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药剂学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药剂学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药剂学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药剂学模拟试卷 24 及答案与解析1 有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药物制剂稳定性包括化学、物理稳定性(B)盐酸普鲁卡因和青霉素类易发生氧化反应(C) Arrhenius 公式可定量描述温度与反应速度之间的指数关系,是药物制剂稳定性预测的主要理论依据(D)酚类和烯醇类药物(如肾上腺素)、维生素 C 易发生水解反应(E)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强光照射和加速试验2 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的特点的正确表述是( )。(A)胞饮作用对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不是十分重要(B)促进扩散的转运速率低于被动扩散(C)主动转运借助于载体进行,不需消耗能量(D)被动扩散的物质可由高浓度
2、区向低浓度区转运,转运的速度为一级速度(E)被动扩散会出现饱和现象3 渗透泵型片剂控释的基本原理是( )。(A)片剂外面包控释膜,使药物恒速释出(B)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片剂膜外,将药物从细孔压出(C)片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D)减慢扩散(E)减少溶出4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 )。(A)组分数量差异大者,易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B)含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C)含低共熔组分时,应避免出现低共熔(D)组分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大者(E)剂量小的毒剧药物,应根据剂量的大小制成 1:10、1:100 或 1:1000 的倍散5
3、 下列关于 -CD 包合物优点的不正确表述是( )。(A)增大药物的溶解度(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C)使液态药物粉末化(D)使药物具靶向性(E)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6 混悬剂中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为( )。(A)10nm(B) 50010000nm(C) 0.1nm(D)5nm(E)100nm7 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毛果芸香碱具有内酯结构,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不易发生水解反应(B)氯霉素只受广义酸碱催化作用,其滴眼液宜采用磷酸盐缓冲剂作溶媒(C) Arthenius 公式适用于注射剂和固体制剂(D)维生素 D 中加入聚山梨酯 80 可提高稳定性(E)巴比妥注射液常用 60%
4、丙二醇作溶剂,可降低介电常数,提高稳定性8 关于缓控释制剂剂量设计正确的叙述是( )。(A)硝苯地平普通片每日服用 3 次,每次 10mg,设计 24 小时给药的缓释制剂剂量为 20mg(B)某药普通制剂每日服用 3 次,每次 100mg,设计 12 小时给药的缓释制剂剂量为 100mg(C)进口硝苯地平缓释片有 20、30mg2 种规格(D)进口硝苯地平缓释片有 20、30、40mg3 种规格(E)进口硝苯地平缓释片有 20、30、40、60mg4 种规格9 以下不属于储库型经皮吸收制剂的是( )。(A)膜控释型(B)复合膜型(C)聚合物骨架型(D)微储库型(E)粘胶分散型10 以下对滴眼剂
5、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眼可耐受的 pH 值为 5.09.0(B) 15m 以下的颗粒不得少于 90%(C)药液刺激性大,可使泪液分泌增加而使药液流失,不利于药物被吸收(D)增加滴眼剂的粘度,可以阻止药物向角膜的扩散,不利于药物的吸收(E)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澄明溶液或混悬液11 与片剂中药物的吸收最密切相关的参数是( )。(A)硬度(B)脆碎度(C)崩解度(D)溶出度(E)含量均匀度12 黄连素片包薄膜衣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氧化变质(B)防止胃酸分解(C)控制定位释放(D)避免刺激胃黏膜(E)掩盖苦味13 一般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是( )。(A)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
6、整粒与分级 装袋(B)原辅料混合制湿颗粒制软材干燥整粒与分级装袋(C)原辅料混合制湿颗粒干燥制软材整粒与分级装袋(D)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整粒与分级 干燥装袋(E)原辅料混合制湿颗粒干燥整粒与分级 制软材装袋14 对散剂特点的错误表述是( )。(A)比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快(B)便于小儿服用(C)制备简单、剂量易控制(D)外用覆盖面大,但不具保护、收敛作用(E)储存、运输、携带方便15 可以作为凝胶剂的辅料为( )。(A)CMS-Na(B) MCC(C)卡波姆(D)柠檬酸(E)乙基纤维素16 对软膏剂的质量要求,错误的叙述是( )。(A)均匀细腻、无粗糙感(B)软膏剂是半固体制剂,药物与
7、基质必须是互溶的(C)软膏剂稠度应适宜,易于涂布(D)应符合卫生学要求(E)无不良刺激性17 关于灭菌法的叙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A)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B)微生物只包括细菌、真菌(C)细菌的芽孢具有较强的抗热性,不易杀死,因此灭菌效果应以杀死芽孢为准(D)在药剂学中选择灭菌法与微生物学上的不尽相同(E)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化学成分和新陈代谢影响极大,许多物理方法可用于灭菌18 有关 HLB 值的错误表述是( )。(A)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B) HLB 值在 816 的表面活性剂,适合用作 O/W 乳化剂(C)亲水性表面活
8、性剂有较低的 HLB 值,亲油性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 HLB 值(D)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有加和性(E)根据经验,一般将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限定在 020 之间,19 关于相分离法制备微型胶囊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相分离法,即物理化学法(B)不适合于难溶性药物的微囊化(C)凝聚法、改变温度法等均属于此方法的范畴(D)微囊化在液相中进行,囊心物与囊材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相析出(E)相分离法现已成为药物微囊化的主要方法之一20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的( )。(A)80% 100%(B) 100%120%(C) 80%120%(D)60% 80%(E)8
9、0% 125%21 药物透皮吸收是指( )。(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B)药物主要通过毛囊和皮脂腺到达体内(C)药物通过表皮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22 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药物的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的晶型23 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 t1/2 药物消除 99.9%( )。(A)4t 1/2(B) 6t1/2(C) 8t1/2(D)10t 1/2(E)12t 1/224 含有生物碱盐的溶液与含有
10、鞣酸的溶液配伍时产生沉淀的现象为( )。(A)物理配伍变化(B)环境的配伍变化(C)生物配伍变化(D)药理配伍变化(E)化学配伍变化24 A、山梨酸 B、硬脂酸甘油酯 C、乙基纤维素 D 、滑石粉 E 、聚乙二醇 40025 液体药剂中的防腐剂是( )。26 油溶性软膏基质是( )。26 A、首过效应 B、胃排空速率 C、肠肝循环 D 、分布 E 、吸收27 在胆汁中排出的药物或代谢物,在小肠中转运期间重新吸收返回肝门静脉的现象为( )。28 肝脏酶对药物强烈的代谢作用使某些药物进入大循环前就受到较大的损失为( )。28 A、氟利昂 B、可可豆脂 C、月桂氮革酮 D 、司盘 85 E、硬脂酸镁
11、29 气雾剂中作抛射剂的是( )。30 气雾剂中作稳定剂的是( )。31 软膏剂中作透皮促进剂的是( )。31 A、静脉注射 B、口服制剂 C、肌内注射 D 、气雾剂 E 、经皮吸收制剂32 直接进入体循环,不存在吸收过程,可以认为药物百分百利用的是( )。33 由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全身吸收很少,药效发挥较慢,常用作局部治疗的是( )。34 可以通过肺部吸收,被吸收的药物不经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的是( )。34 A、CMS-Na B、CMCNa C、PVA D、CAP E、PLA35 羧甲基纤维素钠( )。36 羧甲基淀粉钠( )。37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 )。37 A、PLA B、MC
12、C、硬脂酸 D、HPMC E 、聚氯乙烯38 ( )为缓控释制剂的致孔剂。39 ( )为缓控释制剂的水不溶性骨架材料。40 ( )为缓控释制剂的溶蚀性骨架材料。40 A、沸腾制粒法 B、滴制法 C、研和法 D 、流延法 E 、热融法41 制备栓剂采用( )。42 制备滴丸可采用( )。43 制备软膏可采用( )。44 制备微丸可采用( )。44 A、矫味剂 B、非极性溶剂 C、半极性溶剂 D 、极性溶剂 E 、防腐剂45 聚乙二醇的作用为( )。46 羟苯酯类的作用为( )。47 液体石蜡的作用为( )。48 水的作用为( )。48 A、Z 值 B、F0 值 C、F 值 D、N 值 E、D 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药剂学 模拟 2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