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是(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C)由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D)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基础方面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实行计划经济(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C)是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D)是否存在多种经济成分3 党的新一代领导人根据“三步走” 发展战略,再次强调指出我国到 2020 年的战略目标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C)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D)基本实现现代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4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B)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论(C)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 党把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A)和平发展是世界的主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B)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
3、界(C)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D)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6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全面改革进程加快的标志是(A)党的十二大以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逐步形成(B)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 ”的标准(C)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分 “三步走”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在党的(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二届三中全会8 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
4、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A)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B)科教兴国、人才强国(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D)重点跨越,引领未来9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何确定,只能根据(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进程(C)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D)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A)我国生产力落后和商品经济不发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承认并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D
5、)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国进民也进 ”,“国强民也富”的生动局面,事实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A)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要的补充1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核心是为了(A)促进农民增收(B)繁荣农村经济(C)加大扶贫开发力度(D)发展现代农业1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A)优美的环境文化(B)良好的生态文明(C)遵循自然规律(D
6、)人与人和睦相处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实践的发展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开始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的方针,突破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的重要文件是(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的新要求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
7、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同时还包括以下几点(A)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B)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社会和谐稳定(C)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D)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文化体制建设方面要(A)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B)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制(C)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D)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17 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的伟大的历史转折包括(A)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新时期(D)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到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18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动力源泉、基本要求、奋斗目标,归结起来就是(A)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B)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C)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 不走回头路,是我们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因为走回头路(A)就意味着回到封闭僵化,回到停滞落后的状态(B)就无法聚精会神搞建设,就会失去国民经济快速发展(C)就会回到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就无法在同世界学习借鉴和交流合作中更快发展(
9、D)就不会有市场繁荣、产品丰富的生活,人民富足安康的美好日子就会失去20 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就要做到(A)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B)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C)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D)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D)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政企分开2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有(A)股份制经济(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10、成分和集体成分(C)国有经济、集体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2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形成的分配格局应是(A)高收入者占少数(B)低收入者占少数(C)中等收入者占多数(D)高收入者占多数24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我国到 2020 年(A)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B)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显著增强(C)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D)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5 新时期党中央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进行了准确判断,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B)改
11、造传统农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C)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新时期(D)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6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就要做到(A)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B)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C)主要用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必要时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手段(D)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27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其经济依据是(A)存在商品货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存在以公有
12、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C)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变化,以及同各种非公有经济的合营等各种形式的出现(D)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28 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除此之外还有(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B)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D)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9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具体要求是(A)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B)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C)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D)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30 根据我国经济社
13、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努力实现的新要求是(A)社会保障全民覆盖(B)扶贫对象大幅减少(C)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D)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31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着力点是(A)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B)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C)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D)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2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意义在于(A)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B)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
14、加完善(C)深化了对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D)有利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请回答:33 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5、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是什么?3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是什么?考研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选项 A 是指现代化发展的水平,选项 BC 是指产业结构及其状况,选项 D 是指经济运作方式,最符合题意,D 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
16、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历史发展时期。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其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处于领导地位,但并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A 项计划经济是经济手段。 C 项按劳分配原则是由所有制结构决定的。D 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相似之处,而不是根本区别。B 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 概括了 BC 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指出,确保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D 是本世纪中叶即建国 100 周年时要实现的目标。A 是正
17、确选项。【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邓小平把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其最重要的论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当今世界是开放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社会主义 改革 对外开放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5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