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练习试卷116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练习试卷11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练习试卷116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西医综合练习试卷 116 及答案与解析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1 球性蛋白尿一般是以小分子蛋白为主( )(A)正确(B)错误2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血 Cr 应5mgdl、血 BUN 应55mgdl。( )(A)正确(B)错误3 急进型肾炎的病理类型是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A)正确(B)错误4 用于肾脏髓质的利尿药是呋塞米。( )(A)正确(B)错误5 肾小管酸中毒是一种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阴离子间隙正常。( )(A)正确(B)错误6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常表现为低钙低磷血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下列疾病:(A)正确(B)错误7 肾病综合征早期( )(A)正确(B)错
2、误8 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 IgA 肾病( )(A)正确(B)错误9 重症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A)正确(B)错误10 中度蛋白尿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A)正确(B)错误二、简答题11 试述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12 引起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有哪些?13 简述肾小管酸中毒分类及远端 RTA 的临床表现。14 试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15 简述肾小管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机制。16 试述泌尿系局部对尿路感染防御机制。17 简述急性肾衰竭时高钾血症的防治措施。18 慢性肾炎临床上分哪几型?19 慢性肾衰竭分几个阶段?如何划分这几个阶段?透析前慢性肾衰竭
3、病人的处理原则有哪些?慢性肾衰竭病人血透治疗的指征是什么?20 简述肾炎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发生机制。21 试述慢性肾炎与原发性高血压伴有的继发性肾脏损害(即良性小动脉兴趣肾硬化)的鉴别诊断。22 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23 简述肾小管酸中毒诊断依据。24 试述慢性肾功能不全产生高血钾的主要原因和临床表现以及 EKG 变化。25 针对尿路感染的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是什么?26 慢性肾炎血压增高的主要机制是什么?27 为保证尿细菌定量培养结果的正确性,应注意哪些问题?28 简述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29 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的原因有哪些?30 简述急性肾盂肾炎的用药原则。
4、31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如何?32 简述急诊血液透析指征。33 简述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表现特点。34 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将慢性肾功能不全分为几期?各有何特点?35 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36 试谈血尿的定位诊断方法。37 慢性肾盂肾炎抗菌药物如何应用?38 简述慢性肾小球肾炎普通型与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要点。39 何谓蛋白尿? 按发生机制蛋白尿可分为几类 ?三、论述题40 请列出五种常见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及其主要临床特点。41 试述各种临床类型尿路感染的治疗。42 尿毒症时电解质平衡紊乱表现包括哪些?43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如何诊断?应主要与哪些疾病作鉴别?西医综合练习试卷
5、 116 答案与解析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内科学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内科学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内科学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内科学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内科学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内科学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内科学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内科学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内科学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内科学二、简答题11 【正确答案】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为:光镜下无明显病变或仅有轻微病变,肾小球毛血管基膜正常,有时伴有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的极
6、轻度的节段性增生;免疫荧光多数表现为阴性反应。有时在系膜区和肾小球血管极处有IgM 沉积;电镜主要病变表现于肾小球上皮细胞。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及吸收性蛋白滴沉积,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消失以及假绒毛变性,并可呈现空泡变性及脂肪变性。【知识模块】 内科学12 【正确答案】 凡能引起肾小球疾病者几乎均可出现肾病综合征,按临床习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由原始病变发生在肾小球的疾病所引起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都可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肾病综合征,均可为其病因。在病理学上,微小病变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肾小球局灶节段性
7、硬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等都可发生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即继发于全身性疾病者,如糖尿病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肾淀粉样变、感染、药物性疾病、某些结缔组织病及遗传性疾病等均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知识模块】 内科学13 【正确答案】 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为:I 型肾小管性酸中毒(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型肾小管性酸中毒(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型肾小管性酸中毒(远近端肾管性酸中毒);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既有代谢性酸中毒又伴较严重的高钾血症)。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可表现为高血氯症与酸中毒;低血钾症与肌麻痹;低血钠症与肌麻痹;低血钠症与血压降低;骨骼症状
8、:可有骨骼疼痛、牙齿松动脱落、骨骼变形及生长迟缓; 泌尿系统症状:肾结石、肾钙化、氮质血症、多尿症。【知识模块】 内科学14 【正确答案】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的病变特点为:光镜下所有肾小球的全部毛细血管袢均受累及,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囊变窄,细胞增多,严重时毛细血管管腔闭塞;免疫荧光 IgG 和 C3。呈粗颗粒状沿毛细血管壁沉积,有时也见于系膜区:电镜与光镜所见类似,基膜外侧或上皮细胞下可见大块电子致密物,称为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知识模块】 内科学15 【正确答案】 肾小管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机制:小管液中的 HCO3-是由血浆滤过而来的。血浆中有碳酸氢盐,NaHCO 3 是其中
9、主要的一种,NaHCO 3 经滤过进入肾小管后,解离成 Na+和 HCO3-。小管细胞分泌的 H+是在小管上皮细胞内产生的。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细胞内的 CO2 与 H2O 结合形成 H2CO3,H 2CO3 迅速解离成HCO3-和 H+。在逆向转运体的作用下, H+被分泌到小管液, Na+进入细胞内,这个过程称为 Na+,H +交换。细胞内的一部分 H+还可通过管腔膜上的 H+泵分泌到小管液。进入细胞内的 Na+和细胞内产生的 HCO3-一起离开细胞被转运回血;分泌到小管液中的 H+则与 HCO3-一结合形成 H2CO3,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分解为 CO2 和H2O。CO 2 是脂溶性的物质
10、,能迅速透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水结合形成 H2CO3 这个过程说明,H +的分泌与 NaH2CO3,的重吸收有密切关系。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一个 H+,就会重吸收一个 NaH2CO3,这对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例如,当血浆中 NaH2CO3 过多时,小管液中的 NaH2CO3 含量超过 H+的生成量,就会有部分 NaH2CO3,因不能重吸收而随尿排出,从而起到排出多余碱性物质的作用;相反,当机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时,碳酸酐酶活性增加,H +分泌增加,NaH 2CO3 的重吸收也会相应增加,从而起到排出过多的酸性物质,保留碱性物质的作用。【知识模块】 内科学16 【正确答案】 尿路
11、的防御功能:健康人的膀胱尿液是无菌的,尽管前尿道及尿道口有大量的细菌寄居,且可上行至膀胱,但上行至膀胱的细菌能很快被消除。留置导尿 4 日,90以上的患者可发生菌尿,但拔掉导尿管后多能自行灭菌。由此说明,膀胱具有抑制细菌繁殖的功能。一般认为,尿路的防御功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尿路各部分的正常的神经支配、协调和有效的排尿活动具有重要的防止感染作用。肾脏不停地生成尿液,由输尿管流人膀胱,在膀胱中起到冲洗和稀释作用。通过膀胱周期性排尿的生理活动,可将接种于尿路的细菌机械性地“冲洗” 出去,从而防止或减少感染的机会;较为重要的防御机制是尿路黏膜具有抵制细菌粘附的能力。扫描电镜观察:尿路上皮细胞上有一层
12、白色黏胶样物质,可见细菌附着在这层物质上。于排尿时,这些黏蛋白如能被排出,则入侵细菌亦随之而排出。老年妇女由尿中排出的黏蛋白样物远比年轻妇女为少,这或为老年妇女易于受感染的因素之一;膀胱黏膜具有杀菌能力,膀胱可分泌抑制致病茵的有机酸、IgG 、IgA等,并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来杀菌;尿 pH 值低、含高浓度尿素和有机酸、尿液过分低张和高张等因素均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如果细菌仍不能被清除,膀胱黏膜可分泌抗体,以对抗细菌入侵;男性前列腺液具有抗革兰阴性肠道菌的作用,其抗菌作用可能与它的锌浓度有关。【知识模块】 内科学17 【正确答案】 急性肾衰竭时高钾血症的防治措施:注意钾平衡;重在防止钾过多,要严格
13、限制食物及药品中钾的摄人,彻底清创,防止感染,如已出现高钾血症应及时处理;可用 10葡萄糖酸钙,10ml,缓慢静注,以拮抗钾离子对心肌及其他组织的毒性作用,25葡萄糖液 300ml 加胰岛素 15U,静滴,以促进糖原合成,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钠型离子交换树脂 2030g 加入 25山梨醇100200ml 作高位保留灌肠,1g 钠型树脂约可交换钾 0.85mmol;纠正酸中毒,促使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重症高钾血症应及时作透析疗法。此外,对其他电解质紊乱亦应作相应处理。【知识模块】 内科学18 【正确答案】 慢性肾炎的病理改变是两肾弥漫性肾小球病变。由于慢性炎症过程,肾小球毛细血管逐渐破坏,纤维
14、组织增生;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形成无结构的玻璃样小团。由于肾小球血流受阻,相应肾小管萎缩,纤维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病变较轻的肾单位发生代偿性肥大;在硬化的肾小球间有时可见肥大的肾小球,一般可有如下几种类型:系膜增生性肾炎; 膜增殖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 膜性肾病;局灶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由于病变逐渐发展,最终导致肾组织严重毁坏,形成终末期固缩肾。【知识模块】 内科学19 【正确答案】 根据慢性肾衰竭病史,有关临床表现及尿、血生化检查,可确诊。肾功能异常程度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分为三期:(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PR 介于
15、 5070ml 分钟之间,血BUN7.141328.93mmol L,血 Cr177umolL,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和不同程度贫血等症状。(3)尿毒症期:有 GFR21.42mmo|L,血 Cr442um01L,已有明显尿毒症临床症状。如 GFR+6.5mmolL,CO 2-CP13mmolL ;明显的水钠潴留,如高度浮肿和较高的血压;严重的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等。【知识模块】 内科学20 【正确答案】 临床上根据发病机理的不同将肾性水肿分为两类:(1)肾炎性水肿: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或部分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以及其他肾小球疾病。水肿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脏排除水、钠减少而发生
16、水肿; 球管失衡:肾小球发生急性炎症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但肾小管重吸收则相对良好,使球管之间失去平衡,钠、水在肾小管重吸收相对增多而致水肿;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使毛细血管内液过多地移向组织间隙而致水肿;急性肾炎时,部分患者由于血容量增加、高血压等原因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水、钠潴留。(2)肾病性水肿:通常发生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其水肿发生的机理主要是: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病时大量尿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毛细血管内体液滤过增加,从组织间回收的体液显著减少,最终形成水肿。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浆的外渗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刺激血管内容量感受器
17、,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利钠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钠增多,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致水肿加重。【知识模块】 内科学21 【正确答案】 原发性高血压:久病高血压亦引起。肾脏损害,出现尿异常改变。但尿蛋白量常较少,罕有持续性血尿及红细胞管型。一般无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如有肾功能损害,其程度也不如慢性肾炎严重。鉴别原发性高血压与慢性肾炎高血压型,病史很重要,前者原发性高血压史在先,而后者则先有蛋白尿,亦可行肾活组织检查鉴别。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病因不同,病理变化多样的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病情逐渐发展,有蛋白尿、血尿及不同程度高血压和肾功能
18、损害,于患病 23 年或 2030 年后,终将出现肾衰竭。【知识模块】 内科学22 【正确答案】 慢性肾盂肾炎可由急性肾盂肾炎未及时彻底治疗转变而来,或因尿路梗阻未解除,或由于膀胱输尿管返流,病变迁延,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有些慢性肾盂肾炎病人,多次尿培养皆为阴性,但肾病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菌 L 型长期存在与肾盂肾炎发展为慢性有一定关系。慢性肾孟肾炎的诊断可依据:尿路感染病史在 1 年以上,而且持续有细菌尿或频繁复发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减退者(如肾浓缩功能差、尿比重低、酚红排泄率下降等);X 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若缺乏这些明显的
19、证据,要确诊则比较困难。【知识模块】 内科学23 【正确答案】 肾小管酸中毒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厌食、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或深大呼吸,可引起患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低血钠症:肌无力、脱水、便秘、发热。严重者可有循环衰竭;其他表现:可出现低血钾症、肌无力瘫痪、低血钙症。2)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可表现为高血氯症与酸中毒;低血钾症与肌麻痹;低血钠症与肌麻痹;低血钠症与血压降低;骨骼症状:可有骨骼疼痛、牙齿松脱落、骨骼变形及生长迟缓; 泌尿系统症状:肾结石、肾钙化、氮质血症、多尿症。(2)辅助检
20、查:1)血生化检查:电解质:氯往往增高,钾、钠、钙、磷降低或正常; 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碱性磷酸酶:有骨骼病变者升高; 尿素氮、肌酐:一般无明显升高,或者虽有升高但不及酸中毒程度严重。2)尿液检查:尿常规:常有小量蛋白尿;pH6.5;电解质:钾、钠、钙、磷均增多; 碳酸氢钠: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者增多,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者减少。3)X 线检查:可发现假性骨折、骨质疏松、病理骨折、肾结石、肾钙化等。4)氯化铵负荷试验:方法是成人口服氯化铵每日6g,连服 13 日,使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降至 20mmolL 以下后,如尿的 pH 仍不能降至 5.5,即可确定为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知识模块】 内科学
21、24 【正确答案】 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血钾一般处在正常的低值,但使用利尿剂后,则极易发生低钾血症。这时应口服氯化钾或枸橼酸钾补充,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需要静脉滴注补钾,无尿或使用保钾利尿剂后,则可引起高钾血症。其临床表现:胃肠道表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舌炎、口有尿臭味、口腔糜烂、消化道出血等;精神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不振、疲乏、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四肢麻木、手足灼痛,有时出现下肢痒痛或“不安腿” 综合征(下肢有蚁爬、发痒感,需移动双腿或行走后才舒适),可有嗅觉异常,神经性耳聋,咽部及舌部肌肉无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晚期出现嗜睡、烦躁、谵语、肌肉颤动,甚至抽搐、昏迷。致精神
22、神经症状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潴留,电解质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 中分子物质 ”潴留等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结果; 心血管系统表现:常有高血压、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心律紊乱,并可有小动脉、视网膜小动脉硬化可影响视力及视网膜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心包摩擦音(纤维素性心包炎),少数可有心包积液,甚至发生心包填塞。【知识模块】 内科学25 【正确答案】 尿路感染的治疗,首先在于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杀灭细菌,选择抗生素原则:(1)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不少患者因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索,细菌产生耐药性,往往难以痊愈,因此,降低尿路感染的复发率与病死率,选用敏感抗生素是至为关键的一环。(2)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抗菌药物。
23、下尿路感染为尿路浅层的黏膜病变,要求在尿中有高浓度的抗菌药物,如呋喃类药物(如呋喃咀啶、呋喃西林)、庆大霉素、环丝氨酸、孟德立胺等。少数抗菌药(如氯霉素)在尿中排出时变为灭能的衍生物,丧失了杀菌能力,不宜选用。上尿路感染是肾实质深部感染,因此,要求抗菌药在尿中和血中均有较高的浓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肾内达到有效浓度。对肾盂肾炎来说最好能选用杀菌剂,迅速灭菌,这样才能避免肾实质永久性损害。(3)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抗菌药物多由肾脏排泄,故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慢性肾盂肾炎病人或多或少伴有肾功能不全,应避免使用强的或中等度的肾毒性抗菌药。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排泄减少,致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西医 综合 练习 1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