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变理论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决定性的环节是(A)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C)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D)把理论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 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过程。真理最本质的特征是(A)客观性 (B)主观性 (C)绝对性 (D)相对性3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实践是检验真理
2、的唯一标准 (B)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C)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辩证统一 (D)实践标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4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深化和发展5 “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义有相对性6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
3、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A)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C)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D)真理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7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8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9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是根
4、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10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谬误是主体自生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1 人们为获得经济利益,不断毁林造田、开荒种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从认识论说,这表明(A)真理原则违背了价值原则 (B)价值原则违背了真理原则(C)既违背真理原则又违背价值原则 (D)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不能并存
5、12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A)科学精神 (B)人文精神(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D)创新精神1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A)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B)主观与客观的统一(C)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4 “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 。这句话指的是(A)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自由是必然的根据(D)自由是必然的限度15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自由
6、是(A)选择的随意性 (B)活动的主动性(C)摆脱必然性 (D)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16 “必然王国 ”和“自由王国”是历史性概念,它是指社会发展的(A)两条不同的道路 (B)两个不同的模式(C)两种不同的选择 (D)两种不同的状态17 “自由王国 ”是指人们(A)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B)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C)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D)进入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状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A)
7、指导作用 (B)解释作用 (C)预见作用 (D)动力作用19 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解释作用 (B)动力作用 (C)诱导作用 (D)激发作用20 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以下选项中,属于强调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作用的是(A)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B)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像也是不可能的(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D)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1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
8、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A)认识过程是开放式的、直线式的前进(B)认识过程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C)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D)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22 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A)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同的限制(B)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C)物质世界有许多不可知的事物(D)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23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因为(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就是客观实在2
9、4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下列对真理绝对性理解正确的是(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B)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无限接近(C)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D)真理性认识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25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下列对真理相对性理解正确的是(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B)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无限接近(C)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
10、只能是相对正确的,或者说是近似性的(D)真理性认识只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2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A)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B)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C)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D)由相对真理日益接近绝对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7 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 (D)怀疑主义28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A)真理是全面的 (B)真理是无条件的(C)真理是历史的 (D
11、)真理是多元的29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意味着(A)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一定范嗣内才是绝对的30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A)能够取代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B)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C)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手段 (D)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终结果31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A)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B)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C)一定
12、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D)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32 哲学上的“ 价值” 是(A)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的范畴(B)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C)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D)与使用价值相对应的概念33 价值的特性是具有(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34 马克思说,人“ 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A)价值是在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与客体的属性或性能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B)现实的价
13、值是否形成以某物自身的属性为基准(C)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35 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A)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B)人的需要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C)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D)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36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A)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B)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C
14、)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D)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37 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真理和价值关系的有(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两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基本活动(B)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相互过渡(C)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共同的检验标准38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的区别是(A)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B)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C)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D)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3
15、9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主要体现在(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C)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D)通过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0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A)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B)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C)评价结果依主体的具体特点为转移(D)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41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有(A)是实践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C)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D)是
16、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4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认为(A)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 (B)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C)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在于索取 (D)强调人的价值在自我而不在他人43 马克思指出:“ 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口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以下正确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关系的选项是(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D)自由是必然的根据和限度44
17、“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B)自由是摆脱必然的制约(C)自由是利用规律对世界的改造 (D)人的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日:马故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己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日白马非马也。公孙龙子.白马论请问答:(1)指出“白马非马”论所违反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2)闸述该原理的意义。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18、界)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B、C、D 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变理论为现实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决定性的环节或者说中介环节是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即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B 正确。因为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此就必须以对客观事物的事实性认识为基础,对客体的价值即它对人的有用性作出科学的评价,按照客观事物
19、的尺度(外在尺度)和人自身的尺度(内在尺度),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即形成实践观念。【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A 正确。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不是主观性,主观真理论是唯心主义的,B 错误;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但绝对性、相对性不是真理最本质的特征,C、D 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
20、定性的统一。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可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所以,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B 正确。A 是在真理标准问题 J:坚持唯物主义,与题意不符合,C、D 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 D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内窬本身就是错误的,也不是对真理相对性的正确理解。【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回答此题,最大的难点在于搞清题干的意思,否则很难作答。这里,“杰出的老科学
21、家”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真理的化身,“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是指他的结论是真理,具有绝对性;“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是指他的结论也具有相对性,显然,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就是有关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D 所述符合题意。 A、B、C 既不符合题意,内容也是错误的,因为经验并非都是不可靠的;事物的可能性具有客观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性,也有不可能性。【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
22、论体系,A 正确。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不是感性存在,也不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本身,真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所以,B、C、D 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不在于它能否付诸实践(因为错误的认识也能付诸实践),而在于它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D 是正确答案。C错误。A 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主张“有用即真理”) ,B 是马赫主义的真理观,即认为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它们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说成是纯主观的,是主观真理论。因而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23、界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D 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9 【
24、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C 符合题意。A、B、D 内容本身就是错误的,也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谬误是与真理相对立的错误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歪曲反映。要注意,谬误也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过是错误的、歪曲的反映。真理与谬误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是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认识 世界 改造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