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D)社会运动与社会形态关系问题2 马克思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一论断所揭示的是 ( )(A)生产工具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
2、系( )(A)是否适合上层建筑的需要(B)是否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C)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D)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4 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是(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D)产品分配关系5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经济基础是指( )(A)生产关系的总和(B)生产力(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6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 )(A)属于社会意识(B)属于社会存在(C)属于生产关系(D)既有属于社会意识的部分,也有属于社
3、会存在的部分7 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社会意识形态(B)生产力(C)人民群众(D)政治上层建筑8 在上层建筑中,核心是( )(A)社会意识形态(B)政党(C)暴力机关(D)国家政权9 恩格斯说:“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句话所揭示的哲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4、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0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阶级斗争11 列宁指出:“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和顺序上表现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该论断揭示了( )(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一(B)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D)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12 列宁说:“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
5、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该论断表明( )(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一(B)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D)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13 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意义下的选择,即每一时代的历史主体都是在既定的生产力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历史创造的。历史主体选择的可能性空间并不是随意性现象,也并不只是单纯必然性或单纯偶然性的重要作用,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是( )(A)民族利益(B)民族交往(C)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14 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6、)(A)阶级斗争(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社会基本矛盾15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理论基础是( )(A)唯物论(B)辩证法(C)认识论(D)唯物史观16 人的现实本质是( )(A)劳动(B)具有意识(C)自然属性(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恩格斯说:“ 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
7、这个原理否定了。” 以上论断告诉我们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者相反,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看法不同,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D)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占据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18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上层建筑19 下列事物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 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物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
8、生产关系(D)从事社会实践的人20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D)正确的社会意识和错误的社会意识21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 )(A)语言学(B)宗教(C)道德(D)政治法律思想22 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表现在(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
9、)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可以自成体系23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8 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24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25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
10、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D)阶级关系26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既有依赖性,也有相对独立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 )(A)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B)已经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会产生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C)上层建筑的变化会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D)上层建筑会无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维护陈旧的经济基础27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是指( )(A)社会制度(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D)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28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领域也不例外。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其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从社会领域中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社会矛盾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之分。社会基本矛盾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29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社会基本结构包括( )(A)经济结构(B)政治结构(C)文化结构(D)观念结构30 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
12、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表现在( )(A)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B)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C)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D)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31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2 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是说 ( )(A)人的本质不是天生就具有的(B)人的本质不是从所有个体身上抽象出来的共性(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D)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33 主
13、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是要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这是因为( )(A)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B)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C)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D)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的影响34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共同立场是: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以下论断中,体现了该立场的论述有( )(A)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晗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B)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C)无论如何,共产主
14、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D)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成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35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说明 ( )
15、(A)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时期(B)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是长期的(C)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得很好,不可能转变为社会主义(D)当代社会主义已经被资本主义所击败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属于知识再现型试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题干中,“手推磨”“蒸汽磨”实际上是指两种生产力;“封建主的社会”“工业资本家的
16、社会”是指两种生产关系,连起来的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故 B 项符合题意。决定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基本矛盾,故 A 项本身为错误的表述。 CD 项本身为正确,但与题干设问无关。【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由生产力决定。所以,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否适合、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这也就是所谓的“生产力标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2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