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3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1) 禁止及既往(_的罪刑法定);(2)排斥习惯法(_的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_ 的罪刑法定); (4)刑罚法规的适当(_的罪刑法定)。 ”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 ?( )(A)事前成文确定严格(B)事前 一确定成文严格(C)事前 严格成文确定(D)事前成文严格确定2 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将盗窃罪对象的“ 公私财物” 解释为“他人的财物 ”,属于缩小解释(B)将 刑法第一百七十
2、一条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 解释为“购买和销售” ,属于当然解释(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 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3 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 携带凶器抢夺的” 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 携带凶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当然,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
3、的原则。不过,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句正确,其他错误(B)第 句正确,其他错误(C)第 句正确,其他错误(D)第句正确,其他错误4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C)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D)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
4、杀。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5 甲患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对于甲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抑郁症属于严重精神病,甲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病,但甲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C)甲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D)甲具有责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
5、性(B)成立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物品的淫秽性(C)成立嫖宿幼女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卖淫的是幼女(D)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没有认识到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7 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B)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 不限于刑事法律(D)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8 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
6、外的树林即被抓回。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主观上是过失,乙是故意(B)甲、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犯(C)甲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D)乙不构成脱逃罪9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
7、具有因果关系10 甲(十五周岁) 的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 )(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B)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C)受意图骗取保险金的张某指使,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D)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轻伤11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女,43 岁) 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 (智障女,19 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B)乙 (15 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C)丙 (15 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
8、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12 关于犯罪数额的计算,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 15 周岁时携带凶器抢夺他人财物价值 3 万元; 17 周岁时抢劫他人财物价值 2 万元。甲的犯罪数额是 5 万元(B)乙收受贿赂 15 万元,将其中 3 万元作为单位招待费使用。乙的犯罪数额是12 万元(C)丙第一次诈骗 6 万元,第二次诈骗 12 万元,但用其中 6 万元补偿第一次诈骗行为被害人的全部损失。丙的犯罪数额是 6 万元(D)丁盗窃他人价值 6000 元的手机,在销赃时夸大手机功能将其以 1 万元卖出。丁除成立盗窃罪外,还成立诈骗
9、罪,诈骗数额是 1 万元13 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男(25 岁) 明知孙某 (女) 只有 13 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C)丙诱骗 5 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丙的行为造成飞危害后果(D)丁恶意透支 3 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14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
10、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须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 14 周岁的儿童(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15 甲想杀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药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药较多,乙吞服安眠药后死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预备行为导致了乙死亡,仅成立故意杀
11、人预备(B)甲虽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但所预定的实行行为(勒乙的脖子)并未实施完毕,故只能认定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甲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D)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16 甲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知道某种行为是否违法,于是以书面形式向法院咨询,法院正式书面答复该行为合法。于是,甲实施该行为,但该行为实际上违反刑法。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由于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所以,甲仍然构成故意犯罪(B)甲没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C)甲虽然不成立故意犯罪,但成立过失犯罪(D)甲既可能成立故意犯罪
12、,也可能成立过失犯罪17 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 2 小时之后必死无疑。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
13、医院。20 分钟后,高某驾驶卡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致李某当场死亡。丁的行为和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8 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 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19 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
14、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伤害罪(D)属于意外事件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0 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 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不可能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缩小解释刑法中类推解释被禁止,扩大解释被允许,但扩大解释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关于上述 4 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15、?( )(A)第句正确,第 句错误(B)第 句正确,第句错误(C)第 句正确,第句错误(D)第句正确,第 句错误21 关于刑法分则条文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对于犯盗窃罪,为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也要认定为抢劫罪(B)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也应认定为抢劫罪(C)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盗窃信用卡并在ATM 取款的行为,也能认定为盗窃罪(D)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对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也应当认定为保险诈骗罪的共
16、犯22 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在国外教唆陈某到中国境内实施绑架行为,中国司法机关对甲的教唆犯罪有刑事管辖权(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 E 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F 国的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了 G 国的杰瑞。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C)中国法院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对劫持航空器的丙行使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D)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23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宠物饲养人在宠物撕咬儿童时故
17、意不制止,导致儿童被咬死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一般公民发现他人建筑物发生火灾故意不报警的,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C)父母能制止而故意不制止未成年子女侵害 行为的,可能成立不作为犯罪(D)荒山狩猎人发现弃婴后不救助的,不成立不作为犯罪24 关于认识错误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为使被害人溺死而将被害人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被害人被摔死。这是方法错误,甲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B)乙准备使被害人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勒死,但未待实施勒杀行为,被害人因吃了乙投放的安眠药死亡。这是构成要件提前实现,乙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丙打算将含有毒药的巧克力寄给王某,但因写错地址而寄给了
18、汪某,汪某吃后死亡。这既不是对象错误,也不是方法错误,丙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D)丁误将生父当作仇人杀害。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都认为丁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25 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B)甲故意举枪射击仇入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C)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不料该犬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事件(D)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既可能是发
19、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26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在车间工作时,不小心使一根铁钻刺入乙的心脏,甲没有立即将乙送往医院而是逃往外地。医院证明,即使将乙送往医院,乙也不可能得到救治。甲不送乙就医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B)甲盗伐树木时砸中他人,明知不立即救治将致人死亡,仍有意不救。甲不救助伤者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C)甲带邻居小孩出门,小孩失足跌入粪塘,甲嫌脏不愿施救,就大声呼救。待乙闻声赶来救出小孩时,小孩死亡。甲不及时救助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D)甲乱扔烟头导致所看仓库起火,能够扑救而不救,迅速逃离现场,导致火势蔓延财产损失巨大。甲
20、不扑救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27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单位只能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不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B)单位犯罪时,单位本身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构成共同犯罪(C)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但在实行单罚制时,只对单位处以罚金,不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D)对单位犯罪只能适用财产刑,既可能判处罚金,也可能判处没收财产28 甲与乙因情生仇。一日黄昏,甲持锄头路过乙家院子,见甲妻正在院内与一男子说话,以为是乙举锄就打,对方重伤倒地后遂发现是乙哥哥。甲心想,打伤乙哥哥也算解恨。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
21、,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B)甲的行为属于方法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C)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伤害(未遂)罪,对乙哥哥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D)甲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认识错误,理所当然成立故意伤害罪29 关于构成要件要素的分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中的“贩卖” 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淫秽物品”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B)贩卖毒品罪中的“贩卖”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毒品” 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C)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猥亵” 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D)抢劫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是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非法占有目的”是不成文的构成要件
22、要素30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乘坐公交车时和司机章某发生争吵,狠狠踹了章某后背一脚。章某返身打甲时,公交车失控,冲向自行车道,撞死了骑车人程某。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乙以杀人故意瞄准李某的头部开枪,但打中了李某的胸部(未打中心脏)。由于李某是血友病患者,最后流血不止而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丙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王某开枪,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王某的心脏,致王某死亡。由于丙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王某,故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丁以杀人故意对赵某实施暴力,导致赵某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赵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存在
23、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31 刑法规定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仅定拐卖妇女、儿童罪。15 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幼女。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刑法第十七条第二章没有规定 15 周岁的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负刑事责任,所以,甲不负刑事责任(B)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强奸罪,15 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C) 15 周岁的人犯强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强奸罪(D)拐卖妇,JD 童罪重于强奸罪,既然 15 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就应对拐卖妇女、
24、儿童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实行并罚32 甲欲杀乙,便向乙开枪,但开枪的结果是将乙和丙都打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B)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与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不管是根据具体符合说,还是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与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D)不管是根据具体符合说,还是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33 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潘某扔下悬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刑法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