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50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5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50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5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压迫的过程。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虎门销烟(B)三元里抗英斗争(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2 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自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鸦片战争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的起点,是因为(A)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动(B)清政府就此开启了挽救统
2、治危机的各项改革(C)各个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D)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引起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变化3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A)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中心(C)以反对封建等级制度为中心(D)以废除儒学的纲常伦理为中心4 康有为曾批评洋务派的改革是“积习难忘,仍是补漏缝缺之谋,非再立堂构之规,风雨既至,终必倾坠” 。梁启超则更为严厉地抨击洋务运动,“ 譬之有千岁老屋,瓦墁毁坏,梁栋崩析,将就倾圮,而室中之人,乃或酣嬉鼾卧,漠然无所闻见,或则补苴罅漏,弥缝蚁穴,以冀支持”
3、。由此可见,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的结局走下中国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在于(A)封建地主阶级不可能也无法克服其维护旧制度的局限性(B)清政府对近代化海军的驾驭能力远逊于日本(C) “中体西用” 的指导思想不利于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D)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的依赖程度很深5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资产阶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C)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D)同盟会不是坚强的革命政党6 宋庆龄说:“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
4、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其“ 内部条件”是指(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B)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D)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7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A)实现现代化(B)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8 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八七会议9 1937 年,
5、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A)经验主义(B)冒险主义(C)机会主义(D)教条主义10 标志着十年内战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的事件是(A)一二九运动的发动(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卢沟桥事变的爆发(D)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1 1941 年,毛泽东分析指出:土地革命时期,“一部分同志曾在这个伟大斗争中跌下了或跌下过机会主义的泥坑,这仍然是因为他们不去虚心领会过去的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来的”。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 左” 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A)斗
6、争经验不足(B)没有严格遵循马克思列宁的论断(C)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D)主观主义12 1946 年 6 月底,全国性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本依据是(A)人民解放军已经具备了同国民党军队抗衡并取得胜利的实力(B)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国民党反动派日益孤立(C)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贪污腐败,军队作战实力下降(D)国民党发动的战争是反革命、反人民性质的,不得人心13 1956 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A)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B)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C)变
7、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D)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A)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着通货膨胀、财政经济困难的局面(C)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条件15 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1956 年 12 月,毛泽东提出的“ 新经济政策 ”是(A)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B)公
8、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16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改革计划经济体制(B)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中国资产阶级因来源不同,其构成比较复杂,政治主张和代表的利益群体也不同。中国资产阶级主要包括(A)中产阶级(B)官僚买办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小资产阶
9、级18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C)开始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D)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19 19 世纪 60 年代初,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兴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A)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B)实现了中国向近代化转型的目标(C)进一步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
10、学说(D)冲击了“ 重农抑商” 的传统价值观20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A)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B) 20 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C)预备立宪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D)资产阶级革命派崛起21 1916 年,在位仅 83 天的“洪宪” 皇帝袁世凯在复辟帝制失败后死去,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的深刻原因是(A)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C)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D)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
11、挽救共和制度的努力失败22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自成立开始就是一个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具有旧式社会改良政党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点,这包括(A)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B)不存在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C)身受三重压迫,革命坚决而彻底(D)农村斗争经验丰富,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23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次会议(A)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D)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2、24 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它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种势力各占 13 的民主政权。这三种势力是(A)共产党员(B)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C)买办阶级(D)不左不右的中间派25 1940 年 3 月 6 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 。毛泽东认为,“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
13、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这表明,三三制政权(A)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B)共产党员占大多数,保证了领导地位(C)既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扬了民主(D)有利于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26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这是因为(A)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B)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C)人民军队发展,解放区扩大(D)经过整风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27 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4、1946 年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1947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共同之处在于(A)主要目的是削弱封建剥削(B)核心政策是实现“耕者有其田”(C)改变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D)消灭了富农经济28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家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这表现在(A)在全社会保留了资产阶级(B)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C)给予资产阶级以必要的工作安排(D)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29 2018 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5、 40 周年。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起点(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D)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关于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正确的是(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B)我国是世界最大发
16、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C)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D)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5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属于记忆题。1841 年 5 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A 选项,虎门销烟不属于武装斗争; C 选项,义和团运动虽然是反侵略武装斗争,但不是“第一次”;D 选项,太平天国运动
17、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A 选项表述错误,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发生变化的,并且随着我国社会性质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而逐步深刻,不是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B 选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清政府并不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各项改革的,其首次尝试通过改
18、革来挽救统治危机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 选项与题意不符,鸦片战争后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后来各个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不是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属于记忆题。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完全平均“的土地分配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B,C,D 选项是杜撰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
19、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但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发展起来的。洋务派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资本;既想培养洋务人才,却又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这就决定了洋务派企图通过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必然失败的命运。由于清政府制度的腐朽,对海军的驾驭能力确实逊于日本,但这不是洋务运
20、动失败的根本原因,B 选项排除;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发展了若干民用企业,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C 选项表述错误;对列强的依赖程度很深只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D 选项排除。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A,C,D 选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因此,选项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正确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模拟 15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