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手段(B)不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D)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依据是(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B)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C)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3 党的十四大以
2、后,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加速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A)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B)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C)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A)按劳分配制度决定的(B)市场经济决定的(C)对外开放决定的(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5 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相应改革是(A)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B)打破垄断,疏通
3、商品流通渠道(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D)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6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A)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C)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D)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7 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B)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D)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在党的(A)十三大(B)十四
4、大(C)十五大(D)十二届三中全会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始终(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的全过程10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经济制度基础是(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D)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1 邓小平关于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精辟论述包括(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C)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是(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C)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D)只有私有制才能真正搞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改为“决定性作用”,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A)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是市场经济的
6、一般规律(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C)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公共服务(D)政府要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共同富裕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D)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政企分开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目标模式的转变上体现在(A)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B)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C)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D)引导性
7、计划转向市场调节1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是(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主要体现(D)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C)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D)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8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做到(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B)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D)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19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上就要做到(A)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B)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C)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D)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20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在社会总资产中公有资产在数量、规模
9、和比重上占优势(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2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单一公有制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践已证明这种经济制度(A)巩固和发展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C)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解决了实际问题(D)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22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原因是(A)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B)我国是社会主义
10、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D)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23 如实地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纳入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内,有助于(A)正确判断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比重(B)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D)有利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有(A)股份制经济(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C)国有经济、集体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25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巩固和发展
11、公有制经济,对此问题的正确认识是(A)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B)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C)反映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D)以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6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A)这是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给其留下了发展的空间(C)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D)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27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
12、有制经济发展,必须做到(A)坚持破解市场准入限制,企业合法权益不时受到侵犯等经营环境和条件问题(B)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C)坚持平等保护物权,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财产权不可侵犯(D)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28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因为(A)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B)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C)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D)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29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按劳分配和按生
13、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其经济依据是(A)存在商品货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C)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变化,以及同各种非公有经济的合营等各种形式的出现(D)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3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依据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D)各种生产要素同劳动一起,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31 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是(A)能很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B)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C)保证人们之间在平等的经
14、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D)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十分确切、简明,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 的展览时所精辟阐释的: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其本质是人民的企盼和诉求。中国有 13 亿人口,个人愿望可能千差万别,但一个共同愿望,概括起来,就是希望社会和谐、发展、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中国梦,就是
15、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苦难的中国人民,历经沧桑,人们对社会的动荡、分裂所带来的苦难感同身受。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十年动乱。中国民众深知和谐社会的可贵。俗语说,“ 安居乐业” ,安居才能乐业。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提高进步,经济繁荣发达,文化欣欣向荣、百花争艳,科学发明科技创新必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实现中国梦不能没有这样的一个条件和环境。努力打造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实步骤,也是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有效努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 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
16、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摘编自光明网(2013 年 5 月 14 日)材料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建设,要似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17、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摘编自人民网(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和重要意义。 (2)“中国梦”与“和谐社会”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如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布局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