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1 大肠在“五化 ”归属于(A)生(B)长(C)收(D)藏2 肝“五声”归属于(A)呼(B)笑(C)歌(D)哭3 主色胜客色,其病为,客色胜主色,其病为;色脉合参,得相生之脉为,得相克之脉为(A)顺,逆;逆,顺(B)顺,逆;顺,逆(C)逆,顺;逆,顺(D)逆,顺;顺,逆4 关于“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下列关于叙述不正确的是(A)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B)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C)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D
2、)发生相侮时,不可同时发生相乘5 下列关于“ 以情胜情” ,不正确的是(A)“忧胜喜 ”(B) “恐胜喜”(C) “怒胜思”(D)“悲胜怒 ”6 下列叙述反映“ 阳阳偏盛 ”的是(A)“重寒则热,重热则寒”(B)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C)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D)“阴阳离决,精气乃绝”7 下列哪项是“ 相侮”(A)心病及肝(B)木旺乘土(C)土虚木乘(D)木火刑金8 下列对阴阳的消长平衡描述不正确的是(A)“夏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B)子夜阳气生,日中阳气隆,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向兴奋,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C)日中至黄昏,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机体的生理功能
3、也从兴奋逐渐转向抑制,即是“阳消阴长 ”的过程(D)如果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形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则导致阴阳的消长失调9 下列哪句原文不是阴阳相互转化的体现(A)“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B)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C) “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D)“夏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10 下列哪项属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应用(A)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B)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C)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D)“阴
4、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11 下列哪项不是阴阳学说用于疾病的诊断的内容(A)色泽分阴阳(B)气息分阴阳(C)动静喜恶分阴阳(D)以上均是12 五行中某“ 一行” 对被克的 “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是指(A)相乘(B)相侮(C)相生(D)相克13 五行中的某“ 一行” 过于强盛,对原来 “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是指(A)相乘(B)相侮(C)相生(D)相克14 下列关于五行相克不正确的是(A)五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B)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 两方面的关系(C)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
5、 所不胜” 关系:“克我”者为“ 所胜”,“我克”者为“所不胜 ”(D)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 者为土,土为木之“ 所胜”;由于金克木,故“克我”者为金,金为木之 “所不胜”15 善治头项诸疾的腧穴首选(A)合谷(B)列缺(C)委中(D)足三里16 下列对于厉兑穴定位正确的是(A)在足第 2 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B)在足第 2 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C)在足第 3 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D)在足第 3 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17 下列腧穴归经正确的是(A)肩贞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B)肩髎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穴(C)肩髑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D)天宗属
6、于手太阳小肠经穴18 半握拳,手食指本节后,桡侧凹陷处的穴位是(A)二间(B)三间(C)前谷(D)后溪19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的腧穴是(A)大敦(B)厉兑(C)隐白(D)至阴20 在脐水平线上,距脐中 2 寸的腧穴是(A)滑肉门(B)外陵(C)大横(D)天枢20 A相互转化B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D对立制约21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疗法则,是指22 “阳在外,阴之使 ”体现的是22 A相互转化B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D对立制约23 “动圾者,镇之以静。” 的是24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 体现是24 A阴阳交感B阴阳自和C消长平衡D阴阳互藏25
7、 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是26 阴阳运动的最佳的状态是26 A阴阳交感B阴阳自和C消长平衡D阴阳互藏27 阴阳交感和合的动力根源是28 阴阳的本性和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是28 A土B金C木D水29 具有向下运行的事物归属于30 具有升发作用的事物归属于30 A土B金C木D火31 能让木成为复气的足32 按五行诊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是病32 A支沟B间使C外关D内关33 腕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腧穴是34 腕背横纹上 2 寸,尺桡骨之间的腧穴是34 A骨度分寸定位法B体表标志定位法C简便取穴法D手指同身寸定位法35 乳中取穴宜用36 列缺取穴宜用36
8、 A内踝正下方凹陷处B外踝正下方凹陷处C外踝尖与跟键之间凹陷处D内踝尖与跟键之间凹陷处37 照海穴的定位是38 申脉穴的定位是38 A颈项痛B目赤肿痛C疟疾D乳痈39 各项中,不属于丘墟穴主治病患的是40 各项中,不属于侠溪穴主治病患的是40 A少府B少泽C少海D少冲41 上述腧穴中,有通乳作用的是42 上述腧穴中,有治疗皮肤瘙痒作用的是43 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阳的有(A)辛(B)甘(C)淡(D)酸44 下列符合“ 木曰曲直” 生理特点的是(A)肝主疏泄(B)肝体阴而用阳(C)肝喜条达(D)肝为刚脏,主升主动45 下列符合“ 土爰嫁穑” 所比喻脾的生理功能有(A)运化水谷(B)统血
9、(C)运化水液(D)为气血生化之源46 下列按照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A)酸、苦、甘、辛、咸(B)风、暑、湿、燥、寒(C)青、赤、黄、白、黑(D)筋、脉、皮、骨、肉47 下列治疗方法符合“ 五行相生 ”规律的是(A)滋水涵木法(B)培土生金法(C)金水相生法(D)培土制水法48 五行学说中,下述表述正确的是(A)火为木之子(B)木为火之母(C)木为金的“所胜”(D)木为土的“ 所不胜”49 以下属于五行“ 相侮” 传变的有(A)肝病及肺(B)肺病及肾(C)心病及肾(D)脾病及肝50 依照五行理论确立的治则有(A)补母(B)泻子(C)抑强(D)扶弱51 用五行相克治疗情志病,正确表述的有(A)悲
10、胜怒(B)恐胜喜(C)悲胜喜(D)怒胜思52 阴阳偏衰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有(A)实热(B)虚热(C)实寒(D)虚寒53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无限可分(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54 人体划分阴阳属性,属阳的有(A)上半部(B)体表(C)六腑(D)腹部55 下列腧穴中属于足太阴脾经的有(A)隐白(B)公孙(C)足窍阴(D)大横56 用毫针刺风池穴,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正坐位,头微后倾,项部放松(B)向下颌角方向缓慢刺入 051 寸(C)向眼球方向缓慢刺入 051 寸(D)向鼻尖方向缓慢刺入 051 寸57 面部位于瞳孔直下的腧穴是(A)颊车(B)地仓
11、(C)迎香(D)承泣58 下列腧穴中,位于腕横纹上 2 寸水平线的有(A)问使(B)内关(C)支沟(D)外关59 针刺百会、中脘、右侧肺俞,可选取的体位是(A)右侧卧位(B)左侧卧位(C)仰卧位(D)俯卧位60 常作为取穴定位标志的腧穴是(A)三阴交(B)神阙(C)内关(D)乳中61 委中穴的主治病症有(A)腰背痛(B)腹痛(C)小便不利(D)下肢痛62 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的腧穴是(A)百会(B)风池(C)列缺(D)太阳63 下列腧穴中,位于腕横纹上的有(A)神门(B)大陵(C)太渊(D)通里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
12、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五行学说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五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客色胜主色,其病为川页;色脉合参:得相生之脉为顺,得相克之脉为逆。【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后者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两者之间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即可受到木的反侮,又可受到火乘。【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
13、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五行学说可以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如“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以情胜情”。【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阴阳偏胜即阴胜、阳胜,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一般是指阳邪致病,是阳的绝对亢盛;但阳长则阴消,阳偏胜必然要导致伤阴,故说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是指因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胜则阴病”,是指阳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阴液。“阴胜则寒”,是指因阴邪所致疾病性质而言;“阴胜则阳病”,则是指阴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阳气。【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
14、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中,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1)母病及子: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2)子病及母:疾病从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相克关系的传变:(1)相乘:相克太过为病。如“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2)相侮:反向克制致病。如“木火刑金”和“土虚水侮”。【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故说“消长平衡”。所谓“消长平衡”,即是指阴和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而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子夜阳气生,日中阳气隆,
15、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向兴奋,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日中至黄昏,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从兴奋逐渐转向抑制,即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如果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形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则导致阴阳的消长失调。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春温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秋凉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逐渐向温热转化的起点。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即是从天地之气的升降来说明阴阳的转化。“四时之变
16、,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灵枢.论疾诊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1)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2)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3)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D 为说明
17、人体的病理变化。【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阴阳学说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分析四诊资料:(1)色泽分阴阳:色泽鲜明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为病属于阴。(2)气息分阴阳: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3)动静喜恶分阴阳:了解患者的动静、喜恶等情况,也可以区分病证的阴阳属性。如躁动不安属阳,蜷卧静默属阴;身热恶热属阳,身寒喜暖属阴等等。(4)脉象分阴阳: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
18、,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五行之间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简称倍克。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所以反侮亦称反克。【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
19、,“我克”者为“所胜”。因此,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察穴位主治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并理解型题型。四总歌诀中有“头项寻列缺”之说,列缺属肺经,为肺经“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通道,外感表证经络不同则见头项强痛,肺主表,刺列缺可宣肺通表,而头项强痛自除。【知识模块】 针灸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历兑为足阳明胃经井穴,位于足第 2 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知识模块】 针灸学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察穴位归经方面的
20、内容,属识记型题型。肩贞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穴;肩髎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肩髑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穴;天宗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穴。【知识模块】 针灸学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二间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 桡侧前缘,当赤白肉际凹陷处;微握拳取之;三间在微握拳时,在手食指本节(第 2 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前谷在小指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方,掌指横纹端凹陷处,赤白肉际,握拳取穴;后溪在微握拳时,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知识模块】 针灸学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大敦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考研 中医 综合 针灸 腧穴各论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