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肿瘤主治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学)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肿瘤主治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学)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肿瘤主治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学)基础知识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肿瘤主治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学)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1 如果加速器的源轴距是 100cm,而一个患者的肿瘤深度为 10cm,则该射野的源皮距是(A)80cm(B) 90cm(C) 95cm(D)100cm(E)110cm2 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PDD)定义为(A)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表面剂量的百分比(B)射野中心轴上模体表面的吸收剂量与参考点深度处剂量的百分比(C)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模体最大深度剂量的百分比(D)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参考点深度处剂量的百分比(E)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空气中参考点处剂量的百分比3 由中心轴百分深
2、度剂量(PDD)曲线可以看出,对于高能 x()射线(A)能量增大时,表面剂量增加,建成区变窄,最大剂量深度减少(B)能量增大时,表面剂量减少,建成区增宽,最大剂量深度增加(C)能量增大时,表面剂量减少,建成区变窄,最大剂量深度增加(D)能量增大时,表面剂量增加,建成区增宽,最大剂量深度增加(E)能量减少时,表面剂量减少,建成区增宽,最大剂量深度减少4 当射野面积增加时(A)低能 X 线的 PDD 随之变小(B)低能 X 线的 PDD 随之变大(C)低能 X 线的 PDD 不发生变化(D)高能 x 线的 PDD 随之变小(E)22MV 的高能 X 线的 PDD 变大5 当源皮距(SSD)增加,射
3、野面积不变时(A)PDD 随 SSD 的增加而减少(B) PDD 随 SSD 的增加而增加(C) PDD 不随 SSD 的增加而发生变化(D)PDD 随深度的变化加快(E)PDD 随深度的变化不变6 如果已知一加速器的 6MVX 线 dm=15cm,SSD=100cm ,d10cm,15cm15cm射野 PDD=686,则源皮距变为 SSD=105cm 时,相同射野和深度的 PDD 为(A)681(B) 691(C) 701(D)711(E)7217 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任意点的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深度处同一射野的剂量之比,是以下哪一种物理量的定义(A)散射最大比(SMR)
4、(B)射野离轴比(OAR)(C)组织空气比(TAR)(D)组织体模比(TPR)(E)组织最大剂量比(TMR)8 以下关于组织空气比(TAR)的说法哪一种正确(A)组织空气比很容易测量(B)组织空气比值的大小与源皮距有关(C)对兆伏级 X 射线,组织空气比不存在建成区(D)组织空气比与百分深度剂量无关(E)组织空气比随射线能量、组织深度和射野大小的变化类似于百分深度剂量9 关于反散因子(BSF)说法正确的是(A)反向散射与患者身体厚度无关(B)反向散射与射线能量无关(C)反向散射与射野面积和形状无关(D)反向散射数值与源皮距成正比(E)定义为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深度处的组织空气比10 TAR 与
5、 PDD 的关系(A)TAR=PDD(B) TAR=PDD.BSF(C) TAR=PDD.BSF.(f+d)(f+dm)(D)TAR=PDD.BSF.(f+d)(f+dm) 2(E)TAR=PDD.BSF.(f+dm)(f+d) 211 散射空气比(SAR)(A)散射空气比与源皮距成反比(B)散射空气比不受射线能量的影响(C)散射空气比与组织深度无关(D)散射空气比不受射野大小的影响(E)散射空气比(SAR)定义为模体内某点的散射剂量与该点空气中吸收剂量之比12 模体中散射最大剂量比(SMR)定义为(A)射野中心轴上任一点的有效原射线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散射剂量之比(
6、B)射野中心轴上任一点的散射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有效原射线剂量之比(C)射野内任一点的有效原射线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散射剂量之比(D)射野内任一点的散射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有效原射线剂量之比(E)射野内任一点的散射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处散射剂量之比13 射野边缘处的半影由以下几种半影组成(A)几何半影、干涉半影和散射半影(B)物理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射半影(C)准直器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射半影(D)几何半影、穿射半影和模体半影(E)几何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射半影14 垂直于射线中心轴的平面内,以该平
7、面射线中心轴交点处剂量为 100时,该平面内 2080等剂量线所包围的范围是(A)几何半影区(B)物理半影区(C)穿射半影区(D)模体半影区(E)散射半影区15 按照射野平坦度的定义,射野内一定范围中最大剂量点与最小剂量点剂量值之差与其两者的平均值之比,称为该射野的平坦度。该范围是指(A)依照射野的几何大小,由射野边缘向射野中心等比地缩小为原野大小的 50(B)依照射野的几何大小,由射野边缘向射野中心等比地缩小为原野大小的 80(C)依照射野的几何大小,由射野边缘向射野中心等比地缩小为原野大小的 90(D)依照射野的几何大小,由射野边缘向射野中心等比地缩小为原野大小的 60(E)依照射野的几何
8、大小,由射野边缘向射野中心等比地缩小为原野大小的 2016 射野均匀性是指(A)射野向中心等比缩小 80的范围内,偏离射野中心轴任意两点处的最大和最小剂量值之差与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之比(B)射野向中心等比缩小 50的范围内,偏离射野中心轴等距离的两点处的最大和最小剂量值之差与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之比(C)射野向中心等比缩小 80的范围内,偏离射野中心轴等距离的两点处的最大和最小剂量值之差与射野内某点的剂量之比(D)射野向中心等比缩小 90的范围内,偏离射野中心轴等距离的两点处的最大和最小剂量值之差与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之比(E)射野向中心等比缩小 80的范围内,偏离射野中心轴等距离的两点处的最大和
9、最小剂量值之差与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之比17 在均匀介质中,随着测量点到放射源距离的增加,所测量到的吸收剂量的变化服从(A)线性变化规律(B)正态分布规律(C)指数变化规律(D)对数变化规律(E)距离平方反比规律18 等剂量曲线的构成(A)模体中特定剂量点连接构成的曲线(B)模体中感兴趣点连接构成的曲线(C)模体中固定计算点连接构成的曲线(D)模体中特定测量点连接构成的曲线(E)模体中剂量相同的点连接构成的曲线19 从剂量学的角度来看,均匀模体与实际患者间的区别是(A)均匀模体无生命而实际患者是有生命的(B)均匀模体无运动而实际患者时刻处于运动当中(C)均匀模体的密度与实际患者不同(D)均匀模体
10、的形状与实际患者不同(E)均匀模体的形状、大小及内部密度分布与实际患者不同20 目前人体曲面的校正方法主要有(A)吸收剂量测量法、有效源皮距法和等剂量曲线移动法(B)组织空气比法或组织最大比法、有效源皮距法和等剂量曲线移动法(C)组织空气比法或组织最大比法、有效源皮距法和透射剂量计算法(D)组织空气比法或组织最大比法、吸收剂量测量法和透射剂量计算法(E)吸收剂量测量法、有效源皮距法和透射剂量计算法21 楔形板的作用是(A)改变射线的能量(B)对线束进行修整,获得特定形状的剂量分布,以适应临床治疗需要(C)使放射线的形状发生改变(D)使照射剂量发生改变(E)改变射线的照射方向22 楔形照射野的楔
11、形角是(A)楔形滤过板的实际楔角(B)楔形滤过板照射时的放置角度(C) 50等剂量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D)10cm 深度的 50等剂量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E)10cm 深度的等剂量线与 12 野宽的交点连线与射野中心轴的垂直线间的夹角23 动态楔形板(A)是使用固定楔形板运动实现的(B)是使用独立准直器实现的(C)是使用 60楔形板合成的(D)是利用剂量率动态变化实现的(E)对射线质有影响,使射野输出剂量率减少,照射时间加长24 一个 6cm14cm 的矩形照射野,其等效方野的边长为(A)42cm(B) 84cm(C) 12cm(D)10cm(E)95cm25 射野挡铅
12、的主要目的是(A)将照射野围成一些标准形状(B)将照射野由规则形射野围成临床照射需要的形状(C)将照射野围成规则的几何图案(D)使照射野变成有利于摆位的形状(E)使工作人员得到更好的保护26 射野挡铅一般具有能够将相应能量的射线衰减 95的厚度,其厚度应该为(A)2 个半价层(B) 4 个半价层(C) 5 个半价层(D)6 个半价层(E)8 个半价层27 射野挡铅的制作材料一般是(A)铜(B)木头(C)低熔点铅(D)铅(E)有机玻璃28 对 60 钻的 射线和加速器的 6MV 的 X 射线所使用的低熔点铅厚度一般是(A)5cm(B) 6cm(C) 8cm(D)10cm(E)15cm29 高能电
13、子束的 PDD 曲线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A)剂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低剂量区(B)表面剂量区、低剂量坪区、剂量上升区(C)表面剂量区、剂量跌落区、低剂量坪区以及 X 射线污染区(D)表面剂量区、高剂量坪区、剂量跌落区以及 X 射线污染区(E)剂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剂量跌落区以及 X 射线污染区30 当高能电子束能量增大时,其 PDD 曲线随能量变化的关系是(A)PDD 表面剂量减少、坪区增宽、剂量梯度减少以及 X 射线污染增加(B) PDD 表面剂量增加、坪区增宽、剂量梯度减少以及 X 射线污染增加(C) PDD 表面剂量增加、坪区变窄、剂量梯度减少以及 X 射线污染增加(D)PDD 表
14、面剂量增加、坪区增宽、剂量梯度增大以及 X 射线污染增加(E)PDD 表面剂量增加、坪区增宽、剂量梯度减少以及 X 射线污染减少31 使用高能电子束照射时,其 PDD 随射野面积变化的关系是(A)射野较大时 PDD 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射野减小时 PDD 不再随射野增加而变化(B)射野较小时 PDD 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射野减小时 PDD 不再随射野增加而变化(C)射野较小时 PDD 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射野增大时 PDD 不再随射野增加而变化(D)低能时射野对 PDD 的影响较大(E)对较高能量电子束,使用较小的射野时 PDD 随射野的变化较小32 电子射程的含义为(A)电子线中心轴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肿瘤 主治医师 放射 治疗学 基础知识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