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48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4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48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4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后,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的是(A)民族资产阶级(B)封建地主阶级(C)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D)先进知识分子2 甲午战争后,严复在其翻译的天演论中,为当时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的思想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 “师夷长技以制夷”(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 1851 年 1 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
2、平天国。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 6省。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在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A)北伐失败(B)永安建制(C)天京事变(D)金田起义4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中体西用” 思想的指导下,提出 “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A)北洋水师(B)军用工业(C)新式学堂(D)洋务企业5 1905 年 11 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内容是(A)驱除鞑虏(B)恢复
3、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6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A)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制度(B)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高举民主革命旗帜,发动武装起义(D)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7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长期保持在感性认识阶段,对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以及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认识不够透彻,而对这两个问题认识透彻,即进入到理性认识阶段是在(A)新文化运动后(B)五四运动前后(C)大革命时(D)中国共产党诞生后8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
4、意义。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C)新民主主义文化(D)民主革命思想同改良主义思想的斗争9 井冈山土地法提出了“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的政策,对这一政策进行原则性改正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兴国土地法(C) 五四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10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 斗争的经验,制定了“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的策略总方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进步势力主要是指(A)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B)民
5、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C)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内的抗日派11 1948 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的阶段。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最主要的战略意义在于(A)解放了北平(B)基本上摧毁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2 1946 年 1 月 10 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政协会议达成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五项协议及其他协议。这一系
6、列协议(A)得到了国共双方的全面执行(B)强化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C)属于社会主义性质(D)并非新民主主义性质13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A)个体经济(B)合作社经济(C)私营工商业(D)国营经济14 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全面深化改革(D)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7、强国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17 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的重大历史意义表现在(A)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B)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D)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18 太
8、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而,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深刻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包括(A)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B)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C)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D)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19 孙中山早年流亡海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于 1905 年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性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学说(A)是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B)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高度概括(C)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D)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20 五
9、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在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人物有(A)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B)部分接受西方思潮的士大夫(C)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D)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21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其中,把民生主义概括为(A)为一般平民所共有(B)节制资本(C)平均地权(D)耕者有其田2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这就是(A)依靠贫农、雇农(B)联合中农,限制富农(C)保护中小工商业者(D)消灭地主阶级
10、23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性重大意义的会议共有三次,分别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中,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共同之处是(A)坚持了武装斗争的方针(B)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革命(C)集中全力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D)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干预,实现了独立自主决策24 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这些新政策包括(A)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B)批判了“左” 倾关门主义错误(C)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D)决定以“ 人民共和国” 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2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民革
11、命统一战线相比,具有的新特点是(A)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B)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C)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D)没有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26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在于(A)避免内战爆发,争取和平建国(B)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内战准备(C)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D)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转嫁战争责任27 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指出:“全党都要认真地、谨慎地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要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12、阶级团结起来。”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 认真、谨慎”表现在(A)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B)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扩大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C)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D)抗战期间服从国民政府对统一战线的领导28 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 与“下篇”。1921 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做“上篇” 文章,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中国共产党又不失时机地做“下篇” 文章,即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 谁战胜谁” 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上了日程。当时,中国共产党做“下篇”文章的历史条件是(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实现国
13、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社会主义因素的制约(C)个体农业需要发展互助合作增强生产能力(D)得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29 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言中,陈云同志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这一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A)公有制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B)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C)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D)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30 毛泽东在论述十大关系时,提出了在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中如何调动各种积极性的问题,其中的内容包括(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B)党和非党的关系(C)
14、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D)是非关系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4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属于记忆题。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A,B,D 选项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力量,但不是起支配作用的“决定性力量”,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先进的中
15、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o 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当时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A 选项最早是由顾炎武提出的,与题意不符; B 选项是魏源提出的,与题意不符;D 选项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内容,属于记忆题。1856 年 9 月,发生了太平天国内部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A,B,D 选项
16、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内容,属于记忆题。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A,C,D 选项都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但不是“优先发展”的内容。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属于记忆题。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A,B 选项是民族主义的内容;D 选项是民生主义的内容。因此,选项 C 正确。
17、【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不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A,B 选项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相同点;D 选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都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属于记忆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
18、这典型地表现在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个阶段才进入到理性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上。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 1 日文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模拟 14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