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5 年第 13 题)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 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个人成功的果实之所以应该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是因为爱国主义是(A)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直接条件(B)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
2、量源泉(C)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D)个人成功的根本保障2 (2013 年第 12 题) 我们要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时代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A)国际主义(B)集体主义(C)改革创新(D)开拓进取3 (2010 年第 12 题)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等动人的传说集中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A)勤劳勇敢(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4 (2015 年第 14 题) 钱学森曾经说过:“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
3、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A)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B)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C)个体从社会获得的满足程度(D)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贡献5 (2013 年第 13 题)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A)社会影响(B)社会价值(C)社会地位(D)社会理想6 (2012 年第 13 题) 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人为什么活着(B)人如何对待生活
4、(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7 (2013 年第 11 题)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下列选项中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原则的是(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助人为乐(D)勤俭持家8 (2012 年第 14 题)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为人民服务(D)社会主义荣辱观9 (2011 年第 13 题)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中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A)辩护功能(B)沟通功能(C)
5、调节功能(D)激励功能10 (2010 年第 11 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 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在含义上一致的是(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B)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C) “不学礼无以立”(D)“是非之心智也 ”11 (2010 年第 13 题)2001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A)爱国守法(B)诚实守信(C)勤奋自强(D)团结友善12 (2011 年第 12 题) 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
6、来实现的,其中,义务性规范是告诉人们(A)不得或者不准做什么(B)可以或者有权做什么(C)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D)能够或者不能做什么13 (2011 年第 11 题) 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和尊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A)法的强制性(B)法的不可抗性(C)法的合理性(D)法的规范性14 (2010 年第 14 题)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C)立法公开、执法公平、司法公正(
7、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2014 年第 31 题)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下列诗句中反应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B)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C)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6 (2012 年第 31 题)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
8、一。在我国爱国主义(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17 (2010 年第 30 题)1955 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 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顶住国内的
9、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 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A)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18 (2014 年第 30 题) 柏拉图说:“ 法律有一部分是为有美德的人制定的,如果他们愿意和平善良地生活,那么法律可以教会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要遵循的准则;法律也有一部分是为那些不接受教诲的人制定的,这些人顽固不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他
10、们摆脱罪恶。” 这段话所凸显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A)预测作用(B)保障作用(C)教育作用(D)强制作用19 (2010 年第 31 题)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利具体包括(A)人身自由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宗教信仰自由(D)政治自由20 (2015 年第 31 题)1763 年,老威廉.皮特在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的演讲中说:“ 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
11、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能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凸显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是(A)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B)权力决定权利(C)权力优先权利(D)权力必须受到权利制约21 (2012 年第 30 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其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A)公平正义(B)自由平等(C)服务大局(D)党的领导22 (2011 年第 31 题) 有位科学家曾说过:“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这句话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
12、,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由此可得见(A)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B)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C)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D)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23 (2015 年第 30 题)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履行的结果这就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这表明个人品德是(A)在实践活动中锤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B)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C)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及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D)偶然的
13、、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24 (2013 年第 31 题) 一位社会学家发现大楼的一块玻璃坏了,起初他没太当回事,没过多久,他发现许多处窗户都破损了。经过调研后他得出结论:一样东西如果有点破损,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它的破损速度;一样东西如果完好无损,或是及时维护,人们就会精心地护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 。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与“破窗定律 ”内涵相近的是(A)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B)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C)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
14、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5 (2014 年第 37 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自 2007 年起,先后 27 名大学毕业生(2 名博士、4 名硕士、21 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 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老站
15、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 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二、鹦哥岭有了“ 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大学生们背着睡袋、锅碗瓢盆和监测仪器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煮点米饭,和着辣酱吃,实在太困了,支起帐篷钻进去睡一觉经过 4 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 ”:记录了植物 2 197 种、脊椎动物 43 1 种、鹦哥岭树蛙等 14 种科学新种以及 26 个中国新记录种等。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鹦哥岭周边有 103 个自然村,近 2 万村民。看
16、到村民大片砍伐雨林种山兰、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说:“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 270 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 209 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 根桩和 50 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 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 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
17、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改造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 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5 年过去了,27 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己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
18、学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摘编自光明日报(2012 年 4 月 9 日、2013 年 6 月 7 日)(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 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26 (2011 年第 37 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 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连续 15 年每天提前 2 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 5 年的工作量;连续2
19、0 年先后 55 次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 6 万毫升;连续 16 年为希望工程、工友、灾区群众捐款 12 万元,资助 180 多名特困生。可是,他一家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 40 平米的旧楼房里。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0 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旺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人的爱心。他 8 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 1 700 多人的响应;他 7 次发起献血的建议,
20、600 多人无偿献出 15 万毫升热血;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 200 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 ,从 12 人已经发展到 2 800 多人,捐款 40 余万元、资助特困生 1 000 多名。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摘编自人民日报(1)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2)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 简单中的伟大”?27 (2012 年第 37 题) 结合材料回答
21、问题“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 ,这是孙东林和哥哥孙水林的共同准则。1989 年,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一同组建起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此后的 20 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有时工程款不能及时拿到他四处借钱,也要坚持将工资按时发放。他说,“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足之本。”2010 年 2 月 9 日,在天津承包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为抢在春节前赶回武汉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工资,不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连夜赶路千里送薪。不料,2 月 10 日凌晨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得知噩耗,孙东林悲痛不已。为了替哥哥完成遗愿,他带上哥哥车上
22、的 26 万元钱,连续驱车 15 小时,返乡代兄为农民工发放工资。两天未合眼的孙东林流着眼泪赶回家中,和老人商议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年前发完工钱再办丧事。他自己垫上 6 万以后,还差 1 万多元。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拿着 1 万元现金交到儿子手上。这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呀!随后,孙家立即让工友互相通知上门领钱。发工资的时候孙东林和工友们找不到账单都是凭着一本“ 良心账 ”,工友们说多少,孙东林就给多少。腊月二十九晚上,336 万元工钱全部发完,竞与哥哥遇难前哥俩说过的数额相差无几。69 名拿着工钱的工友对孙东林说,“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1 年 8 月 7 日)(1
23、)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德力量 ?(2)在法律关系中,为什么也要坚守诚信?28 (2013 年第 37 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破旧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 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馆长回答说: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场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公共图书馆一
24、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进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馆长希望图书馆“ 成为每一个读者的天堂 ”,“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对于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要先洗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 基础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