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说明了(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2 关于精气的运动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B)气的运动,称为气机(C)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沉、浮等几种(D)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是对气的运动的经典阐释3 下列关于气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化是指气与形之间的转化(B)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
2、化,皆是气化的结果(C)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D)气化是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中的一部分4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指的是(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5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指的是(A)阴阳互根互用(B)阴阳消长平衡(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6 阴阳学说用于分析四诊资料时,脉象分阴阳,中如以部位分,寸为,尺为;以动态分,则至者为,去者为(A)阴,阳;阴,阳(B)阳,阴;阳,阴(C)阴,阴;阳,阳(D)阳,阳;阴,阴7 “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 说明了阴阳学说中的什么内容(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
3、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8 脏腑辨证中,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阴证(A)心血虚(B)心气虚(C)心阴虚(D)心血瘀阻9 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夏日在肤” ,则可见(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10 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秋日下肤” ,则可见(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11 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冬日在骨” ,则可见(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12 心病及肝属于(A)母病及子(B
4、)子病及母(C)反克(D)倍克13 五行学说可以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五脏的病变部位。如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A)肾水凌心(B)肝病犯脾(C)肝病(D)心病14 心在“五音 ”归属于(A)角(B)征(C)宫(D)商15 脾之“变动 ”为(A)握(B)忧(C)哕(D)咳16 肾之“变动 ”为(A)握(B)忧(C)哕(D)栗17 合谷,颊车,太溪都可以治疗的病症是(A)脏腑病(B)头面五官病证(C)汗证(D)神志病18 涌泉,水沟,印堂都可以治疗的病症是(A)胸腹病(B)热证(C)神志病(D)脏腑病19 治疗眩晕,宜首选(A)百会、内关、丰隆(B)百会、足三里、三阴交(C)百会、太溪、印堂
5、(D)百会、风池、印堂20 内关穴直上,平孔最穴的骨度分寸为(A)5 寸(B) 4 寸(C) 3 寸(D)2 寸21 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两穴相距为 4 寸的是(A)百会、上星(B)气海、关元(C)膻中、天池(D)内关、间使22 肺经的输穴是(A)鱼际(B)三间(C)尺泽(D)太渊23 三焦经、小肠经、胆经从下到上的归经顺序是(A)耳门、听宫、听会(B)耳门、听会、听宫(C)听会、听宫、耳门(D)听宫、耳门、听会24 足厥阴肝经的荥穴是(A)大敦(B)行间(C)太冲(D)大都25 手太阳小肠经起始穴是(A)极泉(B)听宫(C)少泽(D)少冲26 足少阳胆经的终止穴是(A)睛明(B)至阴(C)瞳
6、子髎(D)足窍阴27 位于乳头直下第 6 肋间隙的穴位是(A)鹰窗(B)乳根(C)期门(D)章门28 大横穴的定位是(A)脐旁 05 寸(B)脐旁 1 寸(C)脐旁 2 寸(D)脐旁 4 寸29 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 7 寸处的穴位是(A)孔最(B)手三里(C)温溜(D)偏历30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腧穴是(A)曲泽(B)曲池(C)小海(D)少海31 少海穴的定位是(A)屈肘时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B)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C)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D)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3
7、2 位于乳头直下第 6 肋间隙的穴位是(A)章门(B)期门(C)乳根(D)日月33 位于第 3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的腧穴是(A)心俞(B)膈俞(C)肺俞(D)胆俞34 下列腧穴中,不位于腕横纹上 3 寸水平线的有(A)支沟(B)间使(C)郄门(D)偏历35 治疗便秘,应首选的腧穴是(A)支沟(B)太冲(C)内关(D)梁丘36 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的腧穴是(A)少泽(B)少海(C)少冲(D)少商37 下列各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是(A)颧髎(B)肩髎(C)巨髎(D)瞳子髎38 下列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的穴位是(A)颧髎(B)下关(C)颊车(D)听
8、宫39 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的腧穴是(A)扶突(B)天突(C)大迎(D)人迎4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风池穴主治病患的是(A)头痛(B)耳鸣耳聋(C)目赤肿痛(D)乳痈40 A土B金C水D火41 泻南补北法泻的是42 啰是的病变42 A土B金C木D水43 呼是的病变44 肝气病者,病情为吉中顺时,人面色见之色44 A井穴B荥穴C输穴D合穴45 按五行相生,肝虚证时,取肾经的行补法。46 按五行规律,肝实证时,取本经进行治疗。46 A取象比类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精气学说47 奠定中医理论体系方法论基石的是48 能最好地说明万物同源性和物质统一性的48 A中脘B关元C京门D
9、巨阙49 治疗胃病,宜选用的腧穴是50 治疗肾病,宜选用的腧穴是50 A百会B曲池C印堂D神庭51 针刺操作时应需使用提捏进针法的穴位是52 针刺操作时可直刺,深刺的穴位是52 A合谷B太冲C肝俞D膻中53 下列腧穴中,宜采用平刺的是54 下列腧穴中,宜采用斜刺的是55 下列属于中医学哲学基础的是(A)精气学说(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脏腑学说56 下列治法体现了阴阳制约的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57 下列体现阴阳交感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C)道生一
10、,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D)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58 下列体现阴阳互藏的是(A)天为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B)万物负阴而抱阳(C)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D)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59 下列能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是(A)阳根于阴,阴根于阳(B)阴生于阳,阳生于阴(C)孤阴不生,孤阳不长(D)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60 下列能体现阴阳消长失调的是(A)阴胜则阳病(B)阳胜则阴病(C)阳胜则热(D)阴胜则寒61 下列不是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A)气与血(B)寒与热(C)水与火
11、(D)动与静62 阴偏盛的病机是(A)阴邪偏盛(B)阳不化阴,滋生痰湿(C)阳气被遏而寒盛(D)阳不制阴,虚寒内生63 下列属于阳中之阳的是(A)心(B)肺(C)上午(D)下午64 下列体现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的是(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C)虚者补之(D)阴中求阳,阳中求阴65 下列选项中能治疗腰痛的腧穴的有(A)大肠俞(B)委中(C)次髂(D)太溪66 下列选项中能治疗腹泻的腧穴的有(A)天枢(B)足三里(C)上巨虚(D)神阙67 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两穴相距为 1 寸的是(A)外关、支沟(B)上巨虚、下巨虚(C)鱼腰、阳白(D)天枢、神阙68 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两
12、穴相距为 3 寸的是(A)梁门、天枢(B)地机、阴陵泉(C)肾俞、志室(D)郄门、内关69 下列选项中,属于手少阳三焦经腧穴的有(A)肩髎(B)肩髃(C)肩贞(D)丝竹空70 下列腧穴中,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是(A)攒竹(B)承山(C)昆仑(D)肓俞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噩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意思是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然界
13、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聚、散等几种。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气化的形式包括: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
14、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类经附翼.医易。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关系。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
15、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种阴阳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地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阴阳学说用于分析四诊资料时,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16、【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为虚证属阴,D 为实证属阳。【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四季脉象规律: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17、【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五行学说可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子病及母:疾病从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中,赤色、苦味、洪脉都对应心病。【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解析见下表。【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察穴位的主治,属于理解型题。合谷可用治疗齿痛,口眼歪斜等病症;颊车可治牙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考研 中医 综合 针灸 腧穴各论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