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0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0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判断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A)是否把实践当作物质性的活动(B)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C)是否强调人的主体性(D)是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2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3 相对论原理证明:物质的质量与能量的统一是可以计算的,时空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物质分布本身。这说明(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
2、的抽象(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C)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4 我们党统一战线中的“ 又斗争又联合 ”的策略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 “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事物发展的过程论(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5 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表明人的才智(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6 “睹物恩人 ”“触景生情”,这种反映形式属于(A)概念(B)表象(C)知觉(D)感觉7 马克思把社会比喻为一座
3、大厦,并把社会关系区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中,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8 马克思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表明(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工具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反作用9 曼德拉是个平凡之人,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以致不管他本人愿意不愿意、他的支持者和批评者做何感想,他都已成为一个永恒的符号。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英雄造时势(B)时势造英雄(C)神秘力量
4、的主宰(D)人命天注定10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1 剩余价值率是(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D)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12 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13 恩格斯在谈到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时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这就是说(A
5、)社会职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都是通过社会职能体现的(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在弱化(D)政治统治更多是在执行社会职能中实现的14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A)私人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生产资本输出15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一切包含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变化的(C)世界是
6、可知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7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A)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C)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D)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18 下列说法中,体现了时间一维性的有(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诗句)(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谚语)(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谚语)(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候早,一去没处找 (打油诗)19 习近平指出:“ 经济发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生改善能有效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7、、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段话表明(A)因果关系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B)因果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因果关系是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范畴(D)因果关系表征了事物之间的确定性联系20 在我国,每年 27 月气温逐渐升高的必然性是(A)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的表现形式(B)离开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的必然性(C)与气温变化中大量偶然性相联系的必然性(D)通过气温变化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必然性21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意思是说,人的感情如果被触动,就形成语言,道理如果要表达,便体现为文章。这是把隐藏在心中
8、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这段话告诉我们(A)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统一的表现方式(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的选择、勾画为内容服务(C)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D)内容和形式总是基本适合的22 下列关于理性认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反映(B)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推理和理论(C)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深刻23 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因为(A)构成实践的诸要素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B)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变化(C)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实践
9、的发展过程受客观规律支配24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并指出其中包含质子之后,很快就认识到原子核里面不仅仅含有质子,并通过原子质量证实,原子核中存在很多与质子大约一样重但不带电的中性核子,他将其称之为中子。1930 年德国物理学家在用 a 粒子轰击轻的原子(如:铍)时产生出某种能击穿 10mm 铅板的东西(铍射线),1932 年居里夫人指明,这种东西能把氢中的质子打出来。后来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发现铍射线是由中子释放出来的。1938 年两位德国物理学家用中子簇射铀,意外地催生了一种新的链式核反应过程,即核裂变过程,7 年之后,在这种新中子化学基础上研制的原子弹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以上事实说明(A)真
10、理发展的过程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B)人的思维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C)真理是人经验的组织形式(D)有用即真理25 党的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有(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C)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26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这一观点的主要缺陷为(A)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B)没有研究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C)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否认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7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执行着不同的职能,这些职能有(A)货币资本的职能(B)固定资本的职能(C)生产
11、资本的职能(D)商品资本的职能28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B)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D)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29 金融寡头实现其统治的主要途径是(A)参与制(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D)经理负责制30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
12、 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A)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B)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C)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D)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31 列宁在“政治遗嘱 ”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主要有(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0 答案与解析一、单
13、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所揭示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
14、发展变化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 A 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具有客观物质性。相对论原理说明:时空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必须依赖于物质才有意义。B 选项完全和原理相反,不符合题意。选项 D 颠倒了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选项 A 本身表述错误,主观的时空观念即意识,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意识不是空洞的抽象,而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能动的反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立统一
15、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它强调事物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的,题干“又斗争又联合”正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表现。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原理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哲学基础。所以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改变自然界”指的是实践。显然,题干论及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选项 A、D首先排除。题干讲的不是人的才智的来源问题,而是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主体对世界的反映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16、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其中,表象是大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感觉、知觉则是当时感知和印象的直接保留,概念则是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可见,A、C、D 选项均不符合题意,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的科学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表明,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也不是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故不能选 A、C 选项。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内往往存在多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6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