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5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0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其中,规定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A)主权和领土完整(B)领海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2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者想学习西方经验未果(B)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D)列强并非想把中国完全变成殖民地3 1851 年 1 月,洪秀全率拜
2、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史称太平天国起义。导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B)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冲突(C)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压迫和剥削(D)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4 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历史事件是(A)公车上书(B)洋务运动(C)戊戌维新运动(D)五四运动5 戊戌政变后,戊戌变法推行的新政基本被全部废止,仅保留了(A)农工商总局(B)铁路矿务总局(C)商务局(D)京师大学堂6 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被废除,是在(A)清末“新政 ”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7 洋务运
3、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三者的相似因素有(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强调变革(D)反帝反封建8 中共一大通过的决议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A)进行武装斗争(B)开展工人运动(C)组织统一战线(D)组织农民运动9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的是(A)南昌起义(B)广州起义(C)秋收起义(D)赣南起义10 1936 年 12 月 12 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其根本原因在于(A)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国民党内部的分化(B)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C)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1 20 世
4、纪 40 年代,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史称延安整风。延安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封建主义以整顿民风12 中国的各民主党派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关系。主要原因在于(A)它们的建国方案同党的建国方案大体相同(B)大革命时期的民主联合战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C)它们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与党的社会基础是一致的(D)它们的政纲同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有一致之处13 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阶段的是(A)资产阶级民主革
5、命和社会主义革命(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C)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14 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A)国家资本主义(B)公私合营(C)统购统销(D)定股定息15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其开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D)中共八大的召开16 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
6、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不但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还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其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除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还有(A)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B)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D)对中国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18 下列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自强”“求富”“和戎 ”19 三民主义学说,虽然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
7、领,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民族主义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A)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B)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C)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D)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20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反动军阀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他们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其中,袁世凯统治时期所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有(A)“善后大借款 ”(B) “西原借款”(C) “二十一条”(D)“庚子赔款 ”21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以此为开端,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旨在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的思想
8、启蒙运动,后被称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A)辛亥革命失败,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优势地位(D)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成长,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22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后被称为“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相对于“ 旧三民主义”来说,其进步性具体体现在(A)增加了“ 节制资本” 这一原则,并提出了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B)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
9、等(C)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一奋斗目标(D)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23 1928 年 10 月,毛泽东针对红军部分官兵对边界斗争缺乏信心的情况,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着重回答了“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当时的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有(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不平衡(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C)党的正确领导和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D)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24 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转折。这次会议(A)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B)
10、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C)从思想上清算了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D)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25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针对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顽固派所采取的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的两面政策,中国共产党也以革命的两面政策同其进行斗争。这一革命的两面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A)又联合又斗争(B)斗争和统一并举,以统一为主(C)有理、有利、有节(D)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2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 20 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
11、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主要体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A)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B)为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C)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7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估计,造成国共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国共产党
12、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A)国际国内政治形势有利于和平建国(B)人民力量强大及其强烈的和平建国要求(C)国民党统治集团有和平谈判的意愿(D)解放区以及人民军队的不断壮大28 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3 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村举行了七届二中全会。在会上,毛泽东所提出的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是(A)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B)务必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务必变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D)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29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具体体现在(A)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
13、积累了条件(B)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C)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D)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30 从 1953 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而且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强的依赖性(C)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
14、要条件(D)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31 “文化大革命 ”发生的原因是(A)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B)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C)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D)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32 从 1979 年 11 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讨论和修改,于 1981 年 6 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这个决议。决议肯定了中国共 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了“ 文化大革命 ”的理论和实践,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15、强国的道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决议的起草和通过(A)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B)体现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成熟和远见(C)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反省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道路的能力(D)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0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属于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小。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
16、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故 C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一道记忆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鸦片战争以前,清王朝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并没有想学习西方经验的主动性,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所以 A 选项错误。C 选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力量弱小,只能是导致中国革命不能成功和中国不
17、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之一,而不能导致中国成为半殖民地。D选项的错误在于,列强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把中国完全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故 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C 选项正确。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鸦片战争以后,为了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人侵,中国的农
18、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42 年至 1850 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清政府调兵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A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本题考查的是“最主要”的原因。虽然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人侵使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但他们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主要是通过其代理人(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等) 来实现的。同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反对清
19、王朝的封建统治。只有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军时,才真正同外国侵略军队进行斗争。选项 B、D 是明显的干扰项。【知识模块】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属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运动的内容,是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戊戌政变后,慈禧颁布诏书,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保留外,其余新政基本全部被废止,故 D 选项正确。
20、【知识模块】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的内容,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06 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并下令正式废除科举制度。故 A 选项正确。洋务运动并未涉及科举制度的问题;戊戌变法只是讨论,并未真正废除;辛亥革命时期,科举制度已经不复存在。【知识模块】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属于以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的民族救亡运动;都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都没有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都对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有积极作用。故选项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模拟 105 答案 解析 DOC
