哪层最暗?学生实验 2: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图 2)老师提问 2: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学生实验 3:熄灭蜡烛后,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图 3) 问题:29 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哪些能力?30 从此教学片断分析,说明这些
12、实验内容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31 图 1 实验中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是哪个部分?图 2 实验中两个烧杯壁上的现象分别是什么?此现象可推测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图 3 实验中蜡烛是否可以重新燃烧?32 在该内容的后续教学中,学生讨论得出了“蜡烛中含有 C、H 、O 元素” 的结论。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并分析学生得出这个结论的推理过程。五、教学设计题32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 ”的课程,内容标准为: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的置换反应及其规律。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有
13、关“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的探究实验如下所示:探究金属活动顺序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如图 1),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如图 2),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已学过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并知道了置换反应可作为金属活动性的判据,如铁比铜活动性强。要求:33 谈谈你对该处“ 金属活动性顺序 ”的教学价值的认识。34 根据上述 3 个材料,完成“金属性活动性顺序”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
14、叙述(不少于 300 字)。2014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001 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总体框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2) 面向每一位学生;(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2014 上半年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初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9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