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四(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四(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四(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四(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论述民事法律判决的效力。(清华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2 论述既判力的主观范围。(武汉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二、名词解释3 简易程序4 小额诉讼程序5 变更之诉6 民事判决7 给付判决8 确认判决9 形成判决10 对席判决11 缺席判决12 判决的效力13 判决的既判力14 民事裁定15 民事决定16 上诉的撤回17 上诉案件的调解三、简答题18 哪些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9 民事简易程序有哪些特点?20 简述判决、裁定、决定、命令的区别。(复旦大学 2012 年考研真题)21 终审裁判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2、?22 简述第二审人民法院对民事上诉案件的处理方法。国家司法考试卷四(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正确答案】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查明和认定的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对案件中的民事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权威性的判定,称为判决。判决的效力是指法院的生效判决在法律上的效力。法院的生效判决在法律上具有拘束力、既判力,有给付内容的还具有执行力。(一)拘束力判决的拘束力是指判决对人的支配力,即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效力。判决的拘束力包括对当事人的拘束力、对法院的拘束力和对社会的拘束力。对当事人的拘束力主要表现在:判决一经生效,当事人必须遵守和履
3、行,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对法院的拘束力,主要表现在:判决一经生效,人民法院不能随意改变,除非经过法定程序例如监督与再审程序,不得改变,否则就是违法的。对社会的拘束力主要表现在:判决一经生效,任何人都不得无视法院判决的存在,任何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有责任尊重和维护法院判决,有关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协助法院判决的执行。同时,法院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予以确认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变更和干涉。(二)既判力判决的既判力是指判决在法律上的确定力,它分为实质意义上的既判力和形式意义上的既判力。实质意义上的既判力,就当事人而言,是指判决确定的实体权利义务问题已成定局,只能依判决确认的民事权利义
4、务关系行事,不得再行争议,要求改变。就法院而言,当事人如果以生效判决确认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诉讼标的而提起新诉,法院应驳回其起诉。同时,如果其他诉讼涉及生效判决确认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不得作出与生效判决内容相反的判决。形式意义上的既判力,就当事人而言,是指判决一经生效,当事人就不得对判决认定的事实提起诉讼或上诉;就法院而言,非经法定程序,法院不得对生效判决自行改变。(三)执行力执行力是指以判决为执行根据,可以通过法院司法执行权予以强制执行的效力。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义务人不履行义务的,权利人可以判决为根据,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依照强制执行程序,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判决的内容付诸实现。并非法院作
5、出的所有判决都具有执行力,执行力只是对有给付内容的判决,在法律上赋予其效力,没有给付内容的判决,不具有执行力。【知识模块】 民事诉讼法2 【正确答案】 既判力是指判决确定后,在实体内容上对于当事人和法院具有的约束效力,即当事人受到判决的约束,不得就已判决的内容再行提出争议,法院也受到判决的约束,不得就同一事项作出矛盾的判断。民事诉讼法第 155 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第 175 条规定:“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这两个法条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既判力,但却规定了类似的内容。既判
6、力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即既判力的主观范围、时间范围和客观范围。既判力的主观范围,是指确定判决对哪些主体产生既判力。民事诉讼判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事人间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的争议,判决是基于当事人之间言词辩论的结果作出的,而且诉讼的胜败是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来确定的,因而既判力原则上只能在诉讼当事人间产生,不宜将既判力的范围扩张到没有参加诉讼的案外人。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判决的既判力也例处地扩张至第三人,否则民事诉讼法所追求的纠纷的合理、高效解决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既判力扩大的主观范围可及于以下主体:(1)诉讼系属后当事人的承继人。所谓诉讼系属后当事人的继受人,就是指在脱离诉讼系属以后,继受作为诉
7、讼标的的法律关系的第三人,(2)诉讼系属后为当事人或其承继人占有诉讼标的物的人。所谓为当事人或其继受人的利益占有标的物的人,是指专门为了当事人或其继受人的利益而直接占有诉讼标的物的人,当事人或其继受人则处于间接占有人的地位。(3)一般第三人。既判力向一般第三人的扩张一般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形: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如离婚诉讼、监护权的诉讼、抚养子女的诉讼及认领子女的诉讼等。对于有关法人或其他组织之诉 (如代表人诉讼)所做出的形成判决,因其有对世效力,故形成判决对当事人以外的一般第三人都有既判力。【知识模块】 民事诉讼法二、名词解释3 【正确答案】 所谓简易程序,是指专供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
8、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审判程序,简易程序不是普通程序的附属程序,也不是其分支程序,而是一种与普通程序相对而言、并列而存的独立的第一审程序。简易程序的特点是:(1)起诉方式简便;(2) 受理案件的程序简便;(3)传唤当事人和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方式简便;(4)实行独任审判;(5) 对部分民事案件设立了调解前置程序;(6)开庭审理的程序简便;(7) 审结案件的期限较短。【知识模块】 民事诉讼法4 【正确答案】 小额诉讼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前者与传统的简易程序并无严格区别,狭义的小额诉讼程序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程序,所以称作当代小额诉讼程序,民事诉讼法第 162 条对此进行了规定。它是指基
9、层法院的小额诉讼法庭或专门的小额法院审理数额甚小的案件所适用的一种比普通简易程序更加简易化的诉讼程序。与普通的简易程序比较而言,小额诉讼程序具有以下特征:(1)小额诉讼程序是一种比传统简易程序更加简易化的诉讼程序;(2)审理形式的非正式化;(3)职权裁量法理的适用;(4) 支持当事人本人诉讼;(5)注重调解;(6) 标的额小;(7)一审终审。【知识模块】 民事诉讼法5 【正确答案】 变更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改变或者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双方当事人之间现存的某种法律关系,可以基于一定的事实和行为而变更或者消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某种法律关系是否保持存续发生争议,诉诸法院,要求予以变更,就是变更
10、之诉。【知识模块】 民事诉讼法6 【正确答案】 民事判决是人民法院在诉讼中所作出的裁判的一种类型,在我国,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和非讼案件审理程序终结时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权威性判定。判决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对争议的民事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判定。其他任何机关都无权审理和做出判决,也不能干涉法院进行审理和作出判决。判决是人民法院对案件审理之后作出的终局性判定。判决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只有在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阶段后才能做出最后的判定。判决是人民法院具体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体现,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对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任何人都不得推翻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和法律关系。判决是对当事人之间争议
11、的最终裁决,一旦人民法院对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裁判,当事人便不能再对已经确定的权利义务进行争议。【知识模块】 民事诉讼法7 【正确答案】 给付判决是在认定了原告请求权存在的基础上,判令对方履行义务的判决。【知识模块】 民事诉讼法8 【正确答案】 确认判决是单纯确认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判决。【知识模块】 民事诉讼法9 【正确答案】 形成判决是指变动现存法律关系的判决。形成判决确定时,不需要通过强制执行便自动发生法律状态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形成判决的效果使已经存在的法律关系不再存在。例如解除或撤销合同,解除婚姻关系、收养关系等等。形成判决的法律效力方面具有形成力,这种形成力与给付判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民事诉讼法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