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4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4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47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4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A)虎门销烟(B)英国政府对中国宣战(C)火烧圆明园(D)鸦片走私泛滥2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康有为也痛心指出:“ 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
2、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这表明(A)中国人第一次被东方民族击败(B)民主共和的观念得到了广泛传播(C)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D)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般的生死存亡境地3 孙中山先生认为,太平天国“不懂外交”“不北伐”“读书人不赞成”“大家想做皇帝”,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他们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则是失败的 “最大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农民阶级(A)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B)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C)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局限性(D)没有建立同无产阶级紧密结合的统一战线4 戊戌维新运
3、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894 年,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光复会(C)同盟会(D)华兴会5 清政府执政末年试图进行立宪改革,但最终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挽救民族危机(B)激化阶级矛盾(C)反对资本主义(D)延续反动统治6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李大钊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阐述十月革命性质的文章是(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庶民的胜利(C) Bolshevism 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7 新文化运动
4、的倡导者提出了“破除迷信” 的口号,号召人们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以 “求得思想的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A)民主和法治(B)民主和科学(C)自由和平等(D)科学和理性8 1928 年 10 月到 11 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在文章中提出和阐述的重要思想是(A)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B)进一步阐明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C)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9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整风运动的重点是反对主观主义中的(A)教条主义(B)经验主义(C)主观主义(D)官僚主义
5、10 1938 年 5 月至 6 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 10 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是(A)开展游击战争(B)建立抗日根据地(C)国共长期合作(D)实行人民战争11 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中间势力是(A)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2 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A)1982 年平反冤假错案
6、工作的结束(B)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和恢复名誉(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3 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主要包括(A)领土主权(B)司法主权(C)领海主权(D)关税主权14 李大钊在评价义和团运动时曾指出:“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李大钊所说的 “陈死寂灭之气象”主要是指义和
7、团运动(A)不懂得发动广大人民群众(B)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C)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15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包括(A)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B)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D)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16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 14 载,起义军转战 18 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也是在 19
8、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其进步性表现在(A)天朝田亩制度较完整地表达了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B)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同相互勾结的中外反动势力进行英勇的斗争(D)表明农民阶级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17 孙中山在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时提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这表明,三民主义学说(A)向西方汲取了思想素材(B)批判地
9、继承了戊戌维新运动的成果(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D)表达了资产阶级争取独立、民主的强烈愿望18 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五四运动(A)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B)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D)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19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建党时期的“红船精神” ,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红船精神”指的是(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B)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C)立
10、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D)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的中国精神20 1927 年 8 月 7 日,为了扭转革命低潮,中国共产党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新的方针政策。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有(A)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C)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D)使中国革命开始了从土地革命战争失败到大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折21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所著的最早的一篇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A)阐明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B)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思
11、想(C)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的思想(D)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2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25 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的主张,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B)开启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新阶段(C)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D)基本实现了国内的和平23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革命取得了基本
12、胜利。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A)国内各阶级、阶层和各爱国民主人士都发挥了积极作用(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C)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给予了支持(D)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政策24 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抗战胜利后执行的方针政策是(A)坚持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B)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C)通过和平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D)积极准备内战但又表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25 统一战线是我党在民主革命中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在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如何实现革命领导权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复杂的问题。1948 年年初,在关于目
13、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实现对同盟者领导的条件,这就是(A)必须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B)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C)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D)必须对同盟者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26 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采取这样的政策,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这表现为(A)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B)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妥协的一面(C)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D)反帝反封建的一面27 中华人民
14、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人民政府(A)引导私营工商业走上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道路(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C)努力恢复生产的同时打击投机资本(D)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物价28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团结 批评一团结(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共存、相互监督29 毛泽东在论述十大关系时,开始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这表现在,提出了要处理好(A)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B)经济建设与
15、国防建设(C)中国和外国的关系(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30 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取得这些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坚持(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4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839
16、 年 6 月,清政府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所收缴的鸦片,英国政府针对清政府的禁烟措施,更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1840 年 4 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同年 6 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B 选项只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的反应之一,不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C 选项,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1860年,与题意不符;D 选项只是阐述了事实,不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因此,选项A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先进的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
17、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题干中梁启超和康有为讨论的都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但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被东方民族击败,日本列强早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就侵略过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国也曾在一些战争中败于朝鲜或日本,A 选项排除;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民主与共和的思想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B 选项排除;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并不是甲午战争失败以后,C 选项排除。因此,选项 D
18、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A,B 选项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D 选项,无产阶级是在五四运动后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早期的救国救民运动,故排除。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
19、史纲要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属于记忆题。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B,C,D 选项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的目的。清政府于 1906 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 1908 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预备立宪期限为 9 年的君主立宪方案。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延续其反动统治。A 选项是清政府改革的目的之一
20、,但不是“根本目的”。B,C 选项是杜撰选项。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属于记忆题。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1918 年 7 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属于记忆题。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 ”(S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模拟 14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