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49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4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49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4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A)民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开明的地主阶级(D)农民阶级2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A)校邻庐抗议(B) 孔子改制考(C) 资政新篇(D)天朝田亩制度3 奕诉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 ,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
2、体之患 ”,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具体怎么办? 奕诉提出,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李鸿章的主张与奕诉基本一致。这表明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实现“自强 ”“求富”(B)镇压农民起义(C)抵御外国列强的入侵(D)加强海防、边防4 1911 年 5 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 ,并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 国有 ”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此 “劫夺”商股。这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最激烈的是(A)湖北(B)湖南(C)广州(D)四川5 康有为曾提出,“
3、夫革命非一国之吉祥善事也 ”“革命未成,而国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而革命党人陈天华在猛回头中痛心疾首地指出,“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并以“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省莫徘徊”作为文章结尾,号召革命。这表明,革命派和改良派之间的论战焦点是(A)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D)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6 中共二大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这个革命方法是(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
4、(C)群众路线(D)根据地建设7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瞿秋白8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遵义会议(A)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B)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要求“创造
5、总暴动的局面 ”(C)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D)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9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了新的土地政策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彻底解决农村封建剥削和土地问题(C)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改善农民的生活10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指出:“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凡在这三件事上犯了严重错误的时候,革命就受
6、挫折。”毛泽东所说的三件“ 主要武器 ”是指(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D)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甚至不惜以挑起内战的行动,使政协协议成为一纸空文。究其根源在于(A)国民党军事力量异常强大,有足够实力统一中国(B)中间党派的“第三条道路”是根本走不通的(C)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其狭隘(D)中国共产党的实力相对还比较弱小12 中华
7、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共产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B)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C)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D)民主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针对党政干部中存在的腐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A)“三反”运动(B) “三查” 运动(C) “四清” 运动(D)“五反”运动14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中共八大提出的方针是(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
8、为社会主义服务15 1978 年 5 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这一讨论主要针对的问题是(A)“大跃进 ”运动(B)以阶段斗争为纲(C)人民公社运动(D)“两个凡是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早期维新代表人物主张(A)中体西用(B)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D)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17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
9、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的地位,但并未像英属印度那样完全沦为殖民地,这是因为(A)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B)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C)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D)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18 19 世纪下半叶,历时 30 多年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失败。其重要原因是(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B)对列强具有依赖性(C)资金人才的匮乏性(D)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19 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自强” 和“求富”的运动,洋务运动以创办机器大工业工厂为主要内容,陆续兴办了 40 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 19 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
10、894 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 263443 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工人总数 34110 一 40810 人,占当时近代企业全部工人数的37334162。这表明洋务运动(A)实现了“ 自强”“求富”的目标(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C)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起了促进作用(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0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风起云涌,革命形势日益成熟,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主张温和改良模式,与革命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A)成为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B)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C)推动
11、了君主立宪制在中国的实践(D)暴露出了革命派的一些理论局限21 20 世纪 20 年代,各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做的工作包括(A)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B)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C)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D)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22 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党”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A)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B)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集团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D)共产国际做出了许多错误指示23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
12、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A)政治问题(B)思想问题(C)组织问题(D)军事问题24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指出:“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 成熟”的表现是(A)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B)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C)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D)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25 1938 年 5 月至 6 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
13、总方针。毛泽东认为,中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的原因是(A)日本强,中国弱(B)日本是小国,而中国是大国(C)日本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而中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D)日本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在国际上得道多助26 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其内容包括(A)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B)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C)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D)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27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曾经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这是因为(A)中国人民有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B)中国
14、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力量强大(C)国共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D)蒋介石愿意停止内战准备,实现国共和谈以和平建国28 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包括(A)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B)个体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C)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D)社会主义国家同情和援助中国29 1978 年 11 月 10B 至 12 月 15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12 月 13 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A)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B)把解放思想
15、、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C)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D)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30 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中共中央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原因是(A)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16、义思想的科学指引(C)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D)中共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4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属于记忆题。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受剥削最深,革命 I 生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A,C,D 选项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
17、但不是“最革命”的阶级,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属于记忆题。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A,B,C 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A 选项,“自强 ”“求富”是洋务运动的目标和口号,不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并且题干中奕沂
18、所表达的意思也不是为了“自强”“求富”,故排除。洋务派想要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一定程度上有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抵御列强入侵的意图,但是题干引言中“灭发(指太平天国)、捻 (指捻军 )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显然认为抵御列强入侵是其次,并不是根本目的,C 选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引言并没有提到要加强海防、边防,不是洋务运动兴起的根本目的,D 选项排除。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属于记忆题。1911 年 5 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国
19、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借此“劫夺”商股。这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以四川最为激烈。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集中于是否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都是革命派和改良派之间论战的核心问题,但不是双方论战的焦点,A,C 选项排除;D选项,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并不是论战的核心问题,更不是论战的焦点,无论是革命派还是改良派都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革命纲领,故排除。因此,选项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革命方法。中共二大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是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个大问题。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就在于未能充分地发动群众。A,B,D 选项属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针和策略,不是革命方法,故排除。因此,选项C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属于记忆题。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1918 年 7 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
21、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A,C,D 选项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为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B 选项,1927 年 11 月至 1928 年 4 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模拟 14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